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或教师教学的材料,而要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的整合.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基于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认真分析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将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的原则,为在新理念下实施新课程教学打下基础.结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就如何"树立课程意识,创新教学设计"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优化教材,有效教学是时代对于教师的呼唤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即从教师"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课程",可以说这一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是教学三要素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教"必须服务于"学",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首要的任务。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创设。  相似文献   

4.
张立群 《文教资料》2013,(14):180-181,188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是电大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理论课。鉴于本课程学生人数多、课程内容多的实际特点,教师注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适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辅助教学的迫切需要。深圳电大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性服务,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各大高校思政教师关注与探讨的焦点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提出"原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储备丰富与教学艺术匮乏、教师教学成本高与学生接受转化率低、课程学理政治性强与学生学习投入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与学生教学创新需求高"的四重矛盾,进而探索"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课程评价和OCPP评价模式理论,以作者主编的"药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两本教材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评价;以作者使用这两本教材,担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教学和教学书评价。经过实践教学,给授课教师和学生发调查表,调查教材使用、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和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教学内容走向学生经验,这意味着,教学就不仅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遵循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师为主学生为次、教师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教师口语"课程的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口语"课程标准相关规定,然后分析了"教师口语"课程的特点,最后从教师之困、学生之困、课程之困、教学之困、考评之困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口语"课程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很好地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就要认真了解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以此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一些教师把新课程观下的"放手"演绎成了"放任",导致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特别是在学生"经验课程"建构上,更是不见或少见作为。实践证明,"经验课程"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材知识特点""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心智水平"和"教师智慧引导"是影响学生"经验课程"建构的四大要素,这些影响因素都离不开教师积极的教学干预。本文直面"经验课程"建构中的几大主要问题提出干预策略及保障措施,为同仁们的系统研究及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导入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不仅如此,导入式教学还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对于体现教师对教学课程的整体掌握以及系统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课程整体出发,把握知识的衔接,对课程导入进行系统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学生了解国情国史、明确"四个选择"必然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尚存在教师对本课程缺乏整体把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本课程学习不够重视等问题。为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练好内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国情和国史重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联结师生的关键环节,教师的课程能力决定着学生的最终收获。课程实践活动的领域包含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教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育人旨在促成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只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会造成教师课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的人。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课程批判能力和课程建构能力共同构成其课程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使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观,才能唤醒教师课程实践的生命力,最终引领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有什么样的课程力,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新课改倡导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主张"教学"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而"课程"则是"一系列课堂教学事件及内容变革与意义的生成"。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体现新课程的"国家意志",而是体现高考的"应试要求",导致新课程倡导的"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国家意志"很难在教学中"落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教师层面看,过分重视提高教学能力、轻视提高课程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此,本刊约请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大成,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分别从课程理解能力、课程建构能力、课程实施能力以及课程评价能力四个层面探索提升教师课程力的实践路径。同时欢迎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教师共同探讨交流,积极撰稿、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
从多元智力的视角反思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现状,从多元智力理论的危机反思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设置存在的不足,从对多元智力的误解反思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脱离实际的现状,从教师对学生个体智力的正确理解及教师教学日志等形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不足反思了"技术"和"能力"两方面对学生智力评价的失衡。最后,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基于项目学习方法和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测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教学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之间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指出,我国以往的旧课程体系是一种强分类强构架的集合课程,这种课程类型下的教学关系呈现出"等级分明"的特点.但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标--综合课程则是一种弱分类弱构架的整合课程.在从集合课程转变到整合课程的过程中,原有教学关系的等级逐渐"溶解"消失,教师、学生都处于平等交往的教学关系,这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对"电子技术"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陶秀娟 《考试周刊》2014,(2):137-137
<正>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下面笔者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教学谈谈体会。1.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  相似文献   

19.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学生把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互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项目形式开展V B课程的教学可以使项目开发贯穿整个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本文探索在计算机专业课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中如何以项目开发形式进行"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教师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动态生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当重视"动态生成",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