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报告文学的社会功能,也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有待探索的问题。当前,主要有两种功能论,即新闻功能论和文学功能论。新闻功能论认为,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法写的报告。它的社会功能在于报告,主要是传播新闻信息,进行舆论宣传。有的将这种功能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的宣传功能;二是理论的指导功能;三是社会教育功能。文学功能论认为,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法反映新闻题材的一种形式,虽有一定的新闻性,但它如同文学一样,“是通过文学鉴赏起作用的”。“缺乏艺术鉴赏价值,就不是报告文学”,而且断言,“报告文学的文学功能在逐渐增强,新闻功能在逐渐减弱,文学功能将取代新闻功能,使报告文学进入艺术王国。”  相似文献   

2.
王霍 《新闻窗》2005,(4):64-64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交叉的边缘文体。报告文学有两个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新闻性是要讲求和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不能虚构的夸张;文学性要求用文学的描写叙述手法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各种手法,去真实艺术的报道事件和人物。正因为真实性的存在,人们往往会忽视它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然而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需要既真实又艺术,如何把它的“审美价值”和“新闻价值”调和得恰如其分,是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报告文学的新闻属性廉正祥报告文学被文学界称为轻骑兵,笔者却认为报告文学是新闻记者手中的重武器。因为报告文学可以将新闻的真实性,评论的思辩性以及文学的艺术感染力熔为一体,产生新闻和文学的综合效应。报告文学在前苏联长期被称为特写,日本叫报道文学(我国...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说,报告文学和通讯是有本质区别的。报告文学这个词儿的主语是文学,报告只是它的定语;而通讯不折不扣地是新闻。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这就决定了它允许想像,因为想像是文学的翅膀,不允许想像是谁也写不出文学来的,不管是什么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允许在细节上虚构;而通讯必须绝对真实。如此说来,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可谓泾渭分明。可在实际上,在写作实践中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重特色。它是一种年轻的文学样式,敏捷的文学样式,如美国进步作家基希所说,也是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危险,但吸引着记者和作家们去尝试,在于它有着特殊的魅力, 这里只想从写作的角度,讨论报告文学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体现军事记者实力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文体。它既具有新闻的内容真实、主题鲜明、讲求时效的特点,又具有文学的形象描绘、构思巧妙、语言生动等特质,是新闻与文学的融合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种,如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朝的曲、明清的小说等。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同时又有艺术加工的一种文体.也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报告”加“文学”;还有人说:它是以文学的手段来“你报告我”、“我报告你”。众说纷纭,但都离不开“文学性”和“新闻性”。以常见的报告文学作品来看,它的“新闻性”体现于报告文学本身的“现实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中。一、它是信息的载体,是时代脉搏和时代气息的“温度计”和“风向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是现代意识的体现者。所谓“现代意识”,就是作者站在历史阶梯的最高层次上,对社会历史发  相似文献   

8.
曾晋华 《新闻窗》2009,(1):50-51
报告文学和新闻是两个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文学形式。报告文学从新闻中脱胎而来,真实性是它们共有的灵魂。本文拟重点分析报告文学和新闻对于真实的不同重构。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是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是现实时空的凝缩,要有时代价值、精神向度、灵魂引领.因此,也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当了几年报告文学编辑,几乎每天都和稿件打交道。可惜在大量的来稿中,能够选用发表的还是少数。什么原因呢?细想起来,我以为主要是题材问题。报告文学之所以叫“报告文学”,顾名思义,即要有“报告”(与新闻相联系),还要有“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新闻通讯)。既有“报告”,就得先看看这个“报告”值不值得报告,写出来,别人是否感兴趣,有没有或有多少社会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然后才能考虑如何“报告”,也就是它的“文学”性。一般说来,报告文学的题材有六大类。第一类:震动社会的重大事件,可简称“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报告”加“文学”。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它的“新闻性”,体现在“报告”之中;它的“文学性”,则是“文学”二字所特定的。报告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却不是机械地记录和传播,而是借助于艺术手段来再现和描绘生活。一、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体现在艺术构思上。构思,是作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材、提炼、布局(结构)、确定主题等。我  相似文献   

12.
林帆 《新闻记者》2003,(5):44-44
近日听说有同志新创了一个栏目,叫“新闻与虚构”,从中推出颇有意趣的“新闻小说”云。我孤陋寡闻,尚无缘识荆;不过由此及彼,联想起报告文学。顾名思义,报告文学乃至纪实文学和传记文学之类,是属同一范畴的品种;既是报告(纪实、传记),又是文学两者相结合,浑然为一体。但归根到底,实质是文学体裁无疑。具体地说,报告文学是用文学创作方法来处理新闻素材、以真人真事为描述对象的文学作品。套用晚清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称之为“文学为体,报告为用”,也很合适。“报告文学”一词,始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作实践表明,报告文学这…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战线刮起了一场报告文学的旋风。人们偏爱这一文体,是因为它既具有新闻的时效性、战斗性,又具有文学的生动性、可读性.在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今天,报告文学成为真实、全面、深刻反映生活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这股报告文学热的浪潮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之作。然而,也有许多冠以“报告文学”之名的作品,读来感到枯燥无味,令人失望。因此,提高报告文学的品位和可读性,已成为摆在新闻界作者、编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支。它是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过报告文学作品,人们能够及时地、生动地看到现实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感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随着我国的日益繁荣富强,报告文学发展很快,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地描写人们瞩目的问题,或是探幽索微切中时弊,特别是关于当代先进人物风貌的刻画,极易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报告文学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不但数量多,而且从思想到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阅读报刊史可以得知,报告文学是从新闻衍化而出的,有新闻才有报告文学,其最初的物质基础便是报纸。为了满足读者对一些新闻事物新闻人物更加细致的了解,新闻工作者以文学结构、文学语言、文学手法,创造了这一魅力独具的新闻写作样式。同时,其与生俱来的真实性和社会性,又赋予这一写作样式与众不同的生命活力,并被大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6.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17.
翻开当今的报纸,许多冠之为报告文学的文章,要么与通讯、调查报告无异,毫无文采可言;要么就是为某企业家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散发着商业气息;一些小报,竟然刊登一些报道抢劫、凶杀、性变态等格调不高的所谓报告文学……为什么曾风靡一时,红红火火,佳作迭出、大受读者青睐的报告文学,如今却处于一个低潮的尴尬局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把握不准是重要原因之一。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脱胎出来的,并有效地吸收了文学的表现方式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新闻是对客观真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石野 《青年记者》2010,(11):1-1
从事报告文学写作的作家都知道,报告文学是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产物,除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新闻知识和采访手段必不可少。在从事报告文学写作之前,笔者也曾在南北方十几家中央级、省级媒体做过一线调查记者,深知舆论监督的艰难。近五六年以来,因工作需要,笔者转行从事专业报告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从事报告文学写作的作家都知道,报告文学是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产物.除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新闻知识和采访手段必不可少.在从事报告文学写作之前.笔者也曾在南北方十几家中央级、省级媒体做过一线调查记者,深知舆论监督的艰难.近五六年以来,因工作需要、笔者转行从事专业报告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报告》的编辑同志向我提出一些关于报告文学的问题,希望我发表一点意见。今年一月,《时代的报告》进行改版,新的面貌令人喜悦。我祝贺它的改革,也乐意应他们的要求说几句话,作为小小的贺礼。我不懂文学,无法从文学的角度来谈报告文学,只能从新闻的角度,讲一些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