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积淀,西方课程领导理论于近20年间日趋成熟,涌现了创造性课程领导、革新型课程领导、分享式课程领导和批判型课程领导四大代表性理论体系。与1990年之前的研究相比较,西方课程领导研究的逻辑基础与研究范式发生了根本转向:哲学基础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换,课程基础由"开发范式"向"理解范式"递嬗,领导学基础从"古典理论"向"现代理论"延展,呈现出一个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特殊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缺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简单移植普通教育的课程理论研究成果,没有自身特色,也没有实质性的特殊教育课程实践研究作支撑。必须通过转换研究范式、研究特殊教育课程的特殊性、特殊学校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等途径走出理论研究缺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课程与教师一直是教育学领域的主导话语,但对二内在关联性的思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深入和广泛。本以课程研究域的转向为背景展开的教师化重建的讨论,便是这样一种朝向的努力。自从库恩的“范式”理念被引入课程界,关于课程“范式”的冲突与变迁始终没有间歇。概念重建运动的领军人物派纳,以北美课程领域的变迁为视角,概括地提出了两种课程范式:课程开发范式与课程理解范式。总体上,派纳把1970年以前的课程研究称为“开发范式”,在此期间,课程研究的兴趣致力于普适性和技术化的模式开发与程序设计,尤以泰勒原理为极盛。所有理论与实践工作旨在“维护课程秩序并将之组织得井井有条”,追求操作的科学、量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即技术范式和人本范式。技术范式课程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课程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技术范式课程,采用人本范式课程,即课程理论研究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是美国70年代出现的一个课程理论流派,是一批不满于传统课程理论,试图对课程领域进行概念重建的学者们的课程观点的总称。他们主张课程研究的焦点从课程开发转移到力图理解课程现象,在课程研究领域形成超越“科学研究范式”的新的“人文研究范式”,课程不再是被视为预先制定的外在于师生的“学校材料”,而是师生在共同交往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学事件。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范式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认识论、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演进,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社会效率主义到新职业主义的演变。但是,目前这些范式都遇到了困难,制约了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为此,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范式。笔认为,当前在教育研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认识论-建构主义,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傅敏 《早期教育》2006,(2):I0001-I0001
在近半个世纪的课程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两种课程范式的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彼此对立与分离,逐步走向借鉴与融合。依据范式的观点。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必将为一个崭新的课程范式所取代,这预示着当前的课程正处在旧的课程范式向新的课程范式转型的时期。这种新的课程范式应强调融合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于一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生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把它称为“整体课程范式”,它所代表的是当前课程领域追求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即“技术范式”和“人本范式”。“技术范式”课程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课程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技术范式”课程,采用“人本范式”课程,即课程理论研究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阐述课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研究的含义、范围、本质、范式及走向等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对体育课程研究的含义、范围、本质、范式及走向等几个理论问题,论述了笔者的观点。旨在为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课程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牛顿和笛卡尔世界观背景下所形成的思维范式主要体现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耗们追求问题的简单化和线性化。这对解决部分自然科学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但研究表明,对于某些自然及社会问题的解决,这种范式却有其局限性,尤其是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问题则应以复杂性理论为基础来进行研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研究就应以复杂性理论为解释原则和分析框架,力求对课程问题的复杂性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知识观透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洪建 《教育科学》2004,20(3):43-45
知识既构成课程的实质要素,同时,人们对待知识的不同观点又决定着课程编制的不同范式:知识的“旁观者理论”与学科中心课程范式密切相关:知识的“参与者理论”与活动中心课程范式不可分割,而知识的“生态学理论”与综合课程(或课程综合化)不无关系。保持课程类型的内在张力,加强各类课程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有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而健康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141-F0002,F0003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与做法 (一)建立了课程开发的范式 针对我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主体单一、开发程序简单、开发结果学科性不足等情况,我们学习职业课程开发理论,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职业课程开发经验,建立了本专业的课程开发范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文摘荟萃     
激进建构主义与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徐国庆在《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8期中著文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认识论、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演进,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社会效率主义到新职业主义的演变。但是,目前这些范式都遇到了困难,制约了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为此,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范式。作者认为,当前在教育研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认识论———激进建构主义,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范式。激进建构主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观为:1.以实践为先导,以任务为本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要把个…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专业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并取得实效,才能避免盲目性、随意性。面向21世纪的教育创新的课程改革同样如此。 纵观国外近几十年来的课程改革,无不是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美国从20世纪初以来课程改革经历了多次,在国际课程改革中最有代表性。他们每一次课改都有课程理论的支持。有人把20世纪美国课程理论的发展概括为前后相继的9种流派,即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要素主义课程范式、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范式、结构主义课程范式、人…  相似文献   

15.
课程研究在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范式的巨大转换。从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量化研究转向以文化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艺术评论等新人文科学为基础的质性研究是第一个范式转换,而另一个范式转换则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从课程到教师的范式转换,也是作为教育实践之主体的教师视点的转换:重新把握课程与教  相似文献   

16.
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的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客观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确定的产品(fixedproduct);后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展开的过程(evolvingcurriculum),两种课程范式在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对于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博比特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西方课程学术思想的开端。自此,西方课程学术思想经历课程开发范式时期、课程理解范式时期与课程重构范式时期,逐渐形成多个流派。课程学术思想百家争鸣,促进了课程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也为当今我国课程观的建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考察现代、后现代课程研究内涵的基础上,就现代、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关系,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意义,后现代课程研究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试图围绕并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勾勒课程研究的发展思迹,揭示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变,最张普我国当前的课程理论研究提供借鉴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建设“范式课程”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成人教育领域内的全程贯彻与全面落实。其核心是抉择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寻求课程建设的共性语境,把握课程建设的科学范式。其关键是建立课程范式体系,设立“助理课程”,创立“三维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课程研究范式规定着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本文在探讨几个典型课程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研究范式发展的新趋势,把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两种需求作为前提,在借鉴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国际化、地方化、个性化等多元化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