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写作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首先,《荔枝蜜》歌颂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虚假的。其次,《荔枝蜜》的意境有生硬拼凑之嫌。第三,《荔枝蜜》一文的中心与材料没有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荔枝蜜》。  相似文献   

2.
《荔枝蜜》终于在众议纷纭中退出了初语课本,随后出现了张晓风的《行道树》。我之所以要把这两篇文章相提并论,是因为觉得这两篇文章貌离神合,形虽不似神却太似。如果我们不能认同《荔枝蜜》的主题,我们同样也会质疑《行道树》。  相似文献   

3.
精点导读玩味拔妙──《荔枝蜜》教学一得湖北郧县师范孙许陆《荔枝密》是一篇文质优美的行情散文,作者借赞美蜜蜂歌颂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进而抒发愿以蜜蜂自勉的决心。其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精湛性多年来一直是师生读写的范例。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荔枝蜜》;才...  相似文献   

4.
散文并不难写,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单看《荔枝蜜》就知道了。《荔枝蜜》也算名篇了,其中若干片殷,单独而言,不少中学生也可以写出来,倘能用心揣摩全文的写法,我们就可以练习散文了。1生活中多的是零零碎碎的材料,单独写出来,嫌单薄,意思不大。《荔枝蜜》中比较有写头的一则材料要算是参观养蜂场了,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5.
杨朔是一位誉满中外的散文大家,《荔枝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时候,我就读过这篇文章。进入初中以后,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感受。《荔枝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对自己吃荔枝蜜、参观养蜂场的记叙和描写非常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像蜜蜂一样的劳动者的赞美和歌颂,体现了作者要  相似文献   

6.
杨朔的《荔枝蜜》的创作是有生活基础的。也正因为如此,《荔枝蜜》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是充满感情的。作者为了赞美广大劳动人民,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这种写作特色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认真赏析。  相似文献   

7.
[招数指津]“画龙点睛”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吧,缺少眼睛的龙显得呆板僵硬而没有一点生气.点上了眼睛就活灵活现.腾飞而去;这一“点睛”真是神来之笔,奇妙无比啊。写文章,往往也需要有这样的点睛之笔来使立意深刻,主题升华.增强感染力。作者在构思写作时.都十分重视“点睛”之笔。《荔枝蜜》、《白杨礼赞》就是其中的典范。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整体内容的把握,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抓文章的点睛句段。  相似文献   

8.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  相似文献   

9.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当年语文课本里面的“美食”念念不忘,荔枝蜜、闰土家乡的西瓜、《孔乙己》的茴香豆……一说起来就两眼放光!  相似文献   

10.
初二册第五单元有讲读课文《荔枝蜜》、《小麻雀》,自读课文《桃花源记》、《海滨仲夏夜》四课。教学要点是①记叙和描写。②词语的搭配。我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运用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