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积累的不足和生活体验的缺乏,写作时会感觉"文思枯竭",下笔无话。培养学生写作创新思维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联想能力,让他们思维的"暗房"全面开放。而"看漫画想象联想写故事"训练和"听音乐想象联想写日记"的训练恰能很好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时,"真实"地记录生活,"白菜"萝卜"流水帐,你说他没写好,他振振有词:"我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们说: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而非生活素材的照搬.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说明了知识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有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是在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三大能力中(计算、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还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的十个核心词中,都有指向空间方面的能力指标。只不过以前通常称为"空间想象能力",现在叫"空间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空间观念呢?"课标2011年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说的表象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要努力排除当前干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些消极因素。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能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里自由驰骋应该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贝弗里奇曾说过:"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雨果也曾说过:"想象就是深度。"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想象,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回顾我们曾经练习过的习作,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想象类、记事类、场面描写类、动物类、文章缩写、自由作文等。既有想象作文、写实作文,还有自由作文,同学们都感觉想象和自由作文比较好写,原因在于同学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鬼点子多的是,想写啥就写啥。可一谈到写实类的作文就犯难了,尤其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造成这种病症的根源何在?究竟怎样扭转这一局面呢?作文讲究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而大多数同学在写作文的时  相似文献   

7.
张兴武 《同学少年》2012,(11):12-13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主要用叙述与描写的方法,记录社会生活中人、事、情、景的变化与发展。想要写好记叙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言之有"物""物",在这里指生活中的实物。在一篇记叙文中,如果能精心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三学段习作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针对学生习作空洞无物的现象,可以开展"微习作"训练,引导学生聚焦生活镜头,抓住细微之处,进行细致描绘,进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微"见"著",让"微"也足道。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作文以写人和记事为主,而想象类习作是记事习作的引申形式。这对于已有记事习作基础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有难度的但也是可挑战的新鲜习作。与记事习作稍有不同的是,想象习作更加突出一个"趣"字,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出有趣的故事,习作就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半在哪儿?万变不离其宗,想象习作同样需要夯实细节描写,巴尔扎克曾说:"唯有细节才能组成作品的价值。"所以想象习作需要情节的"有趣"和细节的"具体"。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2)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在社会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1.
正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及彼进行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学生不是理论知识的"贮存器",只有不断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未来社会更需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生物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应该多从"动手实践"的方面入手,让学生先有迁移的兴趣,再通过"量"的  相似文献   

12.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此,我以为,如果能让教师群体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幸福而完整"。单是受教育者"幸福而完整"而忽略了施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正同学们,生活是"源",作文是"流","源"畅则"流"通,"源"塞则"流"竭。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的素材。有了素材,我们怎样才能将它写得生动呢?(小博士)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把每一件事、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甚至要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作文的素材就丰富了。记事的文章如果只写事,就会像一棵树只有光秃秃的树干,没有树枝和树叶一样,让人看后不能留下任何印象。写记事的作  相似文献   

14.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前人说的读书体会,不是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想入非非,而是指读书能使我们浮想联翩,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发现和认识生活的美好。所谓"开卷有益",最大的益处就是通过读书可以提高自身,改变我们生存的命运。人的一生会有许多陪伴的事物,而书籍则是我们最好的伴侣。"黄金屋"也好,"颜如玉"也罢,也许也是我们生活的目标,但盯着这样的目标,人生的意义也就显得急功近利和微不足道,我们应怀有更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这才是我们生存于  相似文献   

15.
正刘勰《文心雕龙》里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活动让我们在"寂然"之中跨越遥远的时空,可以神交古今中外的人物,神游这茫茫宇宙中任何一处地方?这就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写作生活",或者学生"实际生活的充实",在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语文实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要素,开拓写作源泉,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能凝练的生活,又可以指作文教学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一定的社会生活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文生活,拉长学生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行为,产生体验,从一定的生活中提炼写作语言,从而形成具有真情实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前置性学习是指在教学新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的学习。前置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使学生更加自信。教师要明确"目标",让学生"有章可循";要指导"方法",让学生"操作从容";要组织"交流",让学生"会学乐学"。  相似文献   

18.
"留白"作为我国传统绘画中的常见构图手法,主要是指通过在画面上留下一定的空白,来为欣赏者提供想象的空间,从而为意境的展现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在小学低段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点"留白",也同样是一种值得我们思考的教学艺术,不仅可以为课堂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所谈的"借",实则"借光",是指利用知名度较高的各种艺术形象及古今名人,对之进行另一番想象、引申,创造出新的形象或生活画面的构思方法。首先,借的对象十分自由、广泛,除了对文学名著和艺术作品可以借用以外,一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事物均可借用。比如可以唤醒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让它穿过历史的隧道,来到现代,以千年的"古眼"来看崭新的时代。"借"的对象可以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内获取,用越是意想不到的对象来创作,则越是妙趣横生。其次,"借"的环节,可以是顺借,也可以是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不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教师只有热爱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奏响爱的乐章。"这个世界是否美好,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爱他们、善待他们,为世界增添爱和善意我们的责任,尤其班主任更应该是爱的源泉,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校园是值得留恋的地方,《班级日记》就成了我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鼓励的平台。"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高中生活短暂而美好。通过写《班级日记》让学生的高中生活过的充实而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递爱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