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样的学校最有品质?这是当前学校建设与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峨眉山市实验小学立足学校实际,以"博雅文化"为魂,耕植"博雅教育",着力于学校特色课程开发、课堂建设、教师发展和培养具有博爱、博学、博志、雅心、雅艺、雅行的一代新人,提升了学校品质。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京都小学坐落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畔,始建于1931年,2001年旧地重建,现有艮山和流水两个校部。学校秉承"以运河精神孕育水德少年"的办学理念,践行"上善若水,博学笃志"的校训,凸显"运河文化"办学特色,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一所奋进、包容、创新的运河沿岸名校。学校基于运河文化建立了"若水德育"体系,通过举行与运河文化相关的"五节""四礼"等特色德育活动,致力培养厚德、博识、健体、尚美、敏劳的"水德少年"。  相似文献   

3.
舒雅 《山东教育》2012,(25):1+65
创建于1912年的德州市建设街小学,百年图志,砥砺前行,如今,已经发展为拥有多项荣誉的山东省名校,被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学校以"学高启智,身正弘雅"为教风,以"博闻广趣,善思乐学"为学风,以打造"书墨同芳、智雅兼修的齐鲁文化名校"为发展愿景,坚持"为学生的智慧人生奠基,为教师的幸福人生添彩"的办学宗旨和"翰墨书香益智,儒风雅韵树人"的办学特色,以"以德启智、以雅润行"的  相似文献   

4.
课题研究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理念,以学校管理、师资、课程、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构建以“博”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它包括理念系统、视觉系统、行为系统.课题从特色管理、特色师资、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活动等5个层面,开展对“博”之学校文化及对博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性和操作性成果,使学校凸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航坞山南麓,由明代著名女将沈云英首创的云英讲学堂演变而来,历史悠久。前身为瓜沥镇昭东中心小学,2004年学校扩建后更名为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在文化立校、特色亮校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以下简称"民主路小学")围绕"博雅"二字深耕细作,努力建设"博雅"好教师团队,从教师特质、管理机制、团队文化、评价改革等方面为教师成长提供精神给养和内驱力量,其做法为当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思路。一、"博""雅"为灯,明教师成长径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人之魂者必先立己之魂,为此,周娅校长和其领导的教师团队在长期摸索中,凝练出"博雅"教师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香港大学成立开始,"明德"与"格物"就成了校训。"明德"、"格物"二语,均出自"四书"中的《大学》。"明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光明皎洁的德性,"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  相似文献   

8.
张文博 《甘肃教育》2014,(19):32-33
正理念是一种精神,也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办学理念是对学校教育的哲学思考,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文化积淀中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导性的教育观念体系。为了培养学识广博、品行雅正的优秀公民,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成就优质博雅教育,铸就时代领袖公民"的教育愿景,力求通过"博雅教育",构建学生、教师、学校高位、优质、和谐发展。本文就谈谈博雅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关  相似文献   

9.
《今日教育》2012,(11):73
渝中区中四路小学校始建于1892年。在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从"求精学堂""德精小学"一路走来,始终秉承"德才兼备,精益求精"的教育追求,积淀了深厚的"德精"特色文化。进入新世纪,中四路小学校深入挖掘学校文化资源,分析办学现状,致力于科学发展,丰富发展了学校"德精"特色文化内涵:形成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15,(4):2
德县职业中学创办于1983年,是一所集普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学历函授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批"国示范"立项建设学校,是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特色项目学校。学校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在示范校建设中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按"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思路,引进企业文化、工业文化,营造校企文化互融的职业环境,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施"2+1模式"(每个学生须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1.
《广东教育》2015,(4):76
广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广州一中)建于1928年,是广州国民政府创办的广州市第一所公立中学,现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验收专家组评价为:"一所有着辉煌办学业绩的岭南历史名校,一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的优质普通高中。"广州一中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坚守"勤、诚、勇、毅"的校训,打造出了"人本治学、和谐课堂、精致高效、精进发展"的教学特色和"阳光、睿智、博雅、强健"的育人特色。学校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开设了"院士星光"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2.
黄艳梅 《江苏教育》2012,(26):45-47
学校特色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质与核心。在谋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仅是"只见树木"式的师德要求和学科培训,而是要有"还见森林"式的全面建构,倡导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型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以及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直接决定着学校特色文化的结构与水平。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文化的内涵应当是完整的,它应包含观念系统、知识系统与伦理和心理人格系统几个主要方面,具体地讲,也就是应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  相似文献   

13.
"善的教育"是一所新建学校的文化行动。通过构建文化理念系统、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和探索、整合师生发展评价体系、不断反思教育行动等,该校在较短时间内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其实践探索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包括校长的理想和追求、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扎实的特色实践行动和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刘红梅 《中国德育》2013,(16):67-68
广州是重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我校校园建设和文化建设自然少不了国际化的烙印。经过深入研究,我校确立了以博雅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我校倡导和实施的博雅教育,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围绕"博学、雅正、融和"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做到"读书求博学、做人要雅正、处世讲融和"。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将博雅教育理念直接或间接地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中西文化和融、教师多元文化和融、学校人际关系和融,很多学校将不同区域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个性差异内化在学校自身的特色建设之中,走内涵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提出“和融教育”校本的实践研究课题,如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该校构建独具特色的“和融教育”体系,在更高层面上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校教育品牌。“和融教育”包括和融生活、和融教学、和融管理三个层面。本文从和融管理层面中的学校对教职工的情感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情感管理在干部与群众、理念与行动、教学与研究、责任与能力、工作与生活等各种关系有机和融,进而完善和优化学校的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五行”管理体系,实现以人为本、和融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地方特色文化形态多元多样,与"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很强的融通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中,让文化资源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要构建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整理和利用是支撑,学校的顶层设计是保障,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文化认同是关键,课程的文化实践是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研究》2015,(4):137
幸福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对《基于兰文化理念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雅·兰"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体现兰文化中的"博雅"的精神意识,深化"雅·兰"研训品牌研究,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学校确立"博雅教师"的三个基本标准,即博学、儒雅、睿智。"雅·兰"模式就是以三个标准为指导,通过"分层设台",让各类教师都获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规范学校办学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通过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呢?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学校特色发展的本质是内涵发展,其教育价值终归是体现在独具魅力的文化形态中。石家庄市东风小学正是将"博雅文化、蜜蜂精神"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大课题来精雕细琢,逐渐形成了以"博雅"为核心,以"蜜蜂"形象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文化。一、活动引领,知行合一,丰富学生行为文化学生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