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奔流着,奔流着。从荒凉的、粗野的往昔流到繁华的、文明的今天,从原始的虎啸猿啼的群山流到现代的街长楼高的人世间。奔流着,追求着。追求着遥远的大海,追求着遥远的深渊,追求着  相似文献   

2.
经历一轮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我们实践着新课程,体味着新变化,收获着新成果,同时,也探索着新问题,解决着新矛盾.  相似文献   

3.
寻找幸福     
茫茫人海中,我穿梭着,漫无目的地寻找着;嘤嘤鸟鸣中,我倾听着,漫无目的地寻找着;漫漫旅途中,我孤独着,漫无目的地寻找着;片片花海中,我眺望着,漫无目的地寻找着。我寻找我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大师会集,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说实在话,一期又一期,讲座报告大同小异,专家名师老面孔居多,我已产生了‘免疫’。但我依然感动着、激荡着,依然从中辨析着、收获着……因为相逢着的人、相逢着的目光、相逢着的交流、相逢着的思想、相逢着的精神,能绽放出异样的光华,能照亮你我渐趋疲  相似文献   

5.
修己以成人     
教育延续着人类文明的血脉,传承着人类文化的薪火。教师的劳动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的安定、温暖与和谐,关系着每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关系着每一个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悠久深厚而又绚丽雄奇的诗歌凝聚着灿烂的文化,体现着真挚的情意,彰显着深邃的哲理……源远流长的诗歌表现着我们的生活,激荡着我们的心灵,涵养着我们的精  相似文献   

7.
卫萍萍踏上教坛11年了,11年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平平淡淡地生活着,默默无闻地付出着。搜寻记忆的深处,找不到一件轰轰烈烈的事迹,寻不到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的生活就是由这无数个不起眼的小事充实着,在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中,我收获着幸福,感受着快乐,领悟着人生的真谛。”她努力着,收获着。  相似文献   

8.
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刘丽斌 《中小学电教》2011,(12):155-155
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学习着,实践着,积累着……也由此进步着,提高着,创造着……我把孩子们的信任当做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做人生的光辉阵地,以爱心和恒心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雏鹰……  相似文献   

10.
春天悄然而至,暖暖的阳光斜射进教室,感觉十分惬意。学生稚嫩的笔尖,倾泻着心中的愉悦,沙沙沙,沙沙沙……我静静地站在教室窗边,沐浴着暖阳,享受着静谧,环视着教室四周,美观整洁的文化展牌张扬着学生的风采,井然有序的图书一角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白族创造出了缤纷灿烂、独特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以其绚丽多彩、美观实用、巧夺天工而获得世人的称赞。大理是云南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白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为例,从挖掘云南白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大理白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手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白族刺绣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盐号》以国家重点文物贵州思南周和顺盐号的发展历程为原型,以巴文化语境下的清未民初风云变幻的乌江盐油古道历史为背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批乌江盐商在官匪、号军、外商、同行的夹缝中成长的过程,以精彩的故事构置、娴熟的叙事艺术与浪漫的诗性笔调,生动展现了乌江土家人及其先民巴人的生存图景,同时准确地诠释了土家人独特文化精神。作品填补了土家族文学史上商贸题材的空白,在当代土家族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相似文献   

14.
老龄人才资源的再开发关系到千千万万老同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解决老龄问题、影响到将来社会的积极对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利国利民,是个人、社会全方位的需求与必然。作为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它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搞好老干部工作的服务与管理,使人才资源的再开发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走向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庸先生用他的十五部小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满的武侠世界,除了刀光剑影还有许多令人向往的绮丽的爱情。在诸多坚贞的爱情中有一个是很另类的,也是很精彩的,那便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爱情生活。曾有学者撰文指出韦小宝是没有爱情的,因为他的两个主要生活环境一个是妓院另一个是皇宫,这两处都是世间最不可能有真感情的地方。而且他最终拥有了七位貌美如花的妻子,也成了很多人诟病他感情生活的重要"把柄"。但是我们不应将这七个女子同小宝的看作一种简单欲求,而是男性对于完美情感生活的最大追求。下文就将从这七个女人的不同特质入手,拼接一个韦小宝的完美爱情世界。  相似文献   

16.
阐述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文化特征及同一时期不同地点文化特征,通过对比将辽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充分证明从晚期猿人开始在辽东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原始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读徐志摩《天目山中笔记》,通过清丽的笔,可以看到诗人的彻悟:清净的佛国,无法逃避俗世的气息,幽静的山地已无美妙的幻梦可寻,平静的生活表面之下,总掩着迅急的对流,永不停息的心录抵达的前方,却总是驿站。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探讨当代中国文人画的不朽魅力和华丽转身?因为一段时间来人们对文人画的认识存在着隔膜甚至偏差,进而影响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审美欣赏。类似"当代中国文人画已不多,能够坚守传统文人精神的中国文人画更是乏善可陈"、"中国文人画时代在20世纪已经终结了"的说法甚嚣尘上。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对当代文人画的不朽魅力与华丽转身缺乏了解的一种偏见。其实,中国文人画精神不仅悄然延续着,而且颇具时代特色,只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已。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形式、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唯有如此,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人们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而临时改变某个词语的形式、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出现各种形式的词语活用,往往产生奇妙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诗》从有意识的累积———采诗、献诗到最后编定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明确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强化推广过程 ,并被纳入礼的范畴 ,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正是在此目的的导引下 ,《诗》最初的流播是自上而下、自王公大臣而诸侯卿士、自统治中心向周边辐射并呈现出中心坍缩、边缘扩张的景象 ,而围绕此目的的“国子”教育导致《诗》之《雅》《颂》在流播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此目的还造成了《诗》最初之接受只能是功用性接受和阐释性接受 ;这种接受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 ,并不是对《诗》的被动记忆和理解 ,而是主动地参与和发挥 ,虽为后人理解《诗》原意设置了障碍 ,却替《诗》的接受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