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而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粗暴地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愈加严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愈益凸现.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摒弃陈旧落后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走进缤纷的生活.这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充满活力;构建多元平台,让生活走进语文;采用多种形式,让生活与语文双向互动,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
杨晓蓉 《考试周刊》2011,(37):42-43
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要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真正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  相似文献   

4.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龚新峰 《快乐阅读》2011,(20):119-120
语文教学需要融进生活,识字、阅读、写作等,和生活都紧密相连。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语文,让教学回归生活,并挖掘生活的源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生活访谈、观察、表演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6.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体现语文的这一特点,让教与学更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趋近于功利化,实际上正让教学渐渐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所以我们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放教学,贴近生活,只有走这样的一条教学之路,才能真正改变以上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8.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构建多彩的教学环境,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布置现实的教学作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感受互动的教学体验,让语文教学体验生活。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回归语文的本源。  相似文献   

10.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1.
重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结合教学实际从“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两方面进行探索。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和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2.
石登光 《成才之路》2011,(25):34-3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能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相似文献   

14.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在学校课堂上,而且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让生活资源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具人文气息和生命力.这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力求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体现"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一直是教育专家探讨的热点话题,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也都在探讨语文教学新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以生活为背景进行教学,让语文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更加感兴趣,使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语文这门课理解地更加透彻。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嫣 《教师》2013,(34):58-59
“生活即教育”。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等途径,在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与语文教材接壤,在生活中生成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王云霞 《文教资料》2011,(11):79-80
如果说语言是色彩艳丽气味芬芳的花朵,那么生活就是它赖以生长的沃土。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根植于现实生活,以课堂为起点,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标和努力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享受语文成为师生共同的向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