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华 《考试周刊》2011,(22):35-36
语言的核心既非词汇语法,亦非听、说、读、写,而是语言自身所代表的文化。语言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影响,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加强文化意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能结合目的语国家文化规约准确得体地使用该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由于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目的语文化上,从而发生文化“负迁移”。换言之,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语言的运用原则和表达方式。影响到学习者对该语言及文化的认知和掌握。因此.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英语学习中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本文拟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差异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几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3.
胡莹 《黄山学院学报》2004,6(2):109-11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各民族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语言学习是离不开文化的。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词。本文通过一些具体例证阐述了英语文化内涵词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建议学习者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中式英语”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中式英语,就是指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而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中式英语的产生,究其根源是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导致语言使用上的偏差与失误;另一方面,语言学习者本民族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作用,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5.
英汉颜色词因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文化内涵差异较大;而文化语用教学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运用这一门语言,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所谓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风俗习惯、学术思想、饮食、器具、舟车、房屋等,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总称.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它.由此可见,语言既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这门语言不是将一些学习资料上的词汇、句型、语法等熟记于心就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语言背后的东西,要了解相关英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语言方式、文化内涵等.因为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是构成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深入研究语言中的社会化因素,才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英语的寓意内涵,才算是真正学好英语.如果学习者以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去理解英语,就会出现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遗憾.因此,要想学习英语,首先要了解汉语和英语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学习与运用中,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与习俗的掌握经常被学习者所忽视,而单纯地学习语言本身并不能让学习者真正理解和自由运用英语,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关注英语与汉语表达方式的差异,是进行英汉交流中的要义,也是深度学习英语的必须.  相似文献   

8.
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T·霍乌认为 :“文化确定了人的存在……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文化不同 ,人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同 ,而思维方式又对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会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 ,从而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反之 ,任何语言 ,如果学习者不了解其文化背景 ,学习起来势必吃力。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英语和汉语源自于两个不同的语系 ,他们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 ,只有了解他们在文化上的差异 ,才能够有效地学习英语。例如 ,打招呼是…  相似文献   

9.
<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干扰着语言的学习与交际。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跨文化的背景,努力渐少语言学习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与英语的所处国的差异性和距离感,在思维习惯上使用英语所在国的文化为根基,即便是熟练掌握英语的发音技巧和语法知识,也只是代表着能讲出或者听出英语的语言表意,而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还要受到本国思维的干扰和困惑。这个问题,在大多数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中外文化的差异,会造成翻译的表述不准等情况。1.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10.
王梦喆 《考试周刊》2009,(32):135-137
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英语与标准英式英语差异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澳大利亚英语的特点,并对澳大利亚英语进行了大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了澳大利亚的语言文化。学习澳大利亚英语、澳大利亚的特征及其历史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澳大利亚文化。而且有助于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其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重大;而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文化渊源的了解,因为单纯掌握一种外国的语言并不能很好地与掌握目标语的人进行交际.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根源上的不同,因而了解中西方文化,广泛涉猎中美文学作品,对语言学习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的生活。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化学习。英美文化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习者的认知困难。因此,英美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一系列的补偿策略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是英语阅读课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中英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英语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过多强调英语语言点的学习 ,往往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和文化因素的融入。因此无法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对中英委婉语作比较研究 ,探求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并试图为中西方文化融合寻找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作者主要分析英汉思维差异以及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沟通与交流的载体,它是一种文化底蕴和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语境的融入来提升自己对这门学科的认知和理解,语言的学习环境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语境的融入能够促进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准确理解英文单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使得学习者在多个方面能够做到熟练运用英语知识。文章从英语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分析语境的融入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意义及作用,最后为了加强学习者对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语境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作者主要分析英汉思维差异以及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的因素上,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应认识到环境因素和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考虑如何应用这些差异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语言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倘若忽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就不可能学好语言。因为,目标语与本族语文化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而且学习者的本土文化也会影响他自身的学习行为。文化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学习者和教师只有充分重视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才能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同作为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的汉语在语流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同化,连音和增音,以及弱化和脱落等语流音变现象上。所以在对英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中应该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流特征的区别,减少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在语流中学习语音,真正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达到用英语熟练交际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比较语用学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民族在地理、历史、文化、民俗及宗教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及成因分析,以及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探讨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同阶段中如何对待学习者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言民族语境的"错误";同时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开设"语用学与英语学习"课程或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这样才能让学习者从理性上区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异同,以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真正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