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朗姆斯(BrahmsMahadea)1952年出生在毛里求斯的瓦瓜小镇。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魔术师或者摄影师。他选择了摄影,因为在他看来这个职业可以与现实世界里的人和事物打交道。  相似文献   

2.
中年危机     
伍迪·艾伦曾经说,一个35岁的女人,被约会的几率等同于恐怖分子劫机。不过,伍迪·艾伦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没有发生9·11事件,也就是说,现实并没有他所说的那么不堪。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新闻生涯中,接受过好多位省、市、区党委书记、宣传部长的领导,时间最长、印象最深的要数石西民同志。他从1955年到1964年,在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的十年中,一直关怀和领导《解放日报》的工作。我在他领导下工作,得到他许多指点和帮助。他的好作风,他出的好主意,直到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这样的考试,使他在憧憬权力的想象中,变得神经质。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他知道自己没有考中,就回家。但是那些象征官位和权力的黑圆圈老是在他眼前晃悠,并一度超越了现实。  相似文献   

5.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当天,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畔的一栋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里,宣告了他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上的“独立”。小木屋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件家具。他在湖边种豆、打猎、伐木、收获,也在湖边倾听、观察、沉思和梦想……他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独立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当他认为他已达到了他的那个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的目的时,他就走出了林子,重新回到了城市。以后他又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9年后,即1854年,他的《瓦尔登湖》出版问世。 这本书是梭罗的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真正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冰冷又虚伪的世界”小宇生活了19年,他自称“从出生就注定被抛弃”,可网络上,他的朋友们却说他幽默和乐于助人,他们彼此交流自己翻唱的日本动漫歌曲,在那些动漫里,主人公总是美貌智慧而勇敢,经过重重波折和磨难总能打败邪恶的对手。现实里,他却轻而易举地败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杜相立  商建辉 《传媒》2007,(4):34-35
现年60岁的康拉德·布莱克出生于加拿大富豪家庭.1969年,正读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法律系的他和大学同学用18000加元收购了加拿大一家濒临破产的周报《圣布鲁克记录报》,从此开始了他的经营报纸与报纸经营的历史.到1976年他的斯特林集团拥有9家日报和9家周报.1978年,他买下加拿大阿格斯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霍林格国际".  相似文献   

8.
他以饱满的热情,清醒的头脑,广阔的视野,面对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不断地就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讴歌,或鞭挞,或激励,或抨击。自1982年8月从复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解放日报当记者以来的2000多个日子里,他在上海、北京等地的报刊上发表了1400多篇新闻评论。作者的名字跟着他的作品,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报刊上,赢得愈来愈多的读者。他叫许锦根。除了具真名以外,他还时常用些笔名。曾有这么一天,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  相似文献   

9.
“老邓来了!”“老邓回来了!”他不允许为他举行任何欢迎仪式。一到报社,就坐在简陋的平房的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静悄悄地,伏案凝思,“笔走龙蛇”,在长河一般滚滚而来的稿件、文件、“小样”、“大样”上,一字字,一行行,倾注着他的心血。这是30年前的往事了。离他《留别人民日报同志》吟诵“笔走龙蛇二十年”的诗句的时候,大约9年光景。9年间亲聆教诲,音容笑貌至今犹在耳边眼前萦回。他在1958年所说的那个“二十年”,大约一半是在解放区的抗敌报、晋察冀日报度过的。1948年夏天,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华北人民日报的时候,邓拓同志调华北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小学,是孩子的考场,更是家长的考场有时,朱祥更愿意自己活在武侠世界里,那样自己练就一身绝世武功,就可以行走江湖,快意恩仇,实在厌倦了,找个桃花岛之类的地方,隐居休养。但这样的想象只能留在每天晚上的梦里,现实中,他是一个9岁男孩、三年级小学生的父亲。在朱祥看来,小学校园就像一口开水锅,他是条没有武功的小鱼,总有种被被煎熬烘烤的感觉。因此,他闲暇时混迹于各种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将两颗原子弹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先后投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促使日本提早投降,原子弹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成为摆在世人面前活生生的现实,对我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教育和新闻出版等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浩,今年30岁,1996年10月,他从内黄县棉麻公司西轧花厂下岗。 严峻的现实,把他推到了人生征途的十字路口。经过一阵沉思,他选择了搞新闻报道的道路,因为这是他的爱好。  相似文献   

13.
入职不到10年,他四获中国新闻奖、两赴汶川和玉树地震现场采访、连续10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刚当记者两年多,就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12年,34岁的他,荣获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在这些让人羡慕的简历背后,他曾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偶尔摇头叹气,亦曾在地震的第一现场面对"把命交给老天爷"的险境,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他做一个好记者的追求. 他是张显峰,科技日报主任记者,一直致力于做有思想的新闻. 2013年5月的一个中午,在科技日报一楼咖啡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周畅中同志原名叫裘昌淞,浙江人。在四十年代,他和许多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一样,内心里充溢着向往民主、向往革命的激情。他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的学生。吴先生不但指导他如何研究明代末年“民变”史——明末农民起义史,还引导他投身于现实的斗争中去。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这位文弱的书生成了一员猛士。不管在西南联大,还是在清华园,他都活跃在斗争的前列,这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为了保存建设新中国的有生力量,1948年,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新学期初,美国有一位小学校长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公开打赌:如果学生们在11月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他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全校学生刻苦读书,终于在11月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有学生打电话问校长说话算不算数,校长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爬着上班。”11月9日,与每天一样,校长于早晨7点离开家门,所不同的是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过往汽车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经过3小时的爬行,校长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到了学校,全校…  相似文献   

16.
实话实说     
去年6月25日在“农家乐”节目中播出的通讯《麻木提和他的7份入党申请书》(作者:孙华铭、马占峰),是一篇实话实说的好通讯,获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好新闻通讯员专稿一等奖。现实生活充满着一系列不容否认的现实问题。绕开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敢实话实说,说出的话就因缺乏最起码的说服力而难以打动人心。通讯《麻木提和他的7份入党申请书》在实话实说方面是有值得借鉴之处的。麻木提承包了25亩责任田,正当第二年“猛施  相似文献   

17.
某公司一位文秘人员想要查阅某方面的档案资料,他打开电脑,进入云南档案信息网站,浏览并查阅到他需要的档案,经下载、打印后送给老板,这位文员足不出户,就迅速、方便地查到他所需要的档案.这虽不是我省档案工作的现实,但可以预见,在以后几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这必定会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小议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 《记者摇篮》2010,(8):55-55
从刚毕业于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到从事电视新闻一线工作已经9年有余了,9年的电视新闻一线采访,让我更是体会了当初课本上那句“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的含义。现实中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电视是一个特殊的媒体媒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  相似文献   

19.
张鑫 《青年记者》2020,(5):56-57
纪录片是“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具有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性。BBC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包含了“他者”对于中国形象的真实认识和内在想象。本文选择了2000年到2019年32部BBC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研究样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自然等多个主题,通过对样本纪录片的整体梳理和分析,探究中国形象在“他者”视野中的变化以及中国形象“他者”呈现特点。  相似文献   

20.
马步升总是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他对现实与历史的解释,表达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感悟和体察,表达他对文学应该关心的问题的深刻思索。《一九五○年的婚事》的叙述地在"子午县",富有浓郁的陇东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