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理所当然也是校园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危险源辨识理论来分析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风险,将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源加以分类,并运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定性风险评价,提出实验室风险控制的对策,对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脚手架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对其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土建工程脚手架施工特点,开展脚手架安全风险辨识,结合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进行风险权重计算,使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真正做到"整体把握、重点防范,避免盲目性、随机性",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和预控性,达到"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能,规范实验操作。该文从事故致因理论入手,提出了科学开展实验室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理论。基于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结果及近期实验室事故通报情况,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制度体系,其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应体现基于过程方法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系统安全思路。首先确定校园安全稳定方针和各层级的安全目标,然后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建立程序化的纠正与预防管理机制,消除高校校园中的危险源或降低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通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监控与持续改进,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具有客观上的多发性和多元性特征,其安全隐患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分析高校实验室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构建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环境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予以实施。通过对实验室进行年度风险辨识,制定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当出现风险管控失效产生隐患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定期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并补充风险辨识内容,形成风险隐患一体化循环管理流程。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理念更为先进,它以危险源辨识为先导,通过风险评价确定目标指标,给编制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并通过监视、监测促进目标的实现,体现了预防为主,有效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从静态的安全要素到动态的信息化管理板块,建立了将基础信息、安全检查、危险源采购与辨识、培训与准入、日常事务、安全监测、风险评估等实验室安全事务融于一体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平台,以期为实验室安全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该文构建了安全工程专业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标准化体系,研究了评审标准中的机构和职责、教育培训、作业安全,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等4个二级评审要素;按照"一级在应急管理厅、二级在教育厅、三级在学校"的原则,确定了组织结构中建设机构、管理机构和评定机构的组成和职责;阐述了各级安全标准化高校实验室的申请、评定、授牌和复评等评审流程。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标准化研究和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综合实验楼为试点,对实验楼内化学类实验室的危险程度及实验室管理状况进行了安全评价,并据此对实验室的危险等级及安全管理状态划分等级。该校将化学类实验室的危险源划分为7类,对危险源综合评分后将实验室危险程度分为5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状态也按5级评定。通过等级划分,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对管理缺陷一目了然。通过开展实验室安全评价工作,摸清了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实验室在ABET认证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安全改造工作,提出了"以人为本、加强风险防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实验室常见的风险种类,采用HAZOP法对工程类实验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硬件设施的安全防护性。同时,论文围绕"风险防范",从风险事故的预警、减少、紧急处置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相关措施富有成效。化工专业实验室顺利通过ABET专家的现场考察,其建设经验可为工程类专业、特别是化工专业开展国际化认证或工程教育国际化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中,对事故事件的数据进行轨迹分析的轨迹交叉理论是应对实验室安全时间的主要手段。然而,现有研究鲜有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链挖掘与轨迹交叉理论相综合。基于此,在致灾危险源风险链的挖掘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轨迹交叉理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交互影响,并以之为理论基础,设计了事故交叉模型及安全管理模型。模型旨在从根源上降低甚至杜绝实验室不安因素的滋生及发展,提高实验室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处理能力,增强日常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危险源控制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了有效地控制危险源,首先必须辨识危险源,进而寻求其控制方法和措施。介绍了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并结合高校实验室的情况探讨了2类危险源控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操作规范方面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以某高校电子实验室为例,从安全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管理、用电负荷、人员管理、安全教育5个方面建立电子实验室风险评价体系,进行风险辨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安全检查表,与风险指数矩阵相结合,确定电子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风险等级,从而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系与实验室项目管理工作相结合,构建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实验计划及风险处置方法研究体系。基于“1+N”模型,实验管理员编制1册《实验计划及风险处置标准化备案书》,实验人员编制数册《实验计划及风险处置备案书》。通过一项目一备案书,开展自查与检查相结合,全员参与实验项目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整改与复查的全程闭环式安全管理。实践表明,《实验计划及风险处置备案书》的应用,提升了师生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筑牢了实验室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5.
建筑模型实验室存在着安全风险,必须加以防范。针对建筑模型实验室的特点,采用风险评估理论,讨论了其安全隐患、危险源,并进行风险分析。指出影响建筑模型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影响建筑模型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危险源有易燃的建筑模型材料、有毒的建筑模型材料粘接剂、有安全隐患的建筑模型的制作工具。建筑模型实验室发生火灾以及实验人员和参加实验的学生可能受到的伤害是不能容忍地风险;加强实验室管理、增强所有参加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配备和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是降低建筑模型实验室安全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危险化学品是高校实验室的重点危险源,是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危险化学品的规范使用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题。针对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教育不到位、物防设施和应急设施不足、安全管理制度滞后、安全奖惩机制不明以及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实施了"3+X"模式的校园安全教育"全覆盖"、加强院系两级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改变危化品管理模式、投入资金改善危化品物防状况以及强化实验室危化品安全检查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校园安全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构建了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对接实验耗材采购平台、实验室建设、化学品管理、危险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安全教育及准入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功能;形成化学品管理"采购—管理—回收",可视化安全检查"检查告知—隐患整改—审核跟踪"和安全准入管理"危险源—危险项目...  相似文献   

18.
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寻找适合的安全管理模式成为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该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在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符合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特点的两种危险源辨识方法,并以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实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安全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和谐进步程度。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事故的发生。安全发展的源头在基层、关键在管理、重点在细节。企业组织处在安全生产的第一线,其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组织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法律法规识别和遵守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建设,是现阶段安全生产客观形势的需要,也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对提高安全思想和安全素养,规避"矛盾凸显期"生产安全事故易发的客观规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科院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实验室承载职能的日益增多、科研探索风险的不断升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压力不断增大。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工科院校实验室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安全管理的"优势"在于人员素养高、资金渠道广,"劣势"在于科研试验风险高、危险源种类多、标准化程度低,"机遇"在于各级管理部门对安全工作日益重视,"威胁"在于学校层面重视不够、管理水平不高,并提出通过考核管理业绩以提升能动性、强化科技支撑以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设计论证以提升本质安全、搭建交流平台以提升管理水平等安全管理的对策,最后介绍了该校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所取得的管理成效,以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