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夸奖,对于孩子而言是种鼓励,但有时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孩子周围的人所给予的赞美具有更好的影响效果,往往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好动力。年长的亲属父母可借着家里年长亲属,传达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直接受到赞美当然令人高兴,但是如果孩子由其他长辈的口中得到:“你爸爸妈妈跟我  相似文献   

2.
引例:(1)你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问她是否有孩子。她说:“有两个孩子。”那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概率是多少?(2)你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问她是否有孩子。她说:“有两个孩子。”你又问:“有女孩吗?”她说:“有。”那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以前带大班,习惯说的一些话,说话的语气、神态,现在用来对待小班的孩子,再也不灵了。跟小班孩子说话,要特别用心,想着法、变着花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问小朋友的姓名、年龄,我这样说:“喂,你好!我是小兔子,想跟你交个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待孩子回答后又鼓励说:“你真好,我喜欢跟你交朋友。”再比如,小朋友骑在一只大玩具狗上玩,我这样制止:“这只大狗是老师请来看门的,它呀,整个晚上在为我们班守门,可辛苦了,我们该怎样对它?”待孩子作出反应后,教师给予相应鼓励。学习跟小班孩子说话是一门艺…  相似文献   

4.
爱你至深     
“你不爱我!”有多少次你的孩子把这句话强加于你?作为家长,你又有多少次按捺着内心的冲动不向他们解释你的爱有多深?  相似文献   

5.
薛登兰 《山东教育》2002,(34):16-16
人们在夸奖赞美时,习惯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你真棒。”当训斥批评时,常用食指去指责,说:“你怎么搞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来都喜欢赞美,没有哪一个人拒绝赞美,喜欢批评指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老人受请,小孩受宠”就是这个道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惯用“大拇指”去表扬,不用“食指”去指责,使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成功的体验。每当学生进步时,我用大拇指去表扬;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翘起大拇指去赞美;每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用大拇指去安慰、去鼓励:“战胜困难就是好样的。”记得去年…  相似文献   

6.
小玉 《母婴世界》2014,(1):124-125
“你真棒!”、“宝宝好聪明啊!”、“太厉害了!”……这些赞美的话都变成家长的口头禅了.但是宝宝未必领情,有时候甚至还故意做“叛逆”的孩子,你说东他偏向西。到底“表扬”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它一直成为困扰着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如何改进教学评价?如何有效地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呢?“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这无不给我们新课改的教学评价带来许多启迪。“温馨评价”就是新课改下教学评价的一个有效策略,倡导积极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鼓励成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个孩子的自尊,激发每个孩子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美国社会赞美式的少儿教育方式提出了警告:赞美无过,但别走火入魔。美国人讲话喜欢用大字眼,赞美某人或某事时,经常会用诸如“我今生看到的最好的”“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等极限词来形容。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人常常会对类似说法信以为真。其实,美国人教育孩子向来是以鼓励夸奖为主,从幼儿园、课堂到家庭,孩子无不在鼓励赞许声中长大。孩子把赞许当成了一种言行方式传承下去,就形成了全社会范围的赞美文化。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不实的夸奖和赞美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反而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9.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出色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以应得的承认。”成年人这样,孩子更是如此。孩子的心理有两个基本需要:被爱与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而鼓励与承认,恰如柔风细雨,滋润孩子心灵,使他们的这两种需要同时得到满足。然而,不少教师常以赞美的语言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如:“你做得很好”、“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等等。尽管说这些话本意是好的,但它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感觉,引起错位。学生会认为当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教师时方可得到赞美,反之则怀疑自身的价值。这样下去,即便学…  相似文献   

11.
周文燕 《成才之路》2014,(21):33-33
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同是人的天性。心理学家的测验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新的向上的力量。相反,当孩子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体力也会戏剧性的减退。多赞美孩子,多表扬孩子,当然在赞美和表扬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变得更加出色,使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鼓励孩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探讨问题,并且敞开思想,主动打破自我界限,进行开放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吸收营养,以适合自身的方式建构认知图式。”但怎样表扬孩子呢?一、对孩子的期望是积极且正向的 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比马龙效应”,正是说明“希望”和“预期心理”的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力。当我们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的时候,觉得他可能做不好这一件事,那么事实的结果往往就会这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鼓励,因为这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责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一代不如一代?首要的事情就是先确立正确的科学的态度,给孩子适当的且正向、积极的期望,赋予孩子以信心和意愿,去勇敢克服或尝试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陆茗芬 《广东第二课堂》2008,(10):F0003-F0003
“每位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榜样。”——题记小朋友,你知道吗?爸爸妈妈和你一样都在“成长”的路上。爸妈扶着你走过多少路,可你曾想过,当他们蒙上眼睛、你无声地搀扶他们走过一段坎坷的路时,他们是多么感动!  相似文献   

13.
孟迁  豆豆爸 《父母必读》2010,(3):114-115
教孩子听话真的非常危险吗?但是,鼓励“个性”,每天都要遭遇孩子对你的权威的挑战,是不是也很让人头痛?  相似文献   

14.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15.
父亲和孩子来到一堵墙跟前.父亲对孩子说:“给你10米的助跑,你敢不敢跳过去?”孩子用眼睛瞟了瞟那堵墙.回答说:“这么矮的一堵墙.没有一点问题。”于是孩子一跃而过。可他没有想到.墙那边是一条沟,他重重地摔在了沟里。孩子从沟里爬起来,愤愤地说“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父亲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过来一会儿.他们又顺着墙往前走了一段,父亲忽然停住,又对孩子说:“孩子.给你10米助跑.你敢不敢再跳过去?”孩子连忙说:“不行啊.我已经受伤了.脚还疼呢.再摔一下我哪里受得了。”  相似文献   

16.
周弘  张胜利 《师道》2005,(8):63-63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学习时要保持孩子的学习胃口,强迫的方法万万使不得!物质生活上是小皇帝,精神上是小奴隶!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当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跌倒而想放弃时,父母要高呼“加油”、“加油”、“孩子你行”、“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对于孩子,其实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就看怎样去诱导。所以赏识孩子要找出孩子可以发展的一面,鼓励孩子说“:你行!”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是父母、老师要求太完美,好累啊!“赏…  相似文献   

17.
傅宏 《高中生》2009,(7):67-67
专家提醒家长们,在考试前尤其要注意与子女间合理的沟通方法.专家说,孩子天天在家长身边,家长“少说多参与”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孩子高考复习期间,不要太多地去评判孩子考了多少分,家长做好自己的“家长形象”就足够了,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相似文献   

18.
“你不爱我!”有多少次你的孩子把这句话强加于你?作为母亲,你又有多少次按捺着内心的冲动不向他解释你爱他有多深?终有一天,当我的孩子长大,能够理解驱使母亲做各种事情的良苦用心时,我会告诉他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爸妈:今天考试了,老师说考试卷要你们签名的。妈妈把试卷打开一看:“才95啊。”我连忙把爱人拉到一边,叫她别说了,然后问孩子他妈:“你想孩子考多少?”她干脆说:“语文、数学双百分!不是才一年级吗?”“什么一年级啊,你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说。我爱人说:  相似文献   

20.
你真让人烦死了!”类似的表述方式:“你又把饮料弄洒了,你不会好好拿杯子吗?”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会造成的伤害:这会与孩子的品行相联系,并给他们带来羞愧感。孩子还会由此惧怕受到惩罚。学龄前儿童出现各种状况是很常见的事情。记住,孩子们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别忘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类似的表达方式:“我一下班就回来做好吃的给你,你还不吃?”或者“因为你,我放弃了多少东西呀。”会造成的伤害:你的孩子并没有自己要求出生,他无须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负罪。你在使他感到自己的低级、多余和毫无价值。你的话语还在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