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015年之前上市的创业板及中小板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研发投入强度和专利申请量两方面研究天使投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天使投资参与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并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申请量没有显著影响;(2)天使投资存续时间越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发明专利申请量也越高,但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申请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创新激励政策、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8年~2011年四年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税收优惠、研发补贴、金融支持、产权保护及人才激励五项创新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并研究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及人才激励政策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挤出效应---政府的研发补贴显著地减少了企业研发投入;金融支持政策效没有显著地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风险投资从总体上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没有非常显著影响;有风险投资的企业研发产出高于无风险投资的企业;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的研发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企业组织类型会影响创新投入,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类型,其拥有特质和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本文从代理成本,资源禀赋,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家族企业的特质对研发强度的影响,并以深圳中小板2006—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得出了我国深圳中小板家族企业比非家族企业的研发强度要高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借鉴Aghion不同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长短期投资结构呈现不同周期性特征的基本思想,构建了资本市场不完善下政府补贴缓解融资约束、对RD投资周期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其求解结果发现在资本市场不完善条件下,政府补贴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顺周期有一定的平滑作用。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利用2007-2014年我国制造业1580个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1)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且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2)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受外部融资约束,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及全部样本都显示研发投资呈顺周期特征,且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比国有企业严重,研发投资顺周期性也比国有企业更明显;(3)政府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和顺周期特征,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显著。  相似文献   

5.
董竹  张欣 《科研管理》2022,43(7):181-188
本文使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分析师面临的“利益冲突”和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分析师乐观偏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分析师的乐观偏差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存在再融资行为,分析师乐观偏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为显著,说明“利益冲突”会加剧两者的关系;(3)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缓解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分析师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信息中介角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府补贴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探讨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我国2007-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基于信号理论分析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非对称影响,并探讨企业金融化与所有权性质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政府的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倒U型影响,政府非研发补贴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影响;(2)企业金融化会使得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影响效应更凸,并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3)国有企业属性会负向调节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且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弱于非国有企业;(4)不同地区和上市板块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的政府研发补贴与非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非对称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通过研发合作,企业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创新效率。本文以深圳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研发合作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竞争性研发合作和非竞争性研发合作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竞争性研发合作和非竞争性研发合作在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并且,非竞争性研发合作的调节效应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8.
刘飞  杜建华  Chao Bian 《科研管理》2020,41(2):152-161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国融券卖空的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股票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股票卖空机制抑制了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增长;(2)股票卖空交易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上市公司更加显著;(3)股票卖空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被收购的威胁,促使企业采取真实的盈余管理等作用渠道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资;(4)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出现研发投资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与"圈钱"争议的困局,构建一个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与高新技术企业的三方行为策略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三方行为策略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以期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与政策支持引导创新资金的高效配置,实现创新风险的有效防控,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保障。研究发现:(1)当投资者的信息甄别成本小于投资收益且投资额度小于政府监管部门的惩罚时,演化稳定策略是政府监管部门采取严格监管策略、投资者采取参与投资策略、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自律策略;(2)当政府监管部门采取严格监管策略时,惩罚力度越大则高新技术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自律行为策略;(3)随着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增加,高新技术企业选择自律行为策略的概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地区行业内产业集聚和竞争状况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随着地区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升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减少,即,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2)在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会显著加强;(3)在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则会显著减弱。本文为政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以每轮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间隔衡量阶段性投资,研究风险资本的阶段性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每轮投资规模与投资时间间隔均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2)在对样本进一步细分后,发现对于不同投资阶段,阶段性投资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即对于早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而对于后期投资阶段,每轮投资规模与研发投入强度没有显著相关性,投资时间间隔与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相关。说明风险资本不仅通过阶段性投资缓解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融资约束问题,还通过调整投资时间间隔来调整监督强度,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投入。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研发合作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竞争性研发合作和非竞争性研发合作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竞争性研发合作和非竞争性研发合作在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并且,非竞争性研发合作的调节效应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制度观IBV理论,采用2006—2013年6 854家沪深A股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OLS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国家创新体系与下一期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资本密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而且资本密度会显著调节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研发合作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竞争性研发合作和非竞争性研发合作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竞争性研发合作和非竞争性研发合作在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并且,非竞争性研发合作的调节效应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5.
李翘楚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22-1032
摘要:在Aghion企业投资结构周期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现金持有对融资约束存在时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融资约束和现金持有对企业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机理,并用2005-2014年世界97个国家和地区17022个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一,不考虑融资约束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R&D投资的周期特征不显著,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呈现逆周期特征。二,考虑到融资约束,无论中国、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均逆经济周期,但高融资约束只会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变为顺周期,且高现金持有对R&D投资的周期特征影响不显著,而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现金持有确保了R&D投资的逆周期特征。三,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仅在繁荣期存在逆周期性,低迷期由于过高的流动性风险停止R&D投资,从而R&D投资无显著周期性且高融资约束不会在低迷期显著影响R&D投资,而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在繁荣期和低迷期均具有逆周期性;高现金持有在低迷期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企业的R&D投资均无显著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资金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张玉明  李荣  闵亦杰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17-1425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行为。研发投资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其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及其情境因素尚缺乏广泛的经验证据。通过构建企业创新文化、研发投资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理论模型,以2009-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文化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文化能够从价值观念、制度以及企业行为实践等方面影响企业进而促进研发投资;(2)制度环境负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相比于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创新文化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更大;(3)两职合一正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创新文化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2015年中国创业板357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检验了研发投入在高管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货币薪酬激励、高管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2)高管激励与研发投入正相关,即高管货币薪酬越高,高管持有股份比重越高,则研发投入越高;(3)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企业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绩效越好;(4)研发投入在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激励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还通过企业研发投入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计算研发投入强度的营业收入中包含不属于营业收入范畴的项目,如税金及附加、坏账损失等,致使企业的营业收入被高估,进而导致研发投入强度被低估,不能反映企业研发投入的真实水平。为探究我国企业实际的研发投入强度究竟有多高,提出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以弥补现行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存在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对比分析、数据测算与实证检验,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11.01%,显著高于同期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平均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平均高出0.33个百分点,如果以2018年数据计算则平均高出0.48个百分点;(2)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与名义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税金及附加和坏账损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上升而上升;(3)如果以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标准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8年在我国全部上市企业中,平均每年可增加1.14%(2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机会成本理论,研发投资在理想情形下应呈逆周期性,但实证研究发现,由于融资摩擦的存在,研发投资呈顺周期性。风险投资对缓解研发资源融资约束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其对被投资企业研发周期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证上探讨风险投资对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周期性的平滑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能平滑研发投资的顺周期性;经营衰退期较繁荣期而言,风险投资对研发投资顺周期性的平滑作用更强;风险投资对研发投资顺周期性的平滑作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此时研发投资周期的不对称性仍然存在,风险投资对融资约束下研发投资顺周期性的平滑作用也在经营衰退期更强。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风险投资作用、研发投资周期性及其融资约束效应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对风险投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建华 《科研管理》2017,38(10):119-127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后,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公司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不确定性、非效率投资与资产定价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司不确定性显著加剧公司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这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最明显;(2)公司非效率投资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源于公司过度投资,这在市场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最明显;(3)公司投资不足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价值,这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更明显。本研究丰富了公司非效率投资、资产定价和行为公司金融研究,对企业高管、投资者以及监管者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