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已跨进21世纪的门槛,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顿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跨入21世纪,我们的社会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乃至生活方式。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势态高速发展。我们所涉猎的新领域也在不断增多,一些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在各种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前提下,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崛起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张加翠 《考试周刊》2011,(92):198-199
21世纪,社会已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有人曾说:"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因此,知识型人才观将让位于素质型人才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度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迅速走向社会、学校和家庭。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并推动人类学习方式从工业时代迅速跨入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都在探索实践这一理念的途径,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的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的不断涌现,人类的学习打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架,可以自主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本文从探讨终身学习理念入手,归纳总结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三种实践这一理念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都在探索实践这一理念的途径,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的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的不断涌现,人类的学习打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架,可以自主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本文从探讨终身学习理念入手,归纳总结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三种实践这一理念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盛行。并且,随着人们越来会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计算机发展态势之迅猛,我国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努力和尝试着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多媒体教学便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跨进21世纪的门槛,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我认为,加快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逐渐地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跨进21世纪的门槛,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我认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红旗 《小学生》2012,(8):90-90
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触角已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很多时候还紧紧抓住了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身心。这样一个时刻变革的时代,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忧愁烦恼。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等就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类对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从科学、价值及伦理、道德方面综合考虑。生命科学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但是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科学知识与道德价值明显地被割裂开来,这就不可避免地将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表明,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一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世界各国都处在科学表现为直接生产力的科学革命时代,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校开展的“亲手种菊花,实践长见识”综合实践活动使每一位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一活动将新课程与异步教学有机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新课程异步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广阔、别样、生动的时空大舞台。一、活动的开展遵循异步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异步教学的特点阳光明媚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名的教改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提出,学习是人生存的基本模式,如不终身学习,人的技能很快就会过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学习就会灭亡。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可以预见.未来必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学校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社会新人的生存和发展作充分的准备。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到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每个人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自觉自愿地步入终身学习的行列。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全球性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每一个人要想占有竞争的优势和资本,就必须追求个人完善。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一种最好的教育,不仅应当有助于人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有创造性。而且还应该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俊 《培训与研究》2010,27(6):57-59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近代科技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后,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17世纪前后,由于受到当时的国家社会制度、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之影响,使得中国没能孕育出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土壤。研究结果认为,封建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近代科技没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轻视科技的社会价值观念阻碍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传统的思维方式禁锢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下半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80年代以来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教育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人必须不断地学习 ,因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必须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 ,学习已成为一种“享受”和“消费” ,更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