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家,将19世纪意大利浪漫乐派歌剧艺术推向了顶峰。歌剧《游吟诗人》是威尔第三大浪漫主义歌剧之一,其中女主角阿苏切纳的咏叹调《火焰在燃烧》是女中音的经典曲目,被认为是威尔第歌剧中剧情最曲折复杂,情感冲突和矛盾最为强烈的一部。  相似文献   

2.
歌剧《阿依达》充分体现了威尔第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思维和独特的音乐审美趋向,展示了新的歌剧创作风格。该文分析了威尔第对歌剧的形式和结构等问题的新设想和独到的美学观点,他把歌剧美学因素和观众的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以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引发人们对战争、社会、人生和爱情等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朱塞佩·弗朗切斯科·威尔第(Giuseppe Forturnino Francesco Verdi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逝世于米兰,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浪漫主义乐派。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代表作有《茶花女》、《奥赛罗》、《弄臣》、《阿依达》,他的写作风格是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使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将研究威尔第歌剧的各种文献、论文、著作做简要归类分析,从而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歌剧史上,威尔第这个名字是相当耀眼的。歌剧之王威尔第的《假面舞会》是他创作中期的一部成功的歌剧,其中女高音的几首咏叹调也是脍炙人口的。本文通过对《假面舞会》里奥斯卡的人物分析以及她的独唱咏叹调《她抬头仰望》的相关演唱处理,例如演唱技巧、演唱风格、演唱情感等方面的浅析,使声乐学习者更加理解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为这首曲目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更好的去演唱这首作品做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胜利者归来》这首独唱场景是作曲家威尔第《阿依达》中的重要唱段,作品极具戏剧色彩,音乐形象丰富,极具舞台感染力。本文通过对歌剧内容的深入研究与挖掘,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研究人物的心理与感情状态,以及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威尔第是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歌剧家、歌剧导演,同时也是一个对戏剧和歌剧舞台有着极深修养和惊人感悟力的杰出戏剧家。威尔第的歌剧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歌剧《茶花女》是世界歌剧舞台上蛊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威尔第把剧中的女性角色薇奥莱塔刻画得更是活灵活现,鲜明的人物性格,绝妙的唱段使威尔第笔下的薇奥莱塔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歌剧作家威尔第在其年轻时就已出名,与其他伟大作曲家一样都属于年少有为.他所创作的第一步歌剧《奥贝托》上演于1893年的米兰,在当时评价很高,1842年他的第三部歌剧《纳布科》让他一举成名.之后,《游唱诗人》、《弄臣》、《茶花女》等经典剧目亦陆续上演,威尔第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歌剧创作家,他受追捧的程度超过当时任何一位作曲家.  相似文献   

8.
威尔第歌剧《弄臣》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戏剧性、欣赏性、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威尔第也是一位被称为"意大利歌剧大师"的伟大作曲家。对其作品演唱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为在演唱中对其风格的理解、掌握、表现打好基础,更准确把握歌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王振宇 《考试周刊》2011,(38):41-42
《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这三部作品是威尔第创作中期的三部杰作,也是最能体现其歌剧风格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其当中咏叹调的分析来探讨威尔第在这三部作品中咏叹调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诺尔玛》是作曲家贝利尼在1831年创作的一部英雄性正歌剧,以表现女主角悲剧爱情为主。本文以这部歌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圣洁女神》为研究对象,对这部歌剧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此文能使歌唱者对这首咏叹调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威尔第,19世纪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命运之力》是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一部杰作,剧情跌宕起伏,悲剧情节引人入胜,旋律流畅,真挚动人,悲剧性的音乐和戏剧构思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笔者首先介绍了歌剧《命运之力》的创作背景和动因。其次说明了《命运之力》这部歌剧在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男高音演唱的咏叹调不仅是歌剧的高潮部分,更是歌剧的抒情部分,对男高音的演唱要求比较高。基于此,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威尔第的歌剧《弄臣》,然后对男高音演唱的咏叹调进行了分析,男高音需要清晰准确地吐字,巧妙地运用气息和行腔,还需要加强对高音部分的练习,这样才能将《弄臣》的精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中,《费加罗的婚礼》是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一部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这部歌剧中,莫扎特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给每一个角色输入了生命,让每个人物都被塑造得鲜活灵动而丰满。并且,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个性。在歌剧中,每个重要的角色都有其个性化的咏叹调或独立唱段。《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就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主角苏珊娜的精彩唱段。本文从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两个角度出发,来论述该作品。  相似文献   

14.
18、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艺术非常繁荣,尤为人们所喜爱。19世纪后中叶,威尔第在传统歌剧之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他写完了最后一部歌剧《法斯塔夫》之后,普契尼(1858-1924)的歌剧便占据了意大利歌剧舞台。  相似文献   

15.
唐悦 《时代教育》2012,(23):157
歌剧是一门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歌剧剧目中往往能够塑造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光辉艺术形象.在我国歌剧剧目之中,《江姐》和《洪湖赤卫队》无疑是具有极高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曲目,其中女主角江姐和韩英的艺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从歌剧表演的角度分析,《江姐》与《洪湖赤卫队》中女主角都是女高音,其人物形象塑造方式和手段既有共通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别.通过分析这两出经典歌剧剧目女高音人物形象塑造手段和方式的异同,对于深刻理解歌剧女高音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音乐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一部歌剧的成败。本文以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作品《弄臣》为例,论述作曲家是如何塑造了黎戈莱托的音乐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剖析以及对音乐的阐释,探讨了黎戈莱托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9,(4):82-84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重塑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西欧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享有"歌剧泰斗"的盛誉。《弄臣》的男主角Rigoletto的人物塑造和音乐创作完美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著名的咏叹调《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黎戈莱托复杂矛盾的双重性格。本文主要从歌剧背景、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特点、咏叹调音乐分析三方面探讨该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19世纪的欧洲歌剧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歌剧艺术家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8部歌剧。从创作内容看,威尔第追求的是对人性的生命感悟和主观的生活体验,推崇个人内心情感表达和现实生活的写实:从创作形式看,威尔第在汲取前辈丰富营养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以声乐为主、以歌唱旋律见长的意大利歌剧传统。其“人性化”的价值理念,始终贯穿于威尔第一生的歌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20.
喜欢外国音乐的人,一般都知道意大利有部著名歌剧叫《蝴蝶夫人》,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日本长崎。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歌剧《蝴蝶夫人》的曲作者普契尼,还写有另一部歌剧《图兰多特》,故事发生在中国元代的北京城。吉阿科莫·普契尼是继“歌剧大师”威尔弟之后,最有影响、最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他于1858年出生在意大利卢卡一个面包师的家里。由于家庭贫困,普契尼在靠人资助的条件下,才进了米兰音乐学院。在学习期间,他写过一部《随想交响曲》。此曲演出后,获得好评。因此,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1884年,普契尼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在米兰一家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但是使他名声大振的,是他于1893年创作的歌剧《曼依·列斯库》。以后,他写了许多歌剧佳作,其中以《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多特》、《西部女郎》、《詹尼·斯基奇》等最著名。在普契尼写的歌剧中,有两部是用东方题材写成的,这就是《蝴蝶夫人》和《图兰多特》歌剧《图兰多特》是普契尼的遗作。歌剧脚本是剧作家阿达米和西蒙尼根据高吉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