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信息量小、传统传授的误教误导、教育者自身不足、受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不良行为和风气进入高校校园并扩散泛化、教育内容传播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逆序现象等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在精神底蕴上相通相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把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在“泛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上,可以采取将马克思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寓通识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等途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但是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相应的政府机关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方案。该方案是根据我国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教育现状以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提出了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向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队伍、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与学生的接受情况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当下如何提高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本文就是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叙述,并从供给侧对现在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求解决方案,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许多伦理困境,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与伦理教育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道德素质是基础性的,面临人工智能的特殊领域,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在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中,应该从具体伦理问题切入,引发受教育者思考。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等新的境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通过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素,提出旨在改进和增强实效性的措施,如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优化受教育者接受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力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积极心理资本的教育价值应用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树立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推进积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促进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教育方式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把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营造理解、宽容的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可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是社会价值,在教育的过程中仅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灌输,以群体的需求为导向,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创新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建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教育平台,创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达到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热点。文章从强化传统教育内容在网络条件下的转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搭建有影响力的网络互动平台和网上教育基地以及校园网管理制度的建立与约束力的提高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9.
张功晓 《高教论坛》2022,(10):55-59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是我党最新、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吸收“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坚定学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融入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目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需要通过建设学习共同体,顺畅受教育者“需求-动机-判断”行为产生系统,创新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密切高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协调互动等措施逐个突破。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国家产生后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越起来越受到重视。有效沟通不仅能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引导受教育者向正确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为此高校要优化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始终坚持系统论原则,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三创”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实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逐步建设一支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竞争意识,坚定信念,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正规化,是提高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为了实现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的隐形融合,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育活动基本要素入手,拓展个人工作风格,展现人格魅力,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创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手段,保证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应对信息时代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高职院校虽然都启动了思政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但效果普遍不太理想。高职思政教育教学须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网络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加大网络思政教育教学的投入,科学架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机制,主动占领高职思政教育的网络高地。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体系,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科学方法与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本文通过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来阐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大国工匠培养的必备标准,是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在思政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构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类创造美的活动领域之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拓新思路,将美学理论及其规律引入其中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美、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美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性教育内容。后疫情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而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宏观层次问题和微观层次问题,这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社会认可度有一定的关联性。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后疫情时代的新变化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建议从持续改善高职院校外部环境和优化校内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增强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和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特色,从而最大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后疫情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效能。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内容、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模式和动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对网络科技、就业压力、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机制等问题,树立开放式的、差异式的教育理念,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环境,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