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硕士生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认知语境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对我国硕士生培养目标的沿革、多样化的价值论基础、多样化的内涵和外延等进行了阐释,通过纯化语境、匡正认知的尝试,以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学位类型、不同个体在硕士生教育实践中实现各异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要完整贯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保证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学位基本要求相一致。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不同培养阶段课程设计的整合、衔接;处理好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的相互关系,推动本科生课程体系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衔接,打破本硕博课程壁垒,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着重讨论我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内涵以及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基本构建,通过国际比较、国内比较和国内外比较,提出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重讨论我国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内涵,以及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学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基本构建,通过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提出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基于4C创新阶段理论阐述了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分析了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内涵,提出了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结构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文科硕士生教育对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训练的重视程度大于对解决问题训练的重视程度。建议通过构建支撑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体系,创设强调问题分析和知识应用的文科导学模式,拓展基于综合素质提升的专业实践活动平台等途径来培养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雪松 《教书育人》2023,(36):54-57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以社会需求、知识应用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导师队伍建设、培养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改革的思路,并从招生多样化、培养目标多样化、理论教学多样化、培养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以及不同行业、领域对研究生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美日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学位分类、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学习方式、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设置、专业与学科设置等环节的经验与做法,得出对于我国硕士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点启示:第一,按学术导向和职业导向分类培养,将职业导向的硕士生培养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加大非全日制硕士生的招生比例,并且各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层次和类型确定相适应的硕士学习方式;第三,从各环节的改革入手加强硕士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硕士生培养改革的做法,即"以增强硕士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硕士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为主旨,以"拓宽培养口径,扩大自主选择,加强实践教育,突出研究训练"为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举措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增强培养的针对性;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益;改革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用;调整学位论文评价取向,突出研究训练;加强教师教育,适应社会和硕士生的需求.同时说明了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认为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大环节中,专业实践环节是达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成功转型的关键.从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抓好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学制改革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高校学生就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学制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弹性学制、培养目标多样化、优化课程体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