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运会与世博会相关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历史渊源、相关特征等方面对奥运会和世博会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与世博会的合作对现代奥运会的早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两会在尊重文化差异、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促进各国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认同和理解;世博会对举办国及其城市经济、科技发展的作用较奥运会更加深远长久;两会的投资和运营规模相当,但世博会的当期回报效应更强、后期利用的负面效应更小.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时世博会与奥运会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科技含量高和文化特色浓是世博会和奥运会的主要相通之处,举办周期不同和主题特色各异是两者的相异之处.从历史上看,世博会与奥运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共同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博会与体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世博会与奥运会及其体育运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世博会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密切;上海正在积极筹办世博会,展会期间将汇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力争创造性地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建议:上海世博会准备期间完成体育工程和筹办工作,在会展期间全面落实体育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仝冰雪 《收藏》2010,(5):114-119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聚会,世界各国的人们借助这个特殊的平台展示各自的创造成就,赞美各自的故乡风情,因而有着无与伦比的感染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的文化盛会。我们特推出“回顾世博”专题,通过珍贵的图画影像、民间珍藏和世博会吉祥物邮票等。回顾中国与世博会的不解之缘,重现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交融。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总结奥运会与世博会合作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两大盛会合作的历史背景与功效,指出两大盛会的三次合作对于现代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现代奥运会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体育本身,世博会的价值也不再只局限于对经济和科技的推动,两大盛会在精神和文化层面存在着相互带动和促进,在精神和文化价值方面有着认同;最后从两大盛会举办权的争夺、参与国家和人数以及赛事盈亏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社会关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从奥运门票预订者的基本特征、区域分布特征、比赛项目分布特征、了解奥运信息的渠道分布特征及影响奥运门票预订的因素分布特征5个纬度来讨论当今中国社会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关注度.结果表明,男性对奥运会的关注度胜过女性,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以大学生、企事业单位普通员工、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人群对奥运会的关注度也较高.中国"三大区域"对奥运会的关注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奥运会开幕式最受欢迎,优势项目和普及项目的受关注度较高,而劣势项目和非普及项目较低.互联网和电视是奥运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地理位置、经济收入和时间因素是影响中国社会关注、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北京奥运会借助其自身优势,以文化载体的身份拉动了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第二,北京奥运会借助自身举办优势,以中心辐射的方式促进了文化设施的建设;第三,北京奥运会借助其自身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辅助设施的建设,以存旧融新的方式促进了文化资源的积累。这些积极影响为繁荣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京2008年奥运会增设武术项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比赛作为非奥运会项目的赛事活动,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将与奥运项目一同进行比赛。面对这一现实,提出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项目、奥运会面临瘦身的现实、东西方不同文化内涵等影响因素,确定了选好比赛项目、做好国内外宣传、争取奥委会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尔夫球橄榄球重返奥运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项目的增减一直是各奥运成员国所关注的大事.从文化、经济、政治几个角度来分析和认识高尔夫球与橄榄球即将进入奥运会这一事件,认为:体育文化的融合、经济利益的驱动、政治利益的博弈,是国际奥委会在做出重要决策时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提出我国在应对奥运项目改革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世博会与上海体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法,分析上海世博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体育所产生的重要作用.针对世博会与上海体育互动的目标任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成立相关组织机构,推行"体育与世博同行"系列活动、有目的的举办体育与世博专题推介会、体育赛事对接世博会.借助世博会,加快我国体育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及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与商业相结合,利用商业手段支持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奥运会组委会通过经营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品获得巨额收入,为奥运会提供资金保障,而成功的商业开发和运作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举办国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近5届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对各举办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节俭奥运纵横谈--从承办奥运会的目的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各国承办奥运会的目的和筹备基本原则后,提出我国节俭办北京奥运会的方针.在分析奥运会投向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奥运会节俭的经验,提出奥运节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举办城市,青岛体育进入一个以筹办奥运会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当前青岛体育正在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承办出色奥运会的承诺,为达到符合奥运会承办城市标准的国际体育先进水平,为造福于青岛人民实施具体的规划和行动。在现有条件下,对2008奥运会如何应对社区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构架青岛市和日照市社区体育建设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新型互动关系,探索互动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提升社区体育综合实力是现阶段社区体育建设与2008年奥运会互动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青岛市和日照市社区体育建设如何利用2008年奥运会这一契机,实现社区体育与2008年奥运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传播中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运传播的成功是奥运会真正的成功。主办国利用奥运会相对集中的全球注意力资源实施全球形象战略,传播本国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高风险,因为国际媒介用各自的方式建构主办国形象。为了规避风险,主办国应了解国际媒介的报道程式,提高国际媒介对主办国文化的认知,以及奥运期间为国际媒体的记者提供“美好体验”等。  相似文献   

15.
前奥运举办国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 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奥运会对举办国体育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举办奥运会与这3个国家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全面分析,对奥运会对举办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抓住北京奥运会之契机促进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发展的风向标和展示窗口。进入21世纪,奥运会举办成本不断攀升,让许多申办国望而却步,同时,还有许多新项目期盼能够跻身于规模庞大的奥林匹克舞台。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演变历程和2020东京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变动特征进行梳理,探讨2020东京奥运会项目变化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影响。研究认为,2020东京奥运会项目变动具有如下特征:项目设置规模空前、注重吸纳新潮运动项目、重视利益相关者;对我国奥运战略的直接影响是既增设了一些有利于我国运动员夺牌的优势项目,也增设了一些竞争对手的优势项目。间接影响,是有助于重塑国家体育形象,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削弱但新兴体育项目拓展迎来机遇。基于此,研究从政策设计、人才选用、保障措施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夺金实力、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研究,论证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我国通过承办2008年奥运会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提升国际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志愿者是举办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就如何建立一支精干的志愿者队伍、如何组织管理志愿者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旨在为北京奥运组委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奥运会的承办历史进行研究发现,奥运会的承办国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同时都承载着本国的发展目的。但是,由于疏于掌控,一些国家也出现了本国目的的过度追求,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国际影响。为避免此类现象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发生,依据《奥林匹克宪章》和《主办城市合同》的规定,对北京承办奥运会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文化目的以及体育目的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