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让人们加速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对文化的分离交融不单单通过文字来实现,而呈现出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元素多元融合的现象.通过不断创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审美原则,打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视觉审美艺术作品.视觉传达设计是从"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发展而来的概念,这种名称变化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艺术设计认知的改变.从专业角度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更加明确了设计的本质问题,更加重视设计的功能与目的.而这也更符合现代商业市场对设计的需求.从专业教育来看,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育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还需要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改革与创新,以及持续扩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创新课程模式与教学理念,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跟上时代发展趋势,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2.
姚远 《文教资料》2013,(16):73-7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属于新兴学科,在专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设计交叉性学科,受社会各领域、行业的重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仍在积极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入手探讨以上问题,同时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学生的特点,分析"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字体设计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视觉传达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结合视觉传达专业教学需要,对字体设计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是提高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应结合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实际,对字体设计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切实提高字体设计教学质量,为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国家已将"视觉传达设计"提升为二级学科,但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泛滥且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教育部正在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检查。文章结合实例从找准办学定位、梳理课程体系、更新基础课教学思路、双师型师资配备以及如何扭转涣散学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三本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危急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出了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课题制"教学模式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是实践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方法,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课题制教学模式的应用作用进行了分析,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题制"教学模式的原则阐述了其具体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数字全球化的背景下,时代呈现出表现方式"多元化"、传达内容"个性化"的特征,同时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新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紧跟时代发展而即时更新完善的专业类别,数字化已经对视觉传达的"传达"这一主要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设计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也有不容忽视的客观影响。据此,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数字化表达在数字媒介的传达方式及表现形式层面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分类发展分类管理的教育环境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正面临着转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视觉传达专业如何培养具备社会需求的设计应用人才,一是要认真分析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源质量分析;二是深刻认识应用型人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是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创新性,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深刻理解应用型高校现存的教学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特色的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所得出的"工作室制"职业化教学实践经验,对目前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定位,由此开展依托"工作室制"构建的会展设计专业第二课堂创新性教学模块的构建,创新性地建立渐进式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模块在融入"工作室制"运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化项目实操能力,完成了"工作室制"职业化培养的创新初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动漫设计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动漫设计教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把促进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因而在各类艺术类专业中得到推广。本文立足于动漫设计和制作的教育现状,对"工作室制"这种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就建设"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路径进行探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我国高职高专动漫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对该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然也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进行相应变革,人才培养要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就必须创新打破传统的封闭格局,并以社会应用需求为导向,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视觉传达专业的特点,我们应当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改革教学结构,凝练特色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了结合,以工作室为平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但目前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和高校教学网站的概念、功能,针对教学网站的教育特殊性,将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应用于教学网站设计中.分析了教学网站中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需求,结合读者在浏览信息时的视觉习惯,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对教学网站中的文字、图形、色彩、版式布局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教学网站中视觉传达各造型要素的编排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缩短设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必要推进设计专业"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设计专业"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可从中吸取诸多有益成分。但在向传统"师徒制"进行借鉴和传承时,也必须对之加以现代改造和发展,从而更好推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不断在更新,因此要求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也要不断创新.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只要求学生对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和数字技术的掌握,而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也只有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创新性设计理念和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当代中国画工作室制与传统师徒制美术教育模式的渊源发展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两种教育方式的特点和优长,分析中国画教学工作室制与传统师徒制美术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实践意义及其在当下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专业、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基于"工作室制"教学形态模式建构2个经典案例的梳理以及对英美高等设计教育体系的参鉴,指出了环境设计专业的交叉复合特性决定了前期理性研究与后期设计表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强调"实验性、课题研究型"的设计教学,其"工作室教程系统"的核心在于不仅能建构学生的专业系统知识,而且能够确保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转入其他职业方向——学生核心专业技能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双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作为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一贯倡导的创新设计教育理念和实战管理教育模块有机结合的教育形态,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融知识和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思维引导"很大部分决定了设计创意水平和创意思维。目前在设计教育领域中很多文章充分地说明了思维引导训练对学生设计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在于研究"思维引导"在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出发,明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能力要求,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平台的构建,并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发展提出合理的要求,希望能够建立市场能力需求与高校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各大高校该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客观的角度解析我国视觉传达专业的现今教学模式,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媒体技术视野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性对策,为高校视觉传达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设计教学,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师生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学院+"设计教学思路。分析"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教学给传统学院教育带来了不同的变化,探索基于传统学院式教学的互联网+教学的可行性,使新时代下的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以疏代堵,顺势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