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国庆 《学子》2012,(8):38-39
一、创设生态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生态保护的认知水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中社会教学要创设生态德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科学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等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意识渗透,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基于此,文章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 中,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其中,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态文明与 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的知识和技能,改善自 身的生态文明行为,是提高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有 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地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引发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生物教学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并向社会进行辐射,让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5.
当前存在的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沙尘暴、泥石流、厄尔尼诺现象等,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生态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生态意识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常言道"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这是生物教师肩负的使命。最切实可行的是,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上生物教学优  相似文献   

6.
多元素的高度统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统一是诸多元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学生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蕴涵有很多的和谐元素.因此,中学生物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和谐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高中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渗透和谐生态教育,形成教学高度统一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教学使命.生物的发展对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使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物形态功能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种相适应的态势.所以始终渗透环境生态知识教育、贯穿和谐生态认识教育是生物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对强化学生的自然认识观,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有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学大纲》在阐明生物教学的目的时强调,要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中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学校的参与,学校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念,发挥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教师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教学水平是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由于生态文明教育缺乏政策性支持、专业师资、专业培训和社会支持,导致生态文明教育的的师资不足、内容空泛、方式单一、资源缺乏等困境。亟需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和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等措施,帮助教师充分发挥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本文在呼唤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试图以大学生为生态意识培养的切入点,以高校德育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主阵地,结合生态意识培养,探索高校德育改革,最终提升高校德育的价值关怀,促进德育向人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以自然和谐理念为指导,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大纲中有向生态方面的教学内容,生态教育成为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其集中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形成情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多年品德课程教育实践,提出一个生态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探讨生态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本文在呼唤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试图以大学生为生态意识培养的切入点,以高校德育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主阵地,结合生态意识培养,探索高校德育改革,最终提升高校德育的价值关怀,促进德育向人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对于建筑节能发展、资源利用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绿色建筑法课程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提升,提高绿色建筑法课程体系的完善及内容的丰富。对以往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绿色建筑法课程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究改善教学实践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把生态文明纳入德育教育范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意义十分重大。如何贯彻落实建设生态丈明这一方针,本文作者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在学生中实施生态文明体验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把生态文明纳入大学生德育教育范畴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消费简约意识、亲近自然意识和优化生态意识,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1 生态文明教育与生物教学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教育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生态文明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项活动中培养既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自然和生态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自然教学中的生态教育刘统菊近年来,“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在自然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一、从实验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为此,人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教育是培养人们生命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生态认知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机械工具论认知,从有机整体的生态认知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伦理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功利主义看法,从“推己及物”的生态伦理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生态审美教育,改变人们对自然的狭隘审美,从“天地大美”“自然全美”的生态审美维度培养生命共同体意识。生态真善美相统一的教育,培养出人们真善美相融合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学中,生态意识逐渐成为教育新要求,构建小学教学生态课堂,可以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态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就是一种注重生态文明和自然观念的学习课堂,教师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生态性知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课堂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审美的培养等,其中,促进教学课堂生态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善待自然,珍爱生命,保护动物是新一轮生物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及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一样,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各种生物和其生活环境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严重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致使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不少种类在濒临灭绝,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给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共识,标志着人类现代文明正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过渡。那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呢?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文性教育元素,《敬畏自然》及课文所在单元的教学无疑是这方面很好的切入点,本文试图从《敬畏自然》一课的教学,讨论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给高等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大学,特别是农林院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对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生态文明教育力度不足、教育教学方式单一、与专业人才培养脱节、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利用学校自身办学优势,以生物学实践教学为平台,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生态文明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创新,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此,我国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文章主要对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提高两者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