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加缪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莫尔索有着恍惚而荒诞的一生:短暂的人生之旅暗淡无华,爱恨全无,悲喜皆空;在死一般沉寂的岁月的尽头,矗立着的是向他索要脑袋的绞架。然而,莫尔索自认为是幸福的。在临刑的前一夜,莫尔索面对满天星斗,也第一次向世界敞开心扉:“我过去是幸福的,将来也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用传统方法模拟“莫尔条纹”动感片的不足,探索出了在计算机中模拟“莫尔条纹”动感片的新方法。 阐述了在Authonware和Flash中模拟莫尔条纹的设计原理,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用传统方法模拟“莫尔条纹”动感片的不足、探索出了在计算机中模拟、“莫尔条纹”动感片的新方法。阐述了在Authorware和Flash中模拟莫尔条纹的设计原理、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莫尔条纹移动距离与光栅移动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自制的莫尔条纹实验装置,设计并实现了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介绍了实验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测量。该实验的测量原理简单、仪器制作方便、测量结果可靠。对杨氏模量测量的新方法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修正莫尔信号的超精密定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超精密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修正莫尔技术,以衍射光栅作为定位标记,可有效提高位置检测信号的灵敏度,且结构简单.建立了双光栅位移测量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用实验验证了激光莫尔信号特性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的精密定位装置,以修正莫尔信号为控制信号,由微机控制实现精密自动定位.系统通过软硬件方面的一系列抗干扰措施,确保了定位的高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修正莫尔信号的全自动精密定位装置可获得5 nm的位移分辨率及±0.5 μm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位移的莫尔条纹测量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莫尔条纹技术,实现了一种对位移量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的方法,从莫尔条纹的发生,光电信号的转换,到对信号的鉴零、编码、计数、显示和控制,构成一个完整、实时的监测系统。可实现高精度检测,有效控制位移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对VTR的FM信号系中的莫尔条纹既从理论上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定性分析,又对影响VTR重放图像画面质量的莫尔量作定量分析,并且讨论了抑制莫尔量的方法,以期有助于VTR高保真、高清晰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挖掘莫尔早年对皮科和卢奇安的翻译,以及与伊拉斯谟的交往,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毕达哥拉斯主义的两种形式。《乌托邦》最明显的三个特征——财产共有、劳动和对科学与技术的热情——就是这两种毕达哥拉斯主义的结合。对乌托邦宪制的细致分析表明,乌托邦岛本质上是一个异教版的神权政体。此外,通过分析莫尔的两次人生选择,指出了不能把希斯拉德的观点等同于莫尔的观点,莫尔的真正贡献在于发展了一种天主教版的入世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导出了同心环形光栅莫尔条纹在测量折射率方面的定量表达式 ,并给出了测量结果 ,提供了同心环形光栅莫尔条纹测量折射率的即简洁又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译名试予商榷。柏拉图和莫尔均主张:知识渊博的“哲学王”、“贤人”治国,通过选举产生官员;私有制是社会弊端的根源,应予废除。莫尔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作了传承式的发展。柏拉图和莫尔两人社会观的基本方向和品格也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莫尔测量原理,应用基于莫尔技术的GWG200型位移监测仪,对开滦集团公司荆各庄矿业分公司1015工作面通风巷道进行了变形监测,获得了围岩变形的实时数据,为井下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幸福的主体力量;人民幸福要通过劳动来实现;理性对待资本主义有助于更好实现人民幸福;发展国民教育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有效途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意涵对于推进新时代人民幸福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幸福是人性的诉求,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性的回归和发展。以实现幸福为目的的教育,应成为永远追求的理想教育。本文认为实现"幸福教育"可通过构建幸福校园、打造幸福课堂、促进师生幸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已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作了科学回应,而且对未来社会如何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和具有实践价值的构建,这使它具有超越其他一切理论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为实现"幸福中国"找到了一条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转型是方法,体现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工具性要求,而幸福则体现了基本现代化的价值性追求。探寻泰州“转型与幸福”的发展路径,关键要结合泰州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正视发展困境,坚持“消费引领转型,转型提升幸福”的发展理念,筑牢幸福物质载体、丰富幸福民生内涵、优化幸福体制环境、提升幸福发展境界,努力实现转型发展、融合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德行精神为基,以构建超越式幸福人格、生命哲学为引,以追寻幸福命题和生活实践为域,提升幸福感受,是幸福教育德育人文关怀的实现维度。而传承中国传统幸福"诗教"特色,体验幸福真谛,借鉴美国"焦点解决模式",传递幸福能量,创设网络关怀平台,开拓幸福空间,提高教师幸福自觉度,实现幸福循环,是幸福教育过程中德育人文关怀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物质生活幸福与精神生活幸福,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关系出发,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目标中不懈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幸福思想是一种以实践为介质,关于实现人现实的解放的革命幸福思想。马克思关于幸福主体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的主体解读,将幸福主体的幸福内容分为物质幸福、精神幸福和人际幸福三个指向,如何实现幸福主体的幸福追寻?马克思关于幸福追寻的路径选择遵循这样一条道路:首先,从理论上阐明幸福追寻的必要原因;其次,给出幸福追寻的手段;最后,给出实现幸福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9.
冯光 《中国德育》2011,(9):33-36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有机结合,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幸福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主观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幸福感是可培养的;"关爱"兼有德性与幸福品质的属性,为德育实现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实施幸福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令学生幸福的德育。  相似文献   

20.
一件小事     
莫尔生活在瑞典南部的一个小镇,就读于镇上的慕斯皮丽兹小学。2008年6月的一天,是莫尔的8岁生日。生日那天,莫尔有一项特殊的权利,他可以在上课时分发他的生日邀请函。这是一项传统,一旦学生过生日便会邀请同学去家里做客,参加生日派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