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骨龄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往往存在不一致,如何找到一种即方便又准确的方法,正确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学校和家庭提前做好青春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骨龄就是一种评估生长发育状况的相对简便且准确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就骨龄的测试、评定和应用等进行具体阐述。今后骨龄的评价将主要用于儿童生长发育类型的评价以及预测未来成年身高和月经初潮的年龄。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市2008-2009年南京市363名业余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手腕骨发育成熟度指征(RUS-CHN法)进行骨龄评定,利用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分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骨龄对未来身高的相关影响。结果显示,从骨龄看,发育正常型和早熟型占大多数,晚熟型较少,不同年龄段骨发育成熟度对现身高及未来身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同一年龄不同骨龄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年龄不同骨龄的少年运动员有不同的发育类型特征,其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以生活年龄和骨龄进行体质评价和竞赛分组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和不合理性。在体质评价和运动竞赛时,应按同一生活年龄中不同发育类型来确定分组,在运动员选材中也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按同一生活年龄中不同骨龄和发育类型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运动员采用骨龄分组竞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少年运动竞赛中,通常采用按年龄分组,用骨龄检测来判定是否超龄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1572名青少年运动员的调查,分析研究骨龄与年龄的关系,提出了在青少年竞赛中以骨龄分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简化CHN骨龄评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CHN法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参入评定的手腕骨进行了筛选,同时结合专家评阅经验及有关各类骨块的发育特征,取样1680人,计算分析,将原14块手腕骨筛选为8块并建立了骨龄评定的数学模型,确保了精度,使阅片,评定工作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省6149名业余体校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骨龄、生活年龄及运动项目等基本情况的测试、调查,对骨龄的项目特点、地区特点以及用CHN法评片的误差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儿童少年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女体操运动员大样本的形态和综合测试,用专家法和数理统计法筛选选材指标,以及研究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体操运动员骨龄、形态、心功指数、智商和动作神经过程综合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5~12岁骨龄组体操运动员的形态、素质、机能、心理、基本技术和教练员评定六个方面的全国统一的综合选材标准。同时,划分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选材分数线。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婴幼儿骨龄标准图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7个区的0~7岁婴幼儿1920例为样本制定了本地区骨龄标准和标准图谱。经可靠性检验本图谱法的随机误差为0.05~0.20岁,系统误差为0.06~0.21岁。  相似文献   

9.
选材中骨龄评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美国Greulieh-pyle的标准图谱(简称G-P法)和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人李果珍教授的骨龄百分记数法(简称李氏法)同时评定了天津市7-15岁1072名男女青少儿的骨龄,并用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了各年龄组男女青少儿生活年龄与G-P法和李氏法的骨龄差及t检验,依据这些结果作者对原李氏法中评定女子骨龄的指标进行了修改即去掉腕骨称为“改李氏法”。从而使李氏法较适合我国青少儿的骨发育实际。在尚无全国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取代G-P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犬子样试验研究,将手腕骨发育信息转化为可量化的几何信息(形态,相互关系),并建立数字化误差随机模型,骨龄评定数学模型,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理论抗差理论使模型稳定、可靠。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机骨龄评定信息系统,使骨龄评定实现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判读手掌和手腕骨的X光成像图片来评价青少年骨龄是体育和医学界一直使用的传统方法,长期的实践应用已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但为变革其固有的缺陷对新的评价方法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其中以色列阳光公司研制的BoneAge超声骨龄检测仪利用定量超声原理来评价骨龄,已批量投入市场且已为国内部分省市的体育部门所采用。研究目的:对BoneAge超声检测方法和传统X光拍摄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分析,检验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维护骨龄检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研究对象:5-17岁男女青少年322名。研究方法:(1)超声骨龄仪的可重复性试验(实验对象93名);(2)X光片判读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的比较。对223名男女青少年拍摄手掌(腕)骨进行X光拍摄后随即使用BonAge超声骨龄检测仪对同批对象进行手腕部超声扫描。将超声骨龄结果与两位专家对X光片盲式读片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对超声骨龄仪的可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两次测试的骨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且呈高度相关,提示该仪器总体稳定性良好;(2)对超声骨龄结果与X光骨龄均值比较的显示,无论是区分年龄段还是性别,两种评定结果之间均有较大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且这种误差随年龄段的增大而有所加大;对年龄段较高的人群,超声检测结果更易高估对象的骨发育程度;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骨龄评价结果主要受到评定方法和年龄段因素的影响,而与性别因素关系不大;对超声骨龄和X光骨龄的相关程度和直线回归分析表明,尽管总体人群的两种评价结果存在高度相关,直线回归效果较好,但引入年龄段因素后,相关程度明显降低,回归效果较差,提示这两种方法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2.
在4个英文数据库(WoS核心合集、PubMed、Embase、MEDLINE)和4个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5月1日前发表的0~5岁婴幼儿24 h活动相关文献,对文献的基本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并运用文献归纳法对所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提炼。共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平均61.95%、26.59%、82.61%的婴幼儿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水平、屏幕时间、睡眠时长3项指标推荐量,3.44%、29.53%、58.25%、9%的婴幼儿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水平、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长3项指标0、1、2、3条的建议标准;家庭经济水平、屏幕时间、种族是影响婴幼儿24 h活动的重要因素,但因研究数量过少无法确定其具体影响机制;24 h活动的多项指标达标可改善婴幼儿不同的身心健康指标。  相似文献   

13.
超声骨龄和中国人骨发育判读标准的骨龄判读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超声的技术发展,正逐渐被应用于骨龄的判读中。与传统的X线判读骨龄相比,超声骨龄可以自行判读,判读过程中客观性高,受人为的主观性影响较小。但是由于其技术较新,其准确性和精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是对同一批受试者的超声骨龄和中国人骨发育判读标准(CHN)判读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期对超声骨龄的研究提供一点依据。结果:男女两种测试方法判读结果整体成高度相关,但配对性T检验,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年龄段的相关性男性大部分相关性在0.6~0.3之间,女性相关性由0.9下降到负相关,按年龄分段T检验男女性别差异大部分均具有显著性,两种方法读数差异在0~1岁之内比例男女分别为54%和59.8%。结论:两种方法判读骨龄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与人类学发展特点以及两方法所采用的不同的判读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estimated upper and lower limb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and bone area (BA) in 48 children tennis players (24 boys, 24 girls) aged 7–13 years. The sample comprised four age groups (8.2 ± 0.44, 9.5 ± 0.13, 10.5 ± 0.33, 12.2 ± 0.58). BMC and BA were measured via DXA, and sexual maturity by the Tanner scale, then used as a binary: prepubertal vs peripubertal. Total training time (TTT) included all playing years. Arms were asymmetric and legs symmetric. Boys were more asymmetric than girls in BMC (18% vs 13%) and BA (11% vs 8%). Pre-pubertal children were less asymmetric than peri-pubertal in BMC (14% vs 18%) and in BA (9.4% vs 10%). Bone growth changed with age and TTT markedly better in the dominant arm. The linear combination of TTT, sex, and maturity binary extracted 59% of BMC asymmetry and only 21% of BA asymmetry. For both bone parameters the sex effect was significant only for the pre-pubertal children. Training time constitutes the best predictor of bone asymmetry compared to age, sex, and maturity; when adequate, playing arm bone hypertrophy may be detectable at the age of 7–8 years. These results have health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对山东省3-6岁幼儿体质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幼儿体质状况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立定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上臂皮褶和肩胛皮褶厚度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波浪式变化,柔韧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山东省幼儿体质状况具有明显的性别特点和城乡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身体形态、体力活动和超声骨指标来预测超重和肥胖者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方法选取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138名(年龄50.9±9.6岁;BMI29.1±2.6 kg/m^2),随机测量其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胸围和腰围等)、体力活动(握力、纵跳和肺活量等)和超声骨指标(超声声速和传播指数)。骨密度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进行测量。使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构建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构建的模型都能够有效地预测受试者的骨密度。其中,下肢骨密度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最高。Bland-Altman定量测量结果一致性分析表明,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35,r=0.60,r=0.31;P<0.001)。结论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年龄、肥胖程度和体力活动水平男性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7.
骨龄是衡量少年儿童骨骼发育程度的重要解剖生理指标,在医学和体育领域有广泛应用。对目前常用的各种骨龄评估方法(图谱法、计分法、自动评判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为更有效地促进骨龄评价的科学性和便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3岁至6岁健康儿童跑步步态特征,为幼儿动作发展过程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二维摄像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对3岁至6岁儿童跑步进行拍摄,然后进行分组分析,通过对相邻年龄间比较以及同年龄不同性别比较发现,性别因素对幼儿的跑步步态特征影响不显著,相邻年龄组之间步态特征呈现显著差异.幼儿着地运动学特征与成人存在差异,幼儿在缓冲起始阶段,蹬伸末段的关节角度四岁以后表现出接近成人的稳定状态.5幼儿在腾空阶段,髋、膝关节有明显随年龄增大的趋势,踝关节在四岁前五岁后有明显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to compare bone mass in young female athletes playing ball games on different types of playing surfaces. About 120 girls, 9–13 years of age (10.6 ± 1.5 years old Tanner I–III)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prepubertal and pubertal groups. The sample represented 3 groups of athletes: soccer (N = 40), basketball (N = 40), and handball (N = 40); and 6 different playing surfaces (soccer – ground, soccer – artificial turf, basketball – synthetic, basketball – parquet, handball – synthetic, and handball – smooth concrete). Total and regional body composition (bone mass, fat mass, and lean mass) were measur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s (force reduction,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energy return) were measured with the Advanced Artificial Athlete (Triple A) method. The degree of sexual development was determined using Tanner test. The pubertal group showed that soccer players on the ground, basketball players on synthetic, and handball players on smooth concrete had higher values of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 0.05) than the soccer players on the artificial turf, basketball players on parquet, and handball players on synthetic. In conclusion, a hard playing surface, with less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force reduction, and greater energy retur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BMD and BMC in growing girls, regardless of the sport they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