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结合参与设计开发“听力”网络课程的经验,从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课程特点及实现的关键技术等方面探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JAVA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过程中,如何开发网络课程等网上教学资源,搞好教学支持服务,作为一个子课题项目,被摆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开发“JAVA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分析,提出了网络课程的特点以及网络课程开发要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JAVA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技术以及初步运用,对网络课程的建设做了相应的探讨,为以后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网络课程开发更多涉及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流程。而参与式设计作为宏观教学系统设计动态特征的一大表现,是从交互式设计的观点出发,运用工程和产品设计的过程观点来认识教学设计的一种方法, 是一种用户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资源及网络课程的系统开发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和媒体设计的分析,结合笔者参与设计开发的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优秀网络课程——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实例,重点探讨了如何合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并加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对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中为学习者构建虚拟真实的网上课堂教学环境、提供完备的视频流、文字流和Flash动画以及查询检索、自测等功能进行了较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翔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5):117-118
以《网页设计》课程交互式多媒体课件为例,介绍了基于Flash实现模型开发课件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探讨了Flash在交互式课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动物生物化学”网络课程是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之一,经过近一年的开发和建设,现已基本完成。本文从课程脚本的设计、素材的收集准备、网页的设计制作等方面,就有关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在教学应用、社会交互、技术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应加大在教学应用、师生互动、内容更新等方面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为中小学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情况和西城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情况的调研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培训需求。依据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遵循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角度,设计开发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教育部对网络课程的定义:“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网络版或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可以由多个课件和数据库、资料库、试题库等组成,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模型、文本、图形、图像等反映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依托的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理论、构成要素、设计原则以及编写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网络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基于Internet的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环境、教学功能和教学作用不同,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开发过程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并以北京市精品课程“地籍管理”为例,阐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