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将被动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方法,阅读者能在阅读中主动思索问题,以此深究、理解文章的含义,加深对文章的印象。探究性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质疑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  相似文献   

2.
梁红霞 《广西教育》2012,(25):71-7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一些课例进行研究,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3.
向巧利 《湖南教育》2002,(16):43-43
如果把阅读行为分成四级,即学习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小学阅读教学基本属于“学习性阅读”,即以学习阅读知识、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对探究性阅读的理解“探究性阅读”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知识。根据各学段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词句、文意、要点、内容等进行理解、把握、概括和探究,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  相似文献   

4.
所谓“相关阅读”指的是引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精读课文相关联的文章,供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对精读课文的理解,进而实现语言的积累,逐渐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阅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到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 ,拓宽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所谓探究性阅读 ,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对文本深层含义进行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学习方式。史密斯说 :“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 ,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问题得到回答。”可见 ,使疑问得到的理解性阅读就是一种探究性阅读。质疑就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在质疑中思维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对作品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才得以锻炼、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看来,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五至六年级强调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敢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本文中笔者将简单谈谈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学实践表明: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能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进而产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五至六年级强调"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相似文献   

13.
学生阅读水平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评价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性阅读以及创造性的阅读。本文主要讨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什么足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理论为指导,以同绕阅读同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近年来,笔者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杨清 《考试周刊》2013,(23):35-36
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针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低、阅读面狭窄等现状,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文章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所以就很有必要谈谈阅读中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叶春旭 《教师》2011,(9):79-7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过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深刻的感受、明快的理解、热切的欣赏和正确的评价能力,进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大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有针对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的期待、反思、评价、批判等环节来夯实阅读基础,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增进阅读效益。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又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各类型文章中吸收并有所收获。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