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喜剧,代表了欧洲艺术史上两种不同的喜剧类型。从内容方面看,作为喜剧家的莎士比亚善于从光明的一面看待人类和生活,力求从正面表现出生活中的真善美,爱情和友谊是喜剧的基本主题,在笑声中寄寓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热爱生活、创造美的感召鼓舞力量,因此,他的喜剧是抒情性愉快喜剧。与莎士比亚相反,莫里哀认为,喜剧的责任是“通过娱乐改正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莎士比亚与莫里哀的喜剧艺术作了比较,对批评界流行的“扬莎抑莫”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对莎、莫的比较应在喜剧范畴内,因悲、喜剧处置角色的要求是不相同的,莎的喜剧人物也是类型化的.文章分析了莎、莫喜剧产生的文化渊源,指出莎、莫的喜剧是欧洲两种喜剧传统的产物,比较了莎、莫喜剧的不同风格,以及他们在塑造人物、编织情节、制造喜剧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在喜剧艺术的成就与经验上,莫里哀与莎士比亚是同样伟大的.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喜剧与莫里哀喜剧的本质差异在于喜剧基本矛盾的性质及其解决方式上,前者基本矛盾的性质是内在性的,并采用内在的解决方式,后者基本矛盾的性质是外在性的,并采用外在的解决方式。但无论是莎士比亚喜剧,还是莫里哀喜剧,都处理着同样一个主题,即旧式社会怎样向新型社会转化的主题。只不过莎士比亚喜剧采取内在的方式(宽容、赦免、忏悔、退让等)达到,莫里哀喜剧采取外在的方式(发现、机械降神等)达到。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和莫里哀是各自时代剧坛上的霸主,对欧洲戏剧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对莎士比亚与莫里哀戏剧创作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从探讨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主仆关系的塑造是戏剧中不可小视的情节,莎士比亚的作品尤其如此。本文以其早期喜剧《皆大欢喜》中主仆关系的创设为研究角度,认为其中较典型地体现了巴赫金“狂欢化”的部分理论。全民性、平等性是狂欢化的重要特征,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与作品中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之下人们的活动不谋而合。这为我们从方法论上研究莎士比亚喜剧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将我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引向更为宽广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一颗璀灿的明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诗剧,都曾产生巨大的影响。三百年以来有关莎士比亚的著作包括学术研究、评论、演出、翻译等等方面,可谓浩如烟海不可胜数,有很多国家都设立专门的莎士比亚研究会,因而“莎学”早巳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面对莎士比亚这份丰厚的世界遗产,我们应该而且有必要作出自己的研究和评价。总览莎翁的戏剧创作,其悲剧创作固然反映了作家的最高艺术成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对其喜剧的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欣赏这四个人物,首先抓住他们的腐朽没落的本质特征和他对自己吝啬之极的个性,才能充分认识作者塑造这些形象的社会意义。对他们做一个简略的比较,有助于对各个典型总体上的把握,从而深化对每个人物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艺术家和新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一生写作了三十七部喜剧,他的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来喜剧发展的影响很大,莫里哀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戏剧论著,但是,他的全部喜剧艺术实践,都浸透着自己的喜剧美学思想。特别是《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和《达尔杜弗》序言等,集中地反映了他对喜剧艺术的基本观点,是莫里哀喜剧观念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文坛上,有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阿巴公,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以往的莫里哀喜剧研究只注重对戏剧文学的研究,而对舞台演出实践的研究关注不够。莫里哀喜剧在中国,不仅有戏剧文学的文本翻译产生影响,而且还多次在中国舞台上演出,对中国现代喜剧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论文试图揭示莫里哀喜剧在中国舞台上演出的独特风貌,以期全面了解莫里哀喜剧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轨迹。汇集名目繁多的吝啬鬼群像,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里的阿尔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相似文献   

13.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14.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 ,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 ,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
荒诞喜剧是在20世纪走向成熟的一种新的喜剧类型,荒诞性、悲剧感、哲理化是其突出的三个特点.荒诞派戏剧是它在西方的代表,也是这一喜剧类型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当代的荒诞喜剧则显得相对贫弱.赵耀民是中国剧坛第一位自觉致力于荒诞喜剧的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的剧作家,他的荒诞喜剧创作独树一帜,开拓了中国当代喜剧创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模仿到成熟以至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阶段。《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生动的一出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原则在私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上的胜利。莎士比亚喜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运用乔装法、误会法和以毒攻毒等艺术技巧来造成喜剧气氛、增强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莫里哀喜剧中人物的类型化特点。莫里哀作品中的人物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棒打鸳鸯的“严父”,贤良有德的慈母,叛逆的青年儿女,勇敢聪明的仆人等等。这些人物类型在莫里哀笔下都属于喜剧式人物,并且在他所描写的爱情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莫里哀喜剧中人物类型的多样化,既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也与他自身丰富的积累相关。  相似文献   

18.
谌利华 《文教资料》2006,(33):62-63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通常指作者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创作的喜剧作品,包括《错误的喜剧》、《维洛那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及《第十二夜》。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的确,莎士比亚作品不仅具有很多外在的狂欢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莎士比亚相信人们可以从现有秩序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方法。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具有的狂欢化特征,指出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是对旧的价值观念的重审,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讽刺喜剧中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讽刺”? 笔者认为莫里哀喜剧堪称讽刺喜剧创作可资借鉴的一面镜子和某种范本。本文从将讽刺崇奉为喜剧创作之核心原则、以讽刺作为喜剧创作赖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讽刺在内涵底蕴上富有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展开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是欧洲艺复兴时代的一颗璀灿的明显,在世界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诗剧,都曾产生巨大的影响。三百年以来有关莎士比亚的作包括学术研究、评论、演出、翻译等等方面,可谓浩如烟海不可胜数,有很多国家都设立专门的莎士比亚研究会,因而“莎学”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面对莎士比亚这份丰厚的世界遗产,我们应该而且有必要作出自己的研究和评价。总览莎翁的戏剧创伤,其悲剧创作固然反映了作家的最高艺术成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对其喜剧的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