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朗书声,能读出文中回肠荡气的韵味;抑扬顿挫,能读出文中慷慨磅礴的气势;音域高低,能读出文中悲欢离合的情感。加强朗读,以声传情,这是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情感的常用方法。指导的要点是:1.个别重点词句的精点品读。如《林海》第2自然段:"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在美读中品味中国语言文字的奥妙,而美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读者因文中喜而悦,因文中悲而泣.美读的关键是情感的体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美读,可以读出文中的语言美,读出文中人物的形象美,也可以读出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美,使看似平淡的文字读得激昂澎湃,读得如泣如诉……把这种美读贯穿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培养有表现力的朗读,读出文章意境,读出作者情感.2.了解文中运用神话传说的用意,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3.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析文中所表现的意境.4.理解作者的战斗情怀和人格魅力,培养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单独的词能不能读出情味,关键在于这个词能不能唤起读者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其实,从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角度出发,从来没有完全脱离语境却拥有具体情感的词存在.要求学生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将单独的词读出情感,常常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相似文献   

6.
写人为丰的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学会把握这类文章的阅读点十分必要。对于中考来说,这类文章常考的内容包括:读出文章的“关键点”,能把文中最关键的句子找出来;读懂文中的“美点”,能写得出文中写得好的词句妙在哪里;读出文中的“疑难点”,并设法弄懂这些难懂词句的意思:读出文章的“言外之意”,将自己的感悟、体验、启示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7.
朗读的魅力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   一、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   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在生活实践和学习中积累的情感体验,是指导感情朗读的有效资源。因此,调动、唤醒学生的这些情感积累并融入朗读之中,有助于读出文中之情。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尽管配了哀乐,引导学生看了送周总理灵车的画面,老师内心产生了失去周总理的悲痛情怀,但学生的情感不一定会与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如果放映学…  相似文献   

10.
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读法。有一种乖张的读法:在高山上,更能读出贾平凹的空灵与泥土般的朴实与清新;在大海边,更能读出余秋雨的壮阔与雄奇;播放旧上海老歌之时,更能读出张爱玲小说的气息;夜阑人静的时分,更能读懂钱钟书的睿智。你是哪一种诗意的读法呢?习作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议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读出感情.学生读思结合,读议结合,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能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境(意境),读出韵(神韵).如教学&;lt;养花&;gt;一课,我让学生先回忆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lt;劳动最有滋味&;gt;、&;lt;我们家的猫&;gt;,再要求读&;lt;养花&;gt;一文,议议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3.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情感体验,提高感情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朗读,应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味(品味),读出律(韵律)。恰当运用朗读培养学生学会品析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运用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陈斯桢 《文教资料》2014,(19):159-160
读在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指导当"三读其味":在教学中可采用抓重点词句,通过"咬文嚼字"读出文中情境;抓住关键问题,通过"追本溯源"悟出文中意境;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浮想联翩"品出文中美境的方法,领略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升华情感,从而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许多教育家都特别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他们把情感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通过中外古今的优秀名篇引导学生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文章的美感来.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进行小学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写作技巧.我们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呢?练好基本功;带着感情朗读;要读出情景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准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停顿、轻重音,读出每一首诗歌特有的情感。2.学习诗歌意象选择与运用方式,分析诗人选择意象表达情感以及设置安排意象来表达象征哲理的方法。3.学习品味语言,能抓住诗歌语言交流阅读审美感受,能运用凝练的语言,选择合适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9.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了五种朗读指导策略,即自主感悟,读出强调;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联系实际,读出体验;进入角色,读出情感;恰当评价,读出进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灵活选取一种或多种策略综合运用,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质量,使学生从朗读中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20.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来. 一、创设情境,激情朗读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活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境的渲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