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国维先生之"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楚骚、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虽然在表面上为我国历代代表性文学样式,但是它们都有一种共性——与音乐存在着联系,尽管这种联系因为其本身样式的特点所限或多或少,但不能予以否认。因之,我国文学大观园中的多数文学样式都难以摆脱与音乐之联系。  相似文献   

2.
马晓龙 《课外阅读》2011,(6):270-270
大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突出的文学样式,像汉赋、唐诗、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其中宋词更是开一代之先河,把词学发展到极致,成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学样式,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入了一定数量的宋词作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领略词学风采,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深厚的古典文学积淀!但是,就当前宋词的教学来看,还停留在背背记记阶段,没有达到宋词教学的科学化。笔者想就此做些浅薄的探讨,以期能对同行教学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尤其是明清小说,不仅与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而且超迈前朝,成为广大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古代小说,其中  相似文献   

4.
刘欣荣 《新读写》2009,(9):43-43
秦文朴拙,汉赋华美,唐诗瑰丽,宋词错落,元曲洒脱……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文学样式。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因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文学如斯,走过一段人生、经营一份事业也是如此: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独树一帜,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倪峰 《华章》2011,13(1):51-51
赋是一种在先秦纵横家的说辞和楚辞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文学样式。它在汉代发展成熟并达到鼎盛,成为汉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在文学史上齐名并称。  相似文献   

6.
唐诗、宋词、元曲是三个不同时代而又紧密相连的不同的文学样式,它们之间的相承关系自然存在.唐诗与宋词的关系,论者已多;而宋词与元曲的关系,则论者颇少。即使有论者不是否定宋词与元曲的相承关系,就是认为元曲为宋词所演变,即所谓“词余”。此皆一偏之见,不能反映两者关系真实情况,而且与文学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不相符合。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是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这是一条规律。根据这一条规律,说宋词与元曲毫无相承关系是不符合历史情况的.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是具有辩证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因此后一种事物接受前一种事物的影响是有选择的,这是一条规律。根据这一条  相似文献   

7.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的文学发展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所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初中生虽然在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上还是稍显稚嫩,可是他们对文学的欣赏已经具有了一定水平。教师应当对这种情况加以有益的引导,带领他们领略中国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工具课.这门课学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古代汉语等其他语言课程的学习,对文学课程的学习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它们三者皆为一代之文学。作为古代韵文的最后一种体式,毫无疑问,元曲有着自身的独特的性质。俗与雅的矛盾统一,言浅与意深的对立融合,形成了一代文学元曲的特点。然而,任何一个事物总有其源头,元曲与诗词之间的关系,却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泾渭分明,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10.
宋词是我国文学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是宋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与“汉赋”、“唐诗”、“元曲”、“明清小说”所并称。但宋词的源头并不在宋代 ,宋词的流派及其特色异彩纷呈 ,甚至各派内部之风格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潮”,乃是百家刊物联合发起的报告文学征文活动,现在用以代指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报告文学创作热潮.这种热潮,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一种涨潮之势.翻开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人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时期都曾出现过创作热点,每一个时代都曾形成过以某种文学样式为主的创作热潮.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些文学样式对后代的影响很大.中国文学的长河流淌到当今时代,出现了报告文学创作热潮,这就是文艺界所说的“中国潮”.关注和研究“中国潮”这种特有的文学现象,对于报告文学的创作,进而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应当是有禅益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顾名思义,是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入门课,也是属于“研究之研究”的课。这门课在北大中文系已讲过几轮,凡是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进来都要求他们听这门课,还有不少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希望了解这个学科的历史与现状的,也都选这门课。在本科阶段,同学们已经学过“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都是刚上大学不久开的课,主要讲述作家作品和重大的文学史现象,引导掌握基本的文学史知识,并初步学习评析文学创作与文学史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赋体说略     
赋,是我国古代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所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提法,即说明它曾是独霸一代文坛的重要文学样式。在文学史上,赋作的数量颇大,又历来受到文人的重视,许多人爱  相似文献   

14.
在元代,最流行的文学样式是元曲。曲,顾名思义,写出来是为了唱的。那么,古人是怎么演唱元曲的呢?元曲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只有一支曲子的叫小令,有多支曲子的叫套数。所谓一支曲子,就是在一个曲牌下的曲词,所谓多支曲子,则是在同一宫调下,多个曲牌下的曲词,有多少个曲。  相似文献   

15.
试谈曲     
曲,世称元曲,是元代学主要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 带过曲和套数之分。元曲一般指北曲。曲牌之前有宫调,用以表达不同的声情。元曲讲究格律,主要指仄分上去,平别阴阳和字有正衬,以求音节之美。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作为戏曲样式,实属综合性舞台艺术;但其剧本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堪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驾齐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其崇高地位.元杂剧现存剧目约六百种,留传于今的作品还有一百六十二种,迄今可知的作家约计二百人.仅此可见元代杂剧作家之众多,作品之丰富,实令人惊叹、仰服.元杂剧确以其辉煌成就而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块丰碑,也不愧于堪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光的里程碑在现存的元杂剧中,近三分之二是仰仗于明代著名戏曲家臧晋叔选编的《元曲选》而保存下来并得以广泛传播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7.
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诗文的正统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元代相对衰微。元代文学的学习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这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  相似文献   

18.
对联,兴起于唐宋之间,盛行于明清之际,千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成为我们民俗的一部分。尽管它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还不能与唐诗、宋词、元曲等相提并论,但是,如林则徐等名家撰写的名联,丝毫不比诗词曲逊色。况且,对联比诗词曲等文学样式更普及,更实用,至今还活跃  相似文献   

19.
陈艳燕 《语文天地》2013,(16):34-35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是一切文学形式的发端,是最富于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言说方式。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余音绕梁的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  相似文献   

20.
撰写本文,旨在提出与中国文学再生相关的文化因素,并加以一定的描述和解释。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都是昙花一现,即永远地成为辉煌的过去,而后不见有来者。与此相反,中国的文学在历经了上古神话和“诗三百”后,继而有春秋散文、战国秦汉辞赋、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五四”文学。客观地说,中国文学也曾“死”过,上所罗列各种体式文学的互相替代即是它死过的明证,然而不同的是每当中国文学刚刚衰死,紧接着便有它的再生,上所罗列那个系列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相互替代在证明着中国文学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