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专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自发阶段、国家统一规划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004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的“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宣布,全国已有141所高校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而开设院校类型也由1998年以前的师范类院校扩展到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和其它院校。近几年这种发展趋势仍在继续。估计现在已超过200所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这种形势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更大的挑战。我国教育技术专业扩张性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加强对本专业学科建设的研讨,认真总结近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教育学类的其他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两类不同专业人员对电化教育的更名、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地位等问题的看法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教育学类专业人员赞成更名的比例高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观对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影响更深;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基本得到认可,但它必须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认为应将教育技术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而相当一部分的其他专业人员则认为教育技术学应该属于课程与教学论下的三级学科,甚至有人认为不能成为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研究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专业规范和分类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某一专业发展的宏观控制和长远规划。教育技术学专业自从1983年在我国高校诞生以来,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人才培养桃李芬芳,尤其是近年来空前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本文在教育部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此问题的多次讨论和一些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采,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史出发.介绍了教育技术学发展的现状,包括专业定位、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以及就业状况等。最后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领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体系取向"和"问题取向"是当前学科研究的两种取向。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体系取向"以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为核心目的,"问题取向"则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旨趣。这两种研究取向各有利弊。"体系取向"在构建完备的教育技术体系的同时,易产生"为了体系而体系"的研究偏差,并导致学科领域的泛化、学科建设的封闭和狭隘等;"问题取向"使得教育技术学研究在保持鲜活性和生命力的同时,易导致研究流于"现象",缺乏深刻性、建设性与系统性。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的分离,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合是实现"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统一的抓手,是当前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逻辑起点、学科体系、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应着重探讨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独立性,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以及教育技术学学派形成等问题,以推动教育技术学发展为自洽、自为、成熟的学科,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依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史出发,介绍了教育技术学发展的现状,包括专业定位、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以及就业状况等,最后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领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我国现在已有五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六所高校可以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了检阅这支力量的学术水平,交流各校之间在培养高端人才方面的经验,2005年12月29日至30日,全国首届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为了促进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国内相关院校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学实践等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主办的"东南11省市教育技术院长/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举办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实际需求,面对该专业越办越热的现实,以及教育技术学者、学生对该专业的忧虑和困惑,该专业可按"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持人员分类发展;培养目标指向明确;专业方向因地制宜;课程体系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改革,由此可确立专业之"专"和专业之"业"。  相似文献   

11.
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是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牌学校,文章通过两所大学的相关文献、网络资源和利用电子邮件与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进行交流,获得这两所大学的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情况的相关信息;通过元分析,反思获得启示,以期望对国内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角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如今数字化时代,社会赋予教育技术学更多的历史使命,教育技术学工作者面临新的角色。文章回顾了中国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过程,分析了角色变迁的历史原因,提出了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本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清华、浙大为例,结合梅贻琦、竺可桢的办学实践,分析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大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易琴 《学科教育》2012,(1):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5.
易琴 《教育学报》2012,8(1):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亚历山大·罗米斯佐夫斯基博士(Alexander Romiszowski)是美国雪城大学教学设计、开发和评估系的教授,国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家,远程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领域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多种原因导致了远程开放教育在与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技术的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媒体结构缺位与滞后发展的现象.严重迟滞了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进程。因此,我国的开放大学不得不根据远程教育与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技术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的发展特点变化、时代演化逻辑和模式形态变迁.采用一种“分类指导、分区建设、分地使用、分层教学”的广播电视远程开放教育媒体教学的策略。针对全国各地不同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要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人性化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以避免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媒体搭配错位.而导致的学习者学习活动不能承受的媒体接触困难、学习互动缺失等尴尬的教育现象.避免广播电视教育媒体教学的结构缺位现象与滞后发展现象的发生,将我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发展推进到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结合英国开放大学首任执行校长沃顿.佩里(Walt er Perry)所著的《开放大学》,本文追溯了1969年英国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开放大学的历史背景,即成人教育供给的缺乏、教育广播的持续增长和教育平等主义的政治追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形势下,重新反思英国开放大学创办的历史背景,相信对全国电大系统思考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学科、一项新事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出现了一些混乱和无序的景况。本文从专家访谈的角度,展现了西方教育技术学大师关于教学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真知灼见,同时也清晰地表明了国外教育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泰两国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个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比邻东盟十国,泰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泰国都有较完备的体系并处于东盟十国的先进行列。由于特殊的地理及历史渊源,云南与泰国有着密切的人员交往和学术交流。因此,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云南首先关注的是泰国,而不是美国、欧洲或其他发达国家。通过个案比较了中国某重点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异同,旨在借鉴泰国有益经验,相互学习,以加深两国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