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故事"来自新西兰,是一套新型的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帮助教师观察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目前"学习故事"的常用格式一般为:注意(发生了什么)、识别(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发生了)、回应(进一步支持学习)。在网络以"学习故事"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得200多篇文献,其中16篇英文,3本译著。融合现有文献,从"学习故事"的内涵、意义、如何撰写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让"学习故事"成为师幼共同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情境学习理论对于"人类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发生"的疑问有了新的回应:学习发生在情境之中,是一个合法参与实践共同体的过程。通过分析"认知学徒制"、"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三个核心概念,剖析情境学习理论的内在机理,继而诠释情境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是一个参与情境的过程,并指出有利于学习发生的情境是一种真实的社会情境、实践情境和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3.
在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上,STEM教育以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问题,注重反思迁移,为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可能。文章首先概述了STEM教育的特征,分析了STEM教育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接着,文章设计了深度学习的发生路线,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STEM教育的实施过程。随后,文章以STEM教育的实施过程为横坐标,以深度学习的发生路线为纵坐标,构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育模型。最后,文章以"抗震建筑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从预热、酝酿、发生、成熟四个阶段阐释了指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育模型的具体实施过程。文章的研究推动了深度学习与STEM教育的融合发展,可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关于学习的研究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向认知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学习行为的理解,也已由"单一的环境刺激反应"向"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到"环境中的学习者自主建构"等的认识逐步提升。应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应然状态以及学习"真正"发生的实然状态。在人  相似文献   

5.
<正>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实质是以生为本,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让学习真正发生,需要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学习场"就是充满学习氛围的情境。在这样的"场"效应中,学生的"学习力"能得到有效提升。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场",提升"学习力"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了解学习起点,可以避开学生自己预习能会的和教了也不会的内容。以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为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远程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有学者就此对"网上学习是否发生"及"网上学习发生的条件"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网上学习是否发生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再探讨,结论认为:网上学习不是没有发生,而是没有有效发生.进而通过对学习发生条件的分析和梳理,对原有的五条件进行了必要的删除、修正和补充,并提出了一些可供深入探讨的有益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孟宪承先生在其文集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学习律"的记述:"某一联结跃跃准备欲动时,动则满足,不动则烦恼;某一联结不准备动作时,强使之动,发生烦恼。"由此可见,"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是对学习之动静规律的熟谙,是对学习者之心向变化的了然。而在此基础上,以"适切"为标准的选择,对助推学习发生而言,自然是客观且必然的。余洁老师似乎深谙此理,她的教学,生动而具象  相似文献   

8.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与全新教育理念的结合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任务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高级英语课堂"四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学习过程的"四化":学习内容立体化.学习活动实践化,学习方法多样化,学习手段多元化.它使师生在课堂中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的优化和最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学习没有真实发生的课堂普遍存在,要对这样的课堂进行"课堂革命",让课堂回归初心。真实发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主动积极地进行;真实发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有深度地进行;真实发生的学习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有结构完整地进行。用心学习、深度学习、完整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发生的学习,"金课"建设必须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对"异化"的课堂进行"课堂革命"。"金课"建设是系统工程,为确保"金课"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推进。  相似文献   

10.
情景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批判:校本学习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发生在真实的情景之中"、"学习以个体的先前经验为前提"、"学习是一种合作交往的互动过程"是情景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假设.然而,当这些学习假设被直接引用到教学实践中时,常常被乱解和误用.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这些学习假设背后所隐含的具体文化适应性.本文对情景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假设"同学乃知识拥有者"、"学习者日常经验"和"学习的群体互动"进行了反思,明确指出学校与课堂学习的基本原则在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经验转化"和"教师角色的理性回归与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作为数字时代掌控式学习的典型,"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由此带来的"翻转式学习"将成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由学习的"接受方"变成了学习的主体,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为研究基础,对其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认知负荷理论深入分析了学习者认知负荷产生的原因,为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减少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时"认知超载"现象的发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考虑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分别从整体和三类子环境对虚拟学习环境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历案的数学学习过程较之传统数学教学过程,在课堂结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学习的"真"与"实",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建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历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精彩演绎,环环紧扣,行云流水,看起来无可挑剔。可是,学习真正发生了吗?本文以《黄河的主人》为例,通过课堂观察,比较不同课堂教学观支撑的教学课例中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特征,呼唤课堂转型,构建以学生为主,围绕真实的学习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四Q"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是推动教学结构向学习结构转型的基础。针对当前学习空间设计研究缺乏学理依据、实践操作性不强、"以学习为中心"难以体现的问题,文章以发生认识论为学理基础,首先指出教育工作者应以学段和认知层次设计学习空间;随后,文章从发生认识论和学习空间的交界点学习活动切入,构建了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学习空间设计模型;最后,文章以小学阶段为例提出了学习空间设计方案,即从第一学段(1~3年级)到第二学段(4~6年级),物理场所需从逼真逐步走向深刻,虚拟场所需从体现趣味转为注重关联,工具性客体需从易理解操作转为促进抽象认知,而对象性客体需从重直观发展为关注抽象。文章期望能够推进教育领域设计遵循教育规律的学习空间,以响应我国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等观念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开始追问——学习真的已经发生了吗?强调让学习真正发生,是否意味着还有很多虚假的学习正在发生?学习真正发生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取证,以证实学习已然发生?……为此,笔者领衔的张齐华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启了长达两年多的对学生真实学习现状的关注、取证与调研。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仅仅"让学习发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高品质的学习、高附加值的学习、高思维含量的学习、"看得见变化"的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看透课堂中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点滴细节,就读懂了课堂本身。因为,一个又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本身,塑造了学生的学习。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中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9.
"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主题是在对课程理念深度理解,对当前课堂教学深度审视的基础上提出的。如何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呢?笔者以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一、真实的学习背景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基础;二、真挚的活动参与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挑战、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自然、自由、灵动地学习;三、真正的思维提升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根本。数学思维有其宽度、深度、高度,学生思维触角多维度向前延伸,才能得到更大的、更真实的进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学注入了活力,教师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全国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后,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了许多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