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一谈到“教师权威”一词,许多人都会嗤之以鼻。是呀!今天的教师还有权威吗?今天的教师还需要权威吗?许多人的看法是:今天的教师没有权威性了,也不需要什么权威了,因为今天人们在倡导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教师对于学生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既然师生地位平等了,还要什么“教师权威”呢?殊不知,“教师权威”是有它特定的含义的,既有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又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学生绝对平等吗?教师还有权威性吗?课堂还需要教师的评价权威吗?"在追求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的改革潮流中,一些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师生平等,是师生人格的相互尊重,是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欣赏与认同。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怎样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走上正途?这是值得每位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在知识的汪洋中为学生指明航向,必须"高生一筹",站在高处为学生指点迷津,树立专业上的"权威性",帮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这种专业权威投射到学生评价上,就是评价的权威性。然而,一些老师认为评价无需"权威",师生只需平等协商而已;另一些老师则认为,没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迷失方向。教师是否具备评价的"权威"角色,教师评价能否显得"权威",需要我们站在师生关系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上辨正这一问题。为此,我们选编了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评价权威在当下存在的意义与重建策略,对教师评价角色的辨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日,突闻长沙某小学强制教师实行“跪式教育”。原因是由于学生身材矮小,为了体现平等,所以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必须跪下,让师生在同一身体高度下对话。但是,让教师跪下来真的就能体现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吗?我看未必!其一,如果教师的心里仍然唯我独尊,仍然歧视学生,那么仅仅跪下就能解决问题吗?其二,“跪式教育”体现的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伤心、屈服、耻辱!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平等的吗?按照“跪式”理论,高个子的教师也必须跪下来与矮个子的教师交流讨论了芽!其实,要做到真正的师生平等,最根本的还在…  相似文献   

4.
戴兰香 《教育文汇》2006,(10):57-58
媒人说:“如今的人找对象,女教师不找男教师,真是奇怪。”我笑笑。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那么,是男教师不好吗?不。相反,在许多人眼中,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眼中,男教师  相似文献   

5.
专家型教师与教师专业意识的自我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界对专家型教师的概念尚存分歧,对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多从知识素养、培养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探索,而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认识。本文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专家型教师与教师专业意识的自我觉醒,对专家型教师及其成长加以探索。一、专家型教师:一个尚需澄清的概念1郾内涵:“专家型”是否等同“研究型”或“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界尚未有一个权威的界定,许多人将专家型教师称做学者型教师或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内涵是什么?它等同于学者型教师或研究型教师吗?有人认为,专家型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从…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还是权威吗?在新课程改革之前,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常识!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倡导新的理念背景下,这是一个被怀疑、遭批判甚至被否定的命题。新课程改革崇尚民主和平等的价值,倡导对话教学,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这一切理念似乎都指向教师的权威角色与形象的消解。实际上,这是对权威概念及新课程理念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宽容的、支持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平台。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尤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的教师,务必要观念转变,思想换位。  相似文献   

8.
周维新 《考试周刊》2012,(2):168-170
在摒弃"师道尊严"、实施师生"平等对话"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还需要不需要拥有权威?拥有什么样的权威?以及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如何共存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现在许多人主张“茶馆式”的教学方式 ,在“茶馆”里 ,师生情感交融 ,气氛和谐 ,可谓“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然而 ,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 ,在“茶馆”里找了很久也未曾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人告诉我 :“根本勿需寻找 ,在这里 ,师生平等 ,没有你的特殊位置 ,你尽管去品你的‘茶’好了。”“是吗 ?那语文课堂不就真正成了一座来去自由、散漫无度的茶馆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 ,任何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无论表面多么“新奇” ,课堂气氛何等热烈 ,但终究是华而…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仅如是,教师会逐渐丢失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应地,学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师生平等”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在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有人还主张教师要从“权威”的位置上解脱下来,然而,却很少有人解说“平等”的内涵。什么叫“平等”?平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相同相近,地位相当,待遇相同。也就是说,它说的是同类主体之间的权益问题,最大的平等,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公民”具体化为雇主、雇工或白领管理人员,其间“有多少平等”,“在什么方面平等”,就要具体分析了,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师生平等”也是这样一个具体问题。首先,虽说师生都是人,都是主体,但教师是成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学生…  相似文献   

12.
维护教师正当的权威是营造全社会尊师氛围,发挥教师专业行动力的重要举措。但教师权威在现代社会受到挑战,需要对其正当性进行辩护。已有的“分类的辩护”通过对不同教师权威进行分类和对比,来阐述教师权威的正当性问题,既内生着逻辑矛盾,也可能带来教师权威的消解。学校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共领域,教师权威的力量根源在于“天然的不平等”,它具有丰富的伦理意涵,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并非纯粹的制度性安排。从“教育逻辑”出发,教师权威的正当性可划分为向善性和有限性两个维度,前者是教师权威的规范正当,是其正当性“质的规定性”;后者是教师权威的经验正当,是其正当性“量的规定性”。教师权威不同于教师权力,以往对教师权威的“正当性质疑”并未将两者有效区分开来,所谓教师的“不正当权威”实质是滥用的教师权力。  相似文献   

13.
一、从谈话入手,激发兴趣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听许许多多的故事,大家愿意吗?但是在听故事之前,我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二、展示照片(看故事) 教师出示一张照片,问:“我手中拿的是什么?”(一张照片)教师导言激励后:你愿意把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张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阅读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实施“个性化”的阅读?策略一平等对话———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形成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绝对权威、学生被动接受的不平等师生关系,阻碍了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沟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标准》)“对话”,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成为现实,使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以改善;“对话”,使教师成为学生中的“…  相似文献   

15.
答解题问     
问:中学的国文教学需要预习吗? (东北张定中等问)答:在“东北教育”第四卷第一期上发表了白晓天先生的一篇“预习和听写问题”的文章,其中提出“学生需要预习吗?”白晓天先生回答说:“我逢到教中学国文的老师们,都主张要预习;可是我今天大胆的说一句:‘不必要!’”,由此而引起了许多人在该刊四卷三期上对这问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不过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东北读者张定中等就写信来问本刊,要求本刊回答,现在试作解答于后。  相似文献   

16.
一、控制“权威泛滥”,主张个性解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师的“权威”下,“对话”只能变成“训话”和“听话”,是“权威”扭曲了“对话”,使“对话”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对话要开通,惟有摒弃“权威”,走向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张初吴 《教育文汇》2003,(11):62-62
提起“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这个话题,许多朋友肯定会发笑,我们读了那么多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还掌握了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做教师吗?可这就表明你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吗?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做教师了吗?作为教师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你拿什么去吸引学生,你凭什么让学生钦佩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网络教育时代传统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教师教育意识实现现代转换是重塑教师权威关键的观点,并认为,只有实现从“制度权威”到“魅力权威”的转换,从“后喻文化”到“前喻文化”的转换,从“师倨生恭”到“师生平等”的转换,从“科技至上”到“人文关怀”的转换,才能真正重塑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权威,使教师在网络教育时代的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注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知己、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前提下,以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一起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如何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这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第100个年头。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令人颇感苦涩的问题:“中国古代科举尚且能大致体现社会公平,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做不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