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哲学座架下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或习惯上,学界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基本上是以“外延式”梳理为基础的,即根据“非人类”的外延的大小,把非人类中心主义划分为“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笔者认为,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作为一门哲学),应该以哲学的眼光、按照哲学的方式加以解读或把握,从哲学“四大板块”的维度对其进行抽象与概括,即“荒野”自然观的本体论,自然的“内在价值论”,“敬畏生命”的方法论和“生态学范式”的认识论。这样做既给予了非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哲学应有的尊重,也为我们研究和探讨非人类中心主义建构了共同的话语平台。它对于环境伦理学的探索与争鸣、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元”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中立”原则在韦伯那里第一次得到明确提出与系统论证,并成为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思想。但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于韦伯“价值中立”思想存在若干认识误区,有必要从韦伯原著出发对其“价值中立”思想予以澄清,走出认识误区,并以“价值中立”作为我国学术从业人员的一种道德准则,纠正时下阻碍我国社科发展的泛道德化和不合理的功利诉求这两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论心理咨询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心理咨询的本质特征出发,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与哲学方法论的关系:第一部分论证了心理咨询之“器”需要哲学之“道”为其提供价值协调的方法论基础;第二部分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最正确的价值导向。本文旨在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它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有利于对法学分析单位以及法律价值取向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韦伯官僚制理论范式的危机在于其延续了传统科技哲学思维的工具理性,要超越官僚制范式,必须从哲学方法论层面入手;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语境分析基础,它以主体间性、人际间的对话、沟通、协商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认知一工具理性、道德一实践理性和审美一实践理性的有机结合为特征,超越了韦伯的官僚范式研究的主体哲学、意识哲学、命令、指挥、控制以及工具理性等为特征的单向度制度构建,建构了适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范式思维,为组织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角度探讨了培根哲学与笛卡尔哲学中对主体、客体问题的阐释并赋予价值研讨。笔者认为在“认识论转向”过程中 ,培根与笛卡尔不仅在认识论上遵循着相反的原则 ,而且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背反性 ,并体现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上 ;在人类价值观上 ,他们并未跳离近代所赋予的潮流“共势”  相似文献   

8.
“势”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范畴。中国哲学中的气论,为“势”奠定了哲学基础,并为其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和诗学智慧。“势”的理论特征为自然。“势”体现了“道进乎技”的思想,体现出中国古代文论观念论、技术论、价值论浑然不分,互相渗透的特征,体现出对自然的方法论与审美趣味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列奥·斯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从自然的层面来理解权利,从而强调了权利的绝对性特点,并由此反对历史主义将权利完全相对化的错误思想。对绝对性权利的寻求,并使其在社会中得以体现正是政治哲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斯特劳斯却以“隐微”与“显白”的理论认为大多数的人是无法正确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因而使得其政治哲学体现出了明显的保守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0.
韦伯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流派和方法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韦伯在理解社会学框架中对“社会”、“社会行动”、“动机”、“秩序”“理想(理念)类型”、“理解”等概念的基本论述,进而分析关于“理解社会学”的基本逻辑及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何生根 《教育学报》2007,3(2):78-86
韦伯认为学术自由受侵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内外的官僚体制。因此,对外,他主张大学自治;对内,他主张教师职业自由、价值中立,并将学者对其学术责任的承担当作完善内心“积极自由”的一种方式。他的学术自由思想引发我们对诸如大学管理机构权限与大学自治限度、大学利益之保障与教师职业自由之限制、学术官僚化与学者权利之保障、价值中立与教师教学自由的道德限度等问题以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2.
对在很大程度上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不可以用工具理性来对待它,只能通过说理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说理是唯一的也是最文明的手段。韦伯价值中立思想里合理的内容需要重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的准则完全不同,必须清楚"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在既要求真又要求善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分清二者的关系,政治理论课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思想清明、信仰坚定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反实证主义是韦伯理论明显的倾向。但要使自己的科层制理论像自然科学一样揭示现象的因果关系以实现可预计性功能,韦伯必然要调和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关系,并试图从实证主义当中去寻找理论支持,这就使得科层制理论带上了价值中立、因果关系以及结构功能主义等鲜明的实证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韦伯的核心问题及其研究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除魅的世界与社会的理性化,以及人的灵魂问题。但西方社会学界对韦伯的基本问题及其问题域的理解,却存在两种不同的形象。本文从经典学者关于韦伯基本问题的论述出发,通过韦伯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学术》等著作的研究主题,分析了韦伯的核心问题:理性化与自由,及在这一问题基础上形成的问题域和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英国社会学家柯林.坎贝尔《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的导论部分。此书从标题到研究思路沿袭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对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伴随而来的消费革命的梳理与分析,探寻现代消费主义的起源,试图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工业社会的“获取与花费”相联接。通过对文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例证,坎贝尔提出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特征不仅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市场力量,也与获取快感和白日梦的浪漫艺术相关。此书是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的经典作品,也是研究消费文化的必读书目。此书在消费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领域影响深远。在导论一节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方法、方法论及其思路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理性化是理解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在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中,韦伯从各个角度对资本主义的理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但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理性化的分化过程,而忽略了社会各理性化领域中交融与整合的一面。因此,对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重新进行梳理,理解其思想体系中的分化、交融与整合思想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我们考察了韦伯思想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以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分析了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因--新教伦理,这个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经济伦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其思想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韦伯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即怎样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独特文化气质和品格;从区隔的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身份,体认着西方的文化认同感。韦伯将资本主义精神置于现代性的场域中进行辨证地审视,从新教伦理中演绎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溯源,从而确认了资本主义精神的理性本质,并开掘出一种韦伯式的论证风格。这无疑奠定了韦伯的经典学术地位和不朽的韦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故鼎新时,“韦伯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充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本文从“韦伯命题”这一问题切入,探寻新教和儒教伦理与其社会的关系,并反思我国社会转型期伦理精神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20.
自治·自由·责任: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和危机,马克斯.韦伯以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分析了危害德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根源,反对大学的官僚化制度,捍卫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恪守大学讲坛上“价值中立”,呼吁学者们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责任感等。韦伯的大学理念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大学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