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贯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落实校本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市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2003年12月17日至19日丽水市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研讨会在美丽的山水城市丽水举行.  相似文献   

2.
《教师》2014,(1):104-104
正初冬暖如春。2013年11月20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花源宾馆召开全省各市(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科长及全省部分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共话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美好愿景。座谈会气氛热烈祥和,充满融融春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张大伟、省继教中心主任黄超文、书记贾腊生、副主任李再湘、长沙市教育学院肖万祥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2):F0002-F0002
2006年10月31日-11月1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修订工作研讨会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教师培训处处长唐京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1999年 9月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 ,指出“中小学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培训”。几年来 ,我校立足于本校实际 ,开展教师职后培训工作 ,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 ,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使校本培训工作走上了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22日至23日,湖南省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管理者研修班在长沙举办。此次培训是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08年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计划的通知》,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举办的。本次办班目的为研究新时期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  相似文献   

6.
一、构建适合区情的“培训机构培训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我区从1999年起开始探索校本培训模式,2001年全面实施校本培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校本培训是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有利于发挥学校的积极主动性,培训面广,灵活性高,针对性强,培训成本低,对工作影响小等优点,同时我们也深感单一化的校本培训模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师资、培训内容设计、教育资源等问题,分析上述模式的优缺点,我们从2002年起,建立了“培训机构培训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的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认真推进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再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是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课题,如何认识、实施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对校本培训从概念、特点和实施三方面进行论述,以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校都要制定校本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我们在归纳前人相关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对本市中小学、职教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探寻校本培训在本市的立足点与切入点.为校本培训在本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天洁 《云南教育》2005,(17):40-42
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我省从今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的组织模式,是与履职晋级培训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全员培训。我省已经开展了履职晋级培训,为什么还要开展全员性的校本培训?开展这样的培训有什么重要价值?它对教师、对教学会发生什么影响?校本培训怎样实施?笔者关注校本培训多年,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艾红梅 《成人教育》2011,(10):85-86
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对于农村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三维一体”的互动合作式培训、教师的反思诊断式培训、教师的开发研制式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网络式培训、教师的自我发展式培训等五种具体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相信随着日后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能够促进该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吴侃 《教师》2008,(21):30-30
2008年10月22日至23日,湖南省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管理者研修班在长沙举办。此次培训是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08年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计划的通知》,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举办的。本次办班目的为研究新时期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探讨新时期教师培训机构的任务与发展途径;宣传发动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工作。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教师科负责人、各市(州)、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共128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相似文献   

12.
本刊征集     
《教师》2011,(13):29-29
本刊征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研究专题文章。特别欢迎下列文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现状调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评价;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评价;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评价;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评价;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服务能力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当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之后,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一系列文件。为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2001年4月,教育部师范司下发了《关于下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省级自评指南〉的通知》。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具体的评估活动,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评则是结合本省九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总结与十五规划的制订而进行的。本文基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评报告,结合我们的实际调查而撰写。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8日,本刊记者段荣生采访了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调研员黄忠。黄忠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曾任罗定师范学校副校长、省教育厅师范处干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研究中心干部、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现任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调研员。他在负责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思路清晰、做法新颖,尤其是在二轮(2003—2007、2009—2013)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积极推动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的“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为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朱亮辉 《教师》2008,(7):11-1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课改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还在前一轮培训尚未结束的时候,我们就在思考:新一轮继续教育是全新的内容、全新的观念,那么得采用新的方法、新的管理和新的模式。我们认真领会省教育厅“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以师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重点对象,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远程教育为手段,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的精神,把校本培训定位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主要依靠集中培训的继续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而校本培训以一种独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日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校本培训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绿色平台。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3,(25):F0002-F0002
2013年7月4日上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培训标准》第二次研讨会在长沙成功举行。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副巡视员贺安溪、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张大伟、副处长蒋维加。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黄超文和书记贾腊生,湖南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长徐远征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参加小学、初中、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本培训产生的三种理念理念一: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所形成的校本培训概念即美国的“学校本位”及欧洲的校本在职教育为我们借鉴后,正顺应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校,培训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教师,因而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在学校的组织下,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的校本培训定位。理念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市起步于1996年,当时的湖北省教委把十堰市定为全省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基地。到1997年8月,国家教育部又正式下文把十堰城区定为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9.
校本培训完善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打破了继续教育在时间、空间的局限,把学习与工作实践融为一体。尤其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由于学校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开展开放性的校本培训更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昆华 《云南教育》2005,(11):38-39
2002年9月,我区参加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织的“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验”,两年来,按《盘龙区校本培训试验方案》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一些体会。现就进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工作谈四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