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运动员个人和运动项目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因素对运动员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 感觉寻求是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做出冒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不同高风险运动项目之间,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存在差异,未表现出同质性;(3)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受到运动员个人(运动动机、风险感知调控能力、情绪、人格、经验与水平、性别与年龄)和外部环境(运动项目、运动安全装备)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运动员感觉寻求特质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信度和效度较好的感觉寻求特质问卷表(中国修订版)测查了从事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项目的223名运动员的感觉寻求特质。结果发现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倾向与运动操作的方式有关,也与运动员的认知能力有关。男女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倾向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超联赛运动员感觉寻求特质与焦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超联赛参赛运动员的实地调查和测量,指出我国高校男篮运动员的感觉寻求特质方面的特征以及与赛前焦虑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大学生男篮运动员的感觉寻求特质与赛前焦虑的心理状态之间实际对应关系的机制,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少儿体操运动员、非体操项目运动员及未参加运动训练少儿的本体感觉敏感度的测试和统计学处理,分析福建省少儿体操运动员本体感觉性特点,为福建少儿体操训练和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凤萍 《体育科研》2010,31(5):76-78
运用艺术体操圈器械对不同训练程度者及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进行测试,发现有训练者与无训练者之间的抛接控制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于抛接控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训练水平越高,准确性越高;本体感觉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其既受后天运动训练的影响作用,也受到个人先天因素的作用制约;艺术体操运动员上肢本体感觉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与能力评定的参考指标。为今后选拔和训练艺术体操运动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最大吸氧量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该指标不仅可用于评定训练水平,还可作为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不同等级、不同项目的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对象与方法测定对象: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的男子公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运动员的视角对运动员寻求运动心理咨询态度的测评、约束因素(个体与环境)和运动心理咨询的提升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认为,性别、种族、人格以及先前的运动心理咨询经历等个体因素,以及对运动心理咨询师的评价、文化与国籍、运动项目类型与运动水平等环境因素是运动员对运动心理咨询态度和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运动心理咨询的有效性、良好的运动员-运动心理咨询师关系、个性化的咨询方案是改善运动员对运动心理咨询态度及选择运动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谈冰舞运动员的舞蹈感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冰舞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冰舞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舞感作为影响冰舞运动员艺术表演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引起了更多人的广泛关注。对冰舞运动员舞蹈感觉的内容、影响因素、训练方法及重要作用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加强冰舞运动员的舞蹈感觉,为不断提高我国冰舞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对速度类项目成绩的影响,以期为寻找适用于我国优秀运动员相关运动基因型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运动选材更趋向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基因多态性所表现的个体差异,通过信息技术方法,对各洲际国家之间在速度类项目中,前八名总数进行比较分析,剖析运动员在世界体坛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的根本原因。结论: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运动员选材分子生物学标记。建议:开展我国不同地区人群的基因多态性与运动的关联性研究,对我国寻求优秀运动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长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极需从生理机能、运动技术、训练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分析落后的原因,寻求改进的途径。为此,在1973—1975年期间对我国优秀马拉松、中长跑、自行车男女运动员的呼吸循环机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了解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探讨最大吸氧量与耐力项目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最大吸氧量水平的生理要素;讨论高原训练及不同强度的匀速运动在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群体环境问卷法,对参加2007年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的336名运动员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优秀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整体水平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凝聚力水平有升高的趋势;女队员在群体任务一致性和群体社交一致性两个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男队员;来自城市的运动员在群体社交一致性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农村的运动员;每周训练次数较多的运动员,其凝聚力水平较高;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参赛角色、不同场上位置和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凝聚力的四个维度指标上差异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在联赛准备期中损伤特征的研究,为有效控制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备战2018-2019年WCBA联赛的14名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sRPE监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通过跟踪调查记录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分析训练负荷对损伤的影响。结果: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慢性损伤率为100%,非接触性急性损伤高于接触性急性损伤,健将级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P=0.020);sRPE与基于Polar心率带的训练负荷得分(r=0.644,P=0.000)有显著性强相关;以中等负荷组(491~590 AU)为参照,低负荷组(98~490 AU)损伤风险有所降低(OR=0.912),而高负荷组(591~676 AU)的损伤风险(OR=2.174)和极高负荷组(677~1 219 AU)的损伤风险(OR=1.692)有所增大,其中高负荷组的损伤风险显著性上升(P=0.040)。结论: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普遍患有慢性损伤,好发非接触性损伤,损伤部位以膝关节、足踝部和腰部为主;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明显更高;中等负荷的训练课下运动员有较低的损伤风险,但减少负荷并不能有效降低损伤风险;相反增大负荷会使损伤风险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大负荷时损伤风险又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周英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104-106,117
文章通过对中关篮球运动员身高的比较发现:我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家男篮,但我国CBA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却低于美国NBA篮球运动员。在二十一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篮球运动根据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在实践中贯彻“快速、灵活、准确”的指导方针。“以小打大”的训练指导思想,是1981年全国篮球工作会议即“杭州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篮球运动三十多年发展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14.
为预防、减少或避免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运用运动医学领域中研究流行病的方法,对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及致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男性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运动损伤具有重复性和多发性的特点;青年冰球运动员和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膝关节、腰背部和踝关节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运动损伤的类型呈现多样化,扭伤、擦伤、挫伤及摔伤较为常见;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伤病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动作技术失误是导致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15.
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在备战北京奥运期间的专项素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邹市明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专项素质特征。方法:监控包括邹市明在内的48、51妇级国家男子拳击队队员6人和贵州男子拳击队运动员12人在教学、正式比赛及专项体能训练中的心率、血乳酸反应。观察备战奥运期问国家队队员血红蛋白、血清CK和睾酮值及无氧耐力水平。结果:(1)教学实战中邹市明第二、四回合及第二、三回合后休息时的心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2)邹市明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后的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3)邹市明在30s击打沙袋、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心率水平及强度手靶、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4)贵州拳击队队员跳绳双摇200次、实心球对墙平推1min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邹市明,跳绳双摇200次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国家队队员;(5)备战奥运期间邹市明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国家队队员;(6)邹市明的最大无氧功和平均无氧功均显著低于其他国家队队员。结论:尽管邹市明在小级别国家拳击队中的非专项耐力素质不占优势,但与其他国家队队员相比,邹市明在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中更能发挥无氧酵解能力,也体现出其优异的专项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研究采用《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量表》对328名运动员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流畅心理状态的9个特征上,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得分高;训练年限长、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比训练年限短、运动等级低的运动员得分高;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排球甲级队的运动员的得分高。文章尝试提出了促进运动员比赛中流畅心理状态出现的10个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顶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短程和全程助跑跳远成绩差、K值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明显高于世界顶级选手,但技术评定等级低于世界顶级选手,主要原因是起跳环节存在差距。不同运动员最佳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存在差别,高助跑速度利用率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起跳能力和跑跳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运动动机气氛感量表和运动行为量表,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检验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动机气氛感和攻击行为。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任务掌握动机气氛感明显高于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2)运动员的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又明显高于教练员的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3)高水平运动员比低水平运动员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攻击行为;(4)低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更易于采用敌意性攻击行为;(5)高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高水平运动员相对于低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低水平运动员表现出更高的工具性攻击行为,而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低水平运动员的两种攻击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优秀与一般水平摔跤运动员之间的颈部动觉感受性是否有差别,分析优秀摔跤运动员颈部动觉感受性特征,以提高其运动技能水平。研究方法:首先确定动觉心理特征包括肌紧张感与运动幅度感,分别以复制力与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大小作为反映它们高低的指标,以德国进口DIVAD系统中的DIVAD140为实验仪器,以37名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为被试,考察运动员颈部动觉感受性情况。实验设计采用3×2组间设计。结果显示:优秀自由跤运动员颈部前、左、右三个方向的肌紧张感都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在颈部运动幅度感中,优秀运动员仅左屈运动幅度感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但两组运动员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幅度感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wofold, namely (i)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MDs) among current and retired professional football and handball players and (ii)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sychosocial stressors with the outcome measures under study. A total of 1155 players were enrolled i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based on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validated scales were set up and distributed among current and retired professional football and handball players by the Danish football and handball players’ union.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the highest prevalence (4 weeks) of symptoms of CMDs was 18% and 19% for anxiety/depression among current and retired players, respectively. In professional handball, the highest prevalence (4 weeks) of symptoms of CMDs was 26% and 16% for anxiety/depression among current and retired players, respectively. For both the current and retired professional football and handball players, a higher number of severe injuries and recent adverse life events (LE) were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symptoms of CMD. Players exposed to severe injuries and/or recent adverse LE were 20–50% times more likely to report symptoms of CM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cognize the population of professional athletes that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symptoms of CMD. This could create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vene preventively on athletes that suffered from severe injury and/or recent adverse LE that could lead to a faster and safer recovery and psychological readiness to return to p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