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三坐冤狱     
清早,张三起来一看,发现银子被挖走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变为“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知道是王二偷了银子。于是,他冲进王二的家,把王二从甜蜜的梦乡中拉了出来,说:“你小子竟敢偷我银子,走,到衙门去见官!”到了衙门,王二连忙假装抱头喊冤:“冤枉啊,老爷!”知县大人说:“什么事闹上公堂来?”张三说:“他偷了我的银子!”“可有见证?”师爷问。“有!”张三拿出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王二连忙插嘴:“师爷,您看,这张纸条上又没写是我偷的,还写着我没偷呢!何以证明?他肯定是嫁祸于我!”“这……”张三说不出话来,急得直跺脚。好不…  相似文献   

2.
这个问题张三考虑了很久。这些银子到底放哪里才安全呢?张三辛辛苦苦挣到了三百两银子。还是不放心呢!张三的举动被邻居王二看在眼里。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这句话当做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使事情暴露得更快的行为。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三百两”了。红领巾2006.12恐怕会怀疑到我身上哟!嘿嘿!王二悄悄地把张三的银子搬回了家。我错了,想隐瞒真相,反而暴露了真相。我也错了,不仅犯了同样的错误,还偷了东西。隔壁王二不曾偷第二天……51此地无银三百…  相似文献   

3.
榛子 《红领巾》2006,(10):42-43
张三辛辛苦苦挣到了三百两银子。这些银子到底放什么地方才安全呢?这个问题张三考虑了很久。有了!张三在地上刨了一个坑,把银子埋了进去。还是不放心呢!对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红领巾2006.10邻居王二恐怕会怀疑到我身上哟!嘿嘿!第二天隔壁王二不曾偷我错了,想隐瞒真相,反而暴露了真相。我也错了,不仅犯了同样的错误,还偷了东西。犯同样错误的还有———欲盖弥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不打自招。43此地无银三百两@榛子 @熊倪~~  相似文献   

4.
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 李三几年省吃俭用,居然有了三百两银子的积蓄。这么多银子藏在什么地方呢?想来想去,他有了主意。这天夜里,他悄悄地把银子埋在了一棵樟树下,并在树上写了一行字:“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下他放心了。  相似文献   

5.
徐静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24-126
<正>下课后刚回到办公室,就听六班的张老师哭笑不得地说:"昨天布置的作文小阳一个字也没写,问他原因,他说‘不会写",同桌小丽也说‘小阳从来不写作文,他根本不会’。听完小丽的话,小阳竟毫不在意地说:‘他们都说我不会写,时间长了,我也认为自己不会写,就写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一位班主任了解到班上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居然偷了同宿舍同学的踱金钢笔时,便在班会上妙用"那个"--"今天咱班202宿舍少了一支'那个',我感到很'那个',我本想点名批评他,可是考虑他一向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所以我就不在班上'那个'了,希望课后他把'那个'还给人家,如果他不'那个'的话,我也就不'那个'了."  相似文献   

7.
张老师:我非常喜欢看书,但就是不会写读后感。有时候,老师布置我们写,我写了一两篇,也还是不满意。因此,一写读后感,我就感到头痛,不知道如何下笔。你能帮帮我吗?我真想有个“万灵巧药”。你的学生李渊李渊同学:像你这样的信,我已经收到了好几封,都是表示同样的困难,写不好“读后感”:看见要写“读后感”就面有难色,不知道如何下笔。我也读到不少小朋友写的读后感,似乎都是一种写法,一个模式,大同小异。具体地说吧,三段式:开头第一段,简单叙述读的那本书或者那篇文章的内容;中间第二段,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出差距,寻找不足;最后一段谈感想…  相似文献   

8.
怀特的单子     
李荷卿 《小火炬》2012,(Z2):78-79
如果不是看到写在纸页上方的那些红色大字——"别忘了",我是不会捡起那张纸的。因为,那张纸已经被很多人踩过了,上面印满了肮脏的脚印,而且,它躺在走道上,我必须将身子斜伸出课桌才能够到它。不过我很好奇。别忘了什么事?那张纸厚厚的,像明信片一样,也像明信片差不多大。在那三个大红字"别忘了"的下面,还用铅笔写着三行小字:  相似文献   

9.
时尚命名     
《小读者》2009,(1)
学弟:"我曾在游园会上点了份‘温柔的慈悲',80元,结果却是一小瓷杯的乌龙茶.杯子上写着‘温柔'二字……"  相似文献   

10.
那天,课代表气呼呼地告诉我,涛又没有交作业.我问涛问什么,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写那么认真,您就写一个‘优'字,那‘阅'字我都看烦了.您给好学生的批语那么多,就因为我们平时不认真,您就不拿我们的作业当回事,所以还不如不交这作业的好!"看着他咄咄逼人的眼神,我有些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11.
一日,我到班级的卫生区内巡视.当我走到石山后面时,听到石山前面两个同学在谈话:"昨天咱们组卫生打扫得不彻底,被政教处扣了分,惹得‘尖嘴大公鸡'又发了一场大火.""嘘,小点声,被‘老板'听到了,你又免不了挨一顿‘啄'."听声音我就知道这是我班的两个同学.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背后给我起外号!枉费我平日对你们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上的女生开始流行"密码本",与其他文具相比,密码本的价格相对昂贵,这一点让不少女生爱而不得。一天早上,早读还没开始,丝丝满脸焦急地找到我:"杨老师,我的密码本被人偷了!""别急,仔细想一想,会不会忘在家里了?"我一边安抚一边告诉她:"‘偷’和‘误拿’的程度不同,可能是昨天放学值日生打扫教室误拿了,  相似文献   

13.
一天,刘财主雇王二帮他开垦一块边长为30m的正方形菜地,事先他们协商活做完后支付10两银子的工钱.结果吝啬的刘财主改了主意:“我想把这块菜地改造成面积相等的三块菜地,如果你能完成任务,我就给你再加5两银子,如果完不成,你就别想得到那10两工钱!”  相似文献   

14.
怀特的单子     
李荷卿 《小火炬》2012,(7):78-79
如果不是看到写在纸页上方的那些红色大字——“别忘了”,我是不会捡起那张纸的。因为,那张纸已经被很多人踩过了,上面印满了肮脏的脚印,而且,它躺在走道上,我必须将身子斜伸出课桌才能够到它。不过我很好奇。别忘了什么事?那张纸厚厚的,像明信片一样,也像明信片差不多大。在那三个大红字“别忘了”的下面,还用铅笔写看三行小字:  相似文献   

15.
<正>拜读了《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年第7期张久明老师的《让学生真正爱上背诵》颇为欣喜。"背诵"这种自古至今都有效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得到重视,但张老师的部分观点我不能苟同,现以苏教版二下的几篇课文为例,和张老师商榷。张老师的观点一:"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喜欢背书,就是觉得‘太麻烦了',有学生写‘听到妈妈叫我背书,我就像头大了一样'。背诵的内容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程度,怎么能让他们喜欢呢?所以,对背诵的内容,应该允许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默.'"接着,我又具体介绍了我国公民"沉默权"的法律依据(宪法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和我国司法界对公民"沉默权"目前还存在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是门科学,然而,当它被结合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时,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有一次,清朝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看见一位农夫肩上扛着锄头,就问身边的大臣张玉书:"这是个什么人?"张回答道:"他是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玉书顺口答道:"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18.
原来如此,那如果主人给斯纳贝尔喂饱‘牛磺酸',他就不会想吃我了。鼠小弟美滋滋地想。你快下来!你难道不怕我吃了你?大白猫斯纳贝尔大喊。鼠小弟斯图亚特却在大白猫脑门上得意地说:哼,我就是不怕你。你真的不怕?斯纳贝尔怀疑地问。  相似文献   

19.
作家萧乾因在一篇文章中使用"残废"一词称呼残疾人,一位残疾人读了文章后,给萧乾来信说:"你在文章中用‘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一个失去左臂左腿的人,但我并不是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且卖着你写的书.我有残疾是事实,可我是否就废了呢?中国成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难道你没有看报?没有注意到‘残疾人'三个字?"萧乾意识到自己的文章用词不妥,也被这位残疾人的信深深打动了.于是,他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短文,向这位残疾人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20.
童言稚语     
(一)昨天,我在赶往学校的路上,忽然听见身后有一男孩急促地喊:“张老师,张老师!”我听了,连忙跑到他身边,问:“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小男孩歪着头,笑着说:“张老师,早上好!”(二)我到一年级去监考语文。快要交卷时,一个小女孩用力地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piāo’字怎么写?”我想了想,说:“这个字———老师也不会写。”小女孩听了,大惊:“你也不会写,怎么当老师?”童言稚语$湖北武穴田镇小学@张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