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镜反思法是心平健康学病因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是通过得病规律,研究病因的方法。此种方法是心平健康学查病、调病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通过万事万物的比类,把人们犯病的规律当作镜子,找出得病的缘由,以便有效地解决它,这种方法对那些有规律的犯病和因某种事物作用能够产生轻重变化的疾病的调治,  相似文献   

2.
心平健康学的发展与其它的科学一样,经历了种种坎坷,正是这种种坎坷,使心平健康学这棵幼苗茁壮成长起来。从最早的“恨别人自己疼”的简单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今天较完善的调治理论及方法。运用心平健康学调治各种疾病,需要把自己以前和现在不自然、不平衡的所说、所想、所做,进行分析反思并重新认识,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分析的深度,对于治病效果,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的心平健康学,是以反思具体相关事件来调病的,即以把事想开为主,有些学员的病确实好了,也有的学员病没有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将病因解开,所以效果自然不理想。在…  相似文献   

3.
心平健康学是一种以自我心理调整、自我疾病调治为主的保健方法。所以学习心平健康学,首先要同自己结合。同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同自己的疾病结合;同自己的弱点结合;同自己的逻辑观点结合;同自己的性格、秉性结合;最根本的是要同自己那颗心结合。  相似文献   

4.
王中平 《健身科学》2005,(11):16-17
阴阳是中医辨证的总纲,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失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调整的方法有内治和外治,而阴阳平衡是调治的目标。我经过多年对中医内因理论的研究,延伸、发展出一套消除内因,达到内治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称它为“心平健康学”。“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  相似文献   

5.
我是《健身科学》的忠实读者,尤其喜爱王中平老师的《心平健康学系列讲座》,每篇文章都认真阅读,后又购来教材学习,这是我对心平健康学的一点点理解和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改善心态是重获健康的关键心平健康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它的生发点是“百病皆由心生,百病更须由心解”。基于人的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心平健康学认为:心理调节对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摸索到了“心结不解”,光靠吃药、打针等外在的治疗方法不能彻底根除疾病的规律,找到了许多疾病不能彻底治愈的内在原因。心平健康学是研究人…  相似文献   

6.
心平健身球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们讲解了心平健身球的作用、原理、方法和步骤,这次我们来说说在揉球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解答大家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6月底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大会的论文集收集了37篇心平健康学用心理调治疾病的相关论文。王中平老师在大会上做了“中医心理病因与治疗的新思路”的专题演讲,会中王中平老师与中医前辈就中医心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大家了解、认识了心平健康学。下边是王中平老师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学习心平健康学使我们知道了,人患病是所存信息作用的结果,若想祛除疾病、心身健康,就要对自己原有不合于自然的观点、逻辑进行一次变革。使自己那颗心趋向坦然、合于自然、回归平常。心平健康学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心平健康学的实践者。下面我们对如何学习心平健康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探讨,愿它成为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心平健康学除了有系统的理论学习,还有专项学习。在心理调治心脏专项病学习班中,经过心理调治,许多学员在心脏病好转的同时,膝盖的病症也有所缓解。如:有的学员原来有下蹲、行走困难症状,经过心脏调治后自然减轻。而在心理调治膝盖专项病的学习班中,许多学员在膝盖病变好转的同时,原有的心脏病症也得到改善。通过研究疾病的心理规律,发现心脏和膝盖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心脏的最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传输物质时所需的动力,人体由心脏向全身传输物质时,心脏提供初始的动力,而由全身向心脏传输物质时,则要靠膝…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健身科学》第十期上刊登了“心平健康学与人体耐寒”一文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广泛兴趣,人们纷纷来电咨询与耐寒有关的方法和具体问题。我们非常高兴读者能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调整身体,并对大家关注较多的一些问题给予回答,以便共同学习。一、寒冷对健康有害还是有益?到了冬天人们为保护自己,采用了多种外在的御寒措施,如穿棉衣、使用各种取暖设施,如暖气等。但感受风寒后,还是常引起感冒发烧。同时寒冷天气也会加重各种病症。心平健康学认为:残酷环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冷可以把人冻病,但同时这个冷环境也能锻炼人…  相似文献   

11.
金手指点评     
嗨———,大家好,“金手指点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一起打开“百宝囊”———读者来信箱,访问一下新朋旧友。福州市台江区的朱景满先生来信说:“我坚持订阅中老年《健身科学》已经有很多年,并且从中受益匪浅。我对王中平老师的‘心平健康学’尤其感兴趣,但仍感未入门,特别是在实践的指导运用上掌握不好,至今还在受某些疾病的困扰,恳求得到贵刊的悉心指导,另外,我还想问前列腺增生、白内障如何调治。”感谢朱先生对我刊一如继往的支持,但是关于“心平健康学”方面的知识,我们跟您一样都是学习者,可不敢给您做什么指导,如果您想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
齐大鹏 《体育科研》2007,28(2):81-8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健身球课程的喜爱程度和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及分析,对健身球的锻炼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健身球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高校开设健身球课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是我们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有很多同志为发扬祖国的中医事业而勤奋地钻研,这里我和大家一样也正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长期以来,我们所研究的心平健康学,提倡的是心理健康。即病从心起,心理影响生理,因而人的每一种不良情绪、每一个执著的观点和各种不自然的想法,都将导致人体内气血的不良运转,以至于给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带来病变。由此看来,人体内气血的运行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关于这一点,心平健康学理论和中医理论提出的百病皆由心生的观点,颇有相同之处。但在…  相似文献   

14.
以悟治病     
学习心平健康学对社会能起到平衡、稳定的效应,它与一般的治病方法不一样,需要自己能进入治病的状态。有的人说我想了那么多事,为什么病没好?因而对心平健康学产生失望情绪,又去找新的方法。心平健康学是一个新的学科,也有逐步深入的过程,需坦然地面对。不足的地方要继续研究、不断完善。我们最初治病时以参事为主,大家把引起自己着急、生气、害怕的各种事写出来,有的人想到后病好了,也有的人想到了,但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事虽然想  相似文献   

15.
人到中老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是自己的享受,而且是子女和亲友的福气,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就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生活的中心.对心平健康学多年的研究让我感受到,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直接相连,一个平静的心情,一种平衡的心态,不仅可以预防少得病,而且可以治疗已患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心平百问     
咨询热线:010-84482076一问:学习心平健康学有什么益处?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了,所以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疾病多种多样。有病就要上医院,但医生能治好你身体上的病,却无法告诉你致病的深层心理问题,打不开心中的结,执“迷”不悟,你就无法彻底摆脱病魔的威胁。反复出现、纠缠不断的疾病令患者苦不堪言,学习心平健康学后,你就能掌握“心平气和”地想开疾病的方法,从而为自己开辟出一条通往健康之所的捷径。第一,您自己就是大夫,就可以开“药方”。身体什么部位出现不舒服症状,用定向规律来查找病因并进行自…  相似文献   

17.
腿痛怎么办?     
读者常打热线电话说:心平健康学的理论很好,很想学会这种方法,但自己能学会吗?为便于读者用这种方法给自己治病,我以后要多写一些给患者咨询时的病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再参照《心灵的潜能》一书中的治病规律,运用心平健康学给自己治病。  相似文献   

18.
心平健康学的参悟,是以心平健康学的五条基础理论为核心,以自然力平衡论为主导来进行的。从人体患病的根源讲,前三条理论是人体患病的因素与来源。针对前者,第五条理论则是祛除疾病根源的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人理解程度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差别。这和我们每个人的悟性,也就是参悟深度和细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考和醒悟的意思。反参的本意是将过去事物中不自然的想法、不平衡的观点,用现在平静的心情去想开。用现在的想法回忆过去,能反过来想、辩证地想、自然地想,目的是将残留在体内的不良信息,也就是病祛除。有些人…  相似文献   

19.
健身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它可增加少年儿童双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和智力发展,活动量可大可小,既可单人玩,又可多人玩,更能在群体游戏中使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健身球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并列举了常用玩法。  相似文献   

20.
身边的老伙计们健身方法有很多种,而我情有独钟的是玩健身球。说起我玩健身球的历史,要追溯到30多年前。1976年春天,我患了一场大病,当场昏倒在工地上。医生诊断为严重风湿性心肌炎,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依然脸黄肌瘦、心律不齐。出院后,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