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教学要注重把太极拳文化贯彻其中;要注重太极拳运动感觉、太极桩功和太极拳单势动作的静力练习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要注重太极拳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贯彻在太极拳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太极拳“慢拳快教”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适当运用形象的太极拳的口诀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官铁宇 《精武》2013,(18):134-135
通过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到医科院校太极拳必修课中学生常见错误有:基本身形不正、步型步法不清、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动作节奏不稳。通过对以上常见错误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如下对策:教师注意示范点与面的多样性;加强学生太极拳基本功练习;教师在传统的套路教学中,加强太极拳相关理论知识介绍;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太极拳的感官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工程院校太极拳教学中的理论和新的经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理念,不仅使学生轻松准确掌握了太极拳技术动作及其实战用法,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准确的理解吸收拳法理论,同时增强了自学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而且又激发了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兴趣,为学生长期坚持太极拳练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析初学太极拳的外形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动作比较复杂,经常伴有转体和改变方向,使初学者往往手脚不能兼顾,很难形成完整的动作技能。文章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对初学者首先要加强脚步练习、路线练习和规格练习,即注重外形教学。只有加强了外形教学,才能为高级阶段的重“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和受众面,使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推广、传承,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表明:太极拳运用背景音乐能改善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态度。在被调查者中,喜爱太极拳者由31.3%上升至66%。原喜爱程度为“一般”或“不喜欢”者,则分别由49.3%、19.3%下降至26%和6.9%,说明在太极拳的演练中配以优美、舒缓的符合太极拳意境的背境音乐,是实现普及太极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建议:重视太极拳教学,在太极拳教学中,应配以优美、舒缓的符合太极拳意境的背景音乐。  相似文献   

6.
在新编高中体育课本中,二十四势太极拳做为必修内容被编入教材。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国家体委1956年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练习者可整套练习,也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某一单式或分段进行练习,二十四势太极拳全套动作分为八组,包括“起势”和“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内容除了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仆、虚、独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教学四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促使学生尽快熟练的掌握太极拳教学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采取科学而适当的教学方法授课。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先练“走”后练“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步法的进退和周身的稳定程度,两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求腿部动作要正确、灵活、稳当。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重心移动,脚放的位置、腿弯屈的程度、重心的移动和两腿的虚实变化都与整个套路动作的前后衔接密切相关。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先练“走”,“走”即为步法练习。太极拳最基本的步法包括前进、后退…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以聊城大学为例,对太极拳公选课的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和动机学习太极拳,积极性较高,且选课比例女生多于男生,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技能,对太极拳教学给予肯定,并能对太极拳的练习作用和意义能给予正确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太极拳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并为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学习太极拳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对与比实验。结果得出在刚学习太极拳套路过程中加强套路攻防含义练习,复习提高阶段重视太极拳的精髓"意气"练习,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为学生今后继续练习太极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并运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剖析了太极拳动作要领“沉肩坠肘”的理论涵义,研究和实践表明“沉肩坠肘”动作要领可理解为,练习时肩部关节放松、下沉,胸背撑开,并有意识地使两肩胛骨向外横撑有相合之力,在保持肘窝拧裹向上的同时,肘尖下垂,不可外翻。通过对内涵和外延的剖析和理解,可以很好的对太极拳的教学和练习提供多学科的理论依据,领悟太极拳动作要领“沉肩坠肘”的内涵,使教学者和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拳理。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与音乐相结合,更好地彰显太极拳的自身魅力,突出太极拳特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对太极拳和音乐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吻合是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重要内因;太极拳与音乐结合对太极拳演练有积极效用。在此基础上对选择太极拳配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峨眉“环禅道”太极拳是曾庆宗先生在广泛吸取各家武学精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传统哲学以及武学理论所创编而成的新型太极拳类。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将峨眉“环禅道”太极拳的内涵特点与体育院系武术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分析得出其进入体育院系武术课的可行性因素主要有:符合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符合当前高校特色办学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峨眉“环禅道”太极拳是优秀的课程资源;教材师资等客观条件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考察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的作用,为太极拳作为中老年人适宜的锻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太极拳晨练的中老年人进行访问,并记录相关的结果.研究结果: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功能比不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要强.因此,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比不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的心肺能力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杨氏十六式太极拳是我国于近年推出的又一新的普及太极拳套路。它的套路结构动作更加简洁、易学、易练、易记,更加符合于当今的生活节奏。文章针对高校普通大学学生的身心特征,运动需求特征,结合十六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学练太极拳兴趣的方法探究,采用多种灵活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能力和自我锻炼的自觉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1级2个女生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无配乐的常规教学”和“应用音乐的教学”实验,分别从学生学习动机、注意程度、满意度、技能成绩等方面,分析音乐的应用对太极拳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音乐的应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学生可以更清晰的记住动作名称及顺序,增强演练时的节奏感,提高了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得以丰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练功兴趣,提高练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消除疲劳,调节心境。总结出有效把握选配音乐伴奏的时机与时间长短,以及音乐和口令的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相似文献   

18.
武术游戏的创编和应用对武术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创编中不仅要遵循普通的教育原则,也要根据武术自身的特点来创编。文章根据自已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总结出几条武术游戏的创编原则及几点思考,为一线武术教学者创编武术游戏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音乐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实验法,对福建农林大学2008级2个班共8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验结果证明,音乐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效果明显,净化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呼吸,在学习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健美操课程中实施"组合型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教师跟音乐分解示范——再完整示范——讲解——小组自练、自编——各小组进行表演的教学程序。"组合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心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