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变迁表现为:其概念从技术理性取向转为探究合作取向;认识论基础由教师是知识的消费者转为教师是知识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基础由教师生涯阶段理论、教师知识分类理论转向教师实践知识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以及成人学习理论;文化基础由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转向合作文化;组织结构从分离、互不连贯转向持续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一问题,技术理性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研究普遍缺少对教师个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内部环节的准确认识,而教师专业洞察力的相关研究弥补了这一缺失环节。专业洞察力刻画了教师在课堂情境的当下从个人知识到实践发生的内在机制,可以作为思考教师发展的关注点。分析教师专业洞察力的内涵,梳理专业洞察力三个互相嵌套的流程,即选择性注意、基于推理的理解和根据学生的理解决定如何回应,对“教师个人知识如何转化为课堂实践”给出了系统性的解释,并提出了发展教师专业洞察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金星 《辽宁教育》2012,(1):49-50
对教师个人知识的研究是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在理解教师个人知识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师个人知识建构途径,对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个人知识建构的途径:通过学习建构个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建构个人知识;通过教育研究建构个人知识。  相似文献   

4.
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国外教师专业发展新取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教师发展从实体思维范式逐渐转变为实践思维取向。这具体表现为:在教师发展目标上,从关注客观知识转向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师发展内容上,从关注纯粹理性到重视教师的情感之维;在教师发展资源上,从关注外部资源到重视教师的个人生活;在教师的发展场所上,从忽视到关注教师的工作现场。这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个人知识管理就是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对个人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汲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在地理教师教育领域里,知识管理应更多地转向地理教师的个人理论,即地理教师经由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材上的公共…  相似文献   

6.
坚持"实践取向"是教师培训的必然诉求.当下的乡村教师培训虽力图体现实践取向,但与"实践取向"的真实意蕴存有偏差,致使运行中出现"去乡土化""经验性""外铄性""技艺化""唯认知论"误区,客观主义取向的教师知识观、理论中心取向的教师实践观、城市中心主义文化取向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模仿复制论"是其根源.现实超越可基于乡村教师专业特质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的"乡土素养",以乡村教师个人知识为架构通过视界融合之力促其成长,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与融合提升乡村教师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 个人知识管理就是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对个人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汲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在地理教师教育领域里,知识管理应更多地转向地理教师的个人理论,即地理教师经由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书本、  相似文献   

8.
将教育实践反思渗透在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实践反思的价值取向包括理论取向、技术取向以及实践取向。理论取向认定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根本;技术取向强调师范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实践取向注重培养师范生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和临场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师范生要正确把握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把实践取向作为教育实践反思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方知识观经历了从知识本体论向知识认识论、从知识认识论向知识价值论的两次重大转变,其中每一次转变都对教师知识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让人更深入地认识教师实践知识的本质,而且使人更明确教师实践知识的价值取向,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取向,以教师反思为动力的取向,以探寻实践知识的意义为根本目的的取向。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个人理论研究视角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实践最终体现为教师个人的教育活动,真正影响教师行为的是教师个人关于教学的观念和法则,即个人理论,而不是普遍抽象意义的教育理论。目前学术界主要从观念、知识、智慧三个视角探讨教师个人理论,以此分析教学行为背后的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个人数字图书馆与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论述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分析研究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和服务功能,总结出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它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增强个人竞争力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2.
个人陈述     
《海外英语》2012,(10):23-23,62
个人陈述,也就是自我介绍。是面试或应聘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个人陈述做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个人陈述应该包含哪些信息?有哪些注意事项?不妨来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13.
The overarching purpose of this treatise was to develop a means by which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existing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and to guide future explorations in this domain. Specifically, using the metaphor of a river system, we advance a framework into which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of learning can be positioned. We began by articulating nine principles of learning shared by divers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The primary focus of our analysis was a framework with four dimensions of learning (i.e., the what, where, who, and when) in continual interaction constituting the products and processes of learning. Based on these common principles and the interactive dimensions, we offered a definition of learning. Finally, we used three cases drawn from real-life experiences, and representing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the what, where, who, and when dimensions, to illuminat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utility of the topographical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forwarded.  相似文献   

14.
N. Mukunda 《Resonance》2007,12(12):58-73
  相似文献   

15.
16.
《Resonance》2005,10(1):93-96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failure as explained in theories of frustration, learned helplessness, reactance, attribu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Samplings of relat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cited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s well as educational practice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1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深刻革命。而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需从理性上进一步了解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把握好素质教育与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全面发展的关系.建立并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