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玥 《华章》2013,(27)
英国是一个在近现代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英国自从光荣革命后,确认了代议制民主,其政治现代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引领世界各国不断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所谓政治现代化是指国家政治权威的世俗化、理性化;政治参与的广泛化,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分化。英国的政治现代化特点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中的以发明创造为手段的合理谋利精神,政治上以渐进的变革为形式的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对殖民地灵活、务实的管理方式。英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对中国以及其他世界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同样有着深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文明主潮流。然而,由于对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的认识和判断上的失误,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的适当方式,从而不但生产力发展与资本主义拉开了差距,更重要的是与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偏离。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和威力,根本上在于它是使中华民族自觉地、主动地汇入世界历史,使社会主义中国回到世界文明主潮流的历史运动。  相似文献   

3.
汉冶萍公司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来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在具有现代化意识的领导群体的主导下,自上而下完成的。中国的现代化却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由地方官员主导开始的。这样的现代化没有国家的整体布局和宏观指导,人为因素太强,因此,不仅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反而加强了地方的实力和与中央政府的离心力,为后来的地方分裂和军阀割据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转折点。作为率先走上现代化国家之路的英国,在法治方面同样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在17世纪革命以前,国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过英国革命一系列人权法案的颁布尤其是“光荣革命”中《权力法案》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的人治状态而走上法治化道路。研究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对于建立法治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伟大发展道路。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和东方社会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合理谋划的实践之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之路,是和平发展的实践之路;在价值逻辑上,打破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丰富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的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带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为非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统治集团对现代化的价值判断尤为重要。近代日本统治集团,选择“富国强兵”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现代化的重点单纯放在了经济和军事上,把政治现代化完全置于经济、军事发展的从属地位。在实行代议政治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行政权和军权的作用,使本应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政治走上了法西斯之路,最终断送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与现代化交织在一起,大体经历三大浪潮.中国在西方殖民帝国坚船利炮和商品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卷入全球化中,开始了现代化的艰难探索.直到全球化第三个浪潮,中国才真正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之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应善于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其中、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市场体系,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主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是摆在许多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是一条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的走出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既恪守正道又开拓创新、既彰显民族性又包含世界意义的现代化之路。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辩证逻辑,是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权宜应变,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要与本国的国情和文化相适应,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土壤和基本国情,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代英国走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其治理变革以不断做增量的渐进模式、间接控制与软性治理、多元共存的权变做法为主要特征,通过有秩序的改良和有节制的政府参与来实现。英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根源于英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将之结合起来的法治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之路是与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是一条与我国的法治基础、制度框架和文化思想相结合的独特之路,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任重而道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艰辛探索,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艰苦奋斗,最终找到了适合自身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在其经济、文化、军事等逐步的渗透下,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并被动地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新体系中,由此开启了被动向西方学习的早期现代化之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经验,经过近百年探索,终于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不仅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整体推进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拓宽了世界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提出了不同于英国-美国的商人阶层主导式现代化、法国-德国-日本的官僚体系主导式现代化,俄国-中国以及很多后发国家走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政党中心主义。在理论上,政党中心主义将是对长期主导国际社会科学的国家中心主义、尤其是社会中心主义的挑战。在国家治理层面,本文提出发展道路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12.
张郭 《滁州学院学报》2011,(6):33-35,56
美国提升与埃及和伊拉克外交关系早在罗斯福时期就已经酝酿。主导中东既是美国领导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美国提升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战后中东阿拉伯世界的呼声与现实要求,使美国提升与中东的外交关系成为可能;英国在二战后的实力不济也为美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外交机遇;中东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驱动美国提升与中东外交关系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不能离开世界历史进程搞“地域性”的现代化,而必须在融入“世界历史”进程中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中国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利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肯定”因素,在积极参与全球化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中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 ,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一股不可阻逆的潮流。全球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民族、国家、地区的界限 ,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渗透 ,深刻地影响着 2 1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 ,也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深化 ,另一方面也为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应顺应这一历史趋势 ,作出积极的战略抉择 ,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以革命史的范式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根据,遭到了挑战。文章从现代化的角度考察其历史根据:现代化的全球性和不可避免性,使新中国无法脱离世界现代化潮流这一世界历史运动的主旋律;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失败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伟大成就与蓬勃生机。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新中国唯一自觉的选择;现实的阻碍现代化因素进一步扩张的反现代化力量的存在,使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根据的现代化分析,有助于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工科专业群,如何响应新工科需求,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未来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关键。本文从国际视角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电气电子信息相近专业设置,以这三个国家的七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探究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特色,最后总结了我国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01《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与英、美、日三国分别进行了修改通商条约的谈判。在谈判中,英、美、日三国谈判代表分别提出了保护其在华知识产权的要求条款。清政府谈判代表与各国代表讨价还价,在保护外国在华知识产权问题上,尽可能地保障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最后达成的1902年中英商约、1903年的中美商约、1903年中日商约分别规定了对外国在华商标、版权和专利权进行保护的原则和办法,但又照顾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在于通过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全面确保教育中人的现代性增长。从其内涵特征来看,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决策导向分析框架下,从构建的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得分为74.56,在世界主要的60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处于准教育强国的前列。基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低投入、高产出"类和"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综合判断,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硬实力建设应借鉴同类型教育强国经验,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聚焦教育过程性指标监控和教育产出性指标提升;在软实力建设上应坚持"绿色协调"、"不唯速度"原则,坚定走中国式教育强国新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应着重激发国家高等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革命史的范式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根据,遭到了挑战。文章从现代化的角度考察其历史根据:现代化的全球性和不可避免性,使新中国无法脱离世界现代化潮流这一世界历史运动的主旋律;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失败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伟大成就与蓬勃生机,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新中国唯一自觉的选择;现实的阻碍现代化因素进一步扩张的反现代化力量的存在,使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根据的现代化分析,有助于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政治环境和中国自然环境的双重约束之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已经无法复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必须探索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模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成果和建设经验的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