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朔州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投巨资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年来,全市新建、改建农村高标准寄宿制学校232所,总投资达到8.2亿元。朔州市从2005年开始,提出要抓好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优化义务教育总体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治本之策。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了责任状。  相似文献   

2.
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作用。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我认为,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的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简称为教“育三农”问题)。一、实“施三个工程”,加快农村学校建设步伐解决教育“三农”问题,前提是建设好农村学校。如果农村学校功能设施不全,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改善,那么,教育“三农”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1.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需要。我州虽然实现了基“本普九”的目标,但与全面“普九”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仍有部分危房存在、初中学位不足、初中辍学率偏高。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程度,巩固“普九”成果。二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需要。目前,我州村平拥有小学0.9所,有一师一校的村小和教学点525个,23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568个。由于学校设置分散,办学规模过小,使得投入成本加大,办学效益不高。实施农村寄宿制...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寄宿制学校大量涌现,寄宿制也开始成为众多学者和人们热烈讨沦的一个活题。王景、张学强针对寄宿制学校资金投入、学校管理及学生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行相应的配套体制改革,确立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保靖,抢抓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机遇,全县29万人上下一心,高标准规划,大手笔运作,全速推进此项工作。三年共投入资金4078万元,改造危房30156平方米,完成37个项目校的56个建设项目61550平方米的新改扩建校舍任务,动活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棋子。请看——2006年11月28日一天早,随着吕洞山区葫芦中学新建综合大楼工地上立放的倒计时牌的搬出,标志着国贫县保靖历时三年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正式出色交“卷”。“全州所有农村寄宿制学校都要像保靖这么搞!”这是州长杜崇烟在全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5.
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丰富其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很难达到学生对寄宿生活文化的预期要求。要加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6.
考察寄宿制学校利弊需要分清两类问题,一类是由“寄宿制”自身性质所导致的问题;另一类是在特定背景与环境下引发的问题。从寄宿制学校自身来说.其有利有弊,不能从绝对意义上说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孰优孰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受教育者的上学成本增加、农村学校撤并缺乏程序公正、寄宿制学校软硬件建设较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谨慎撤并低年龄段小学,防止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对已经在运行的寄宿制学校,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投入、完善寄宿条件、加强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赵沁平在全国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研讨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管理工作。这次中央投入100亿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制定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工程”项目的各级管理机构、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皆提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和经济意义上。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儿童心理发展、学校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建设等维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和政策支撑是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关的教育法规标准体系、科学的布局、教师交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当前的学校建设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学校设施不足、师资队伍不强、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软硬件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资金匮乏,教师的生存环境不好,学校管理不力。要走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困境,应努力从国家政策制定和财政实际支持方面保障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配置的完善;努力从学校制度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方面,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村学校作为地区的文化中心,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学校通过加强与当地农村的文化对话,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传递与创新以及现代文化的引入、传播和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从而优化农村文化场域,提高村民文化自觉,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有效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乡村学校发展的内在诉求,乡村学校的振兴离不开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反思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寻求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学校文化的内涵整体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外显文化的凸显弱化了内隐文化的意义;现代文化的"移植"遗失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文化的"离土"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建构;工具性文化的强化忽视了人文性文化的价值。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强调内涵建设,促进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的共生;立足地方实际,追求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共生;尊重学生地位,呼唤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的共生;回归教育本质,寻求人文性文化和工具性文化的共生。  相似文献   

13.
城乡教育一体化对乡村学校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学校要坚持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乡土文化特性和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当前乡村学校文化存在着升学的意向追求与现实可能,片面教学与完整育人,移植城市现代文化与传承乡土传统价值,离乡脱农与留乡为农,发展普通教育与提供职业技能的困惑与纠结。乡村学校文化要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筹原则,明确新的价值取向:提高乡村学生基础素质与培养合格公民,培育乡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满足其多元发展需求,服务于城乡教育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和问题,其中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文化赋予了村民生活以意义、乡村社会以秩序,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对信阳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消解,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两难困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信阳乡村文化发展路径:一是形成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合力,共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推进信阳乡村文化价值重建,实现历史价值、当代价值、未来价值的连通;三是挖掘信阳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自尊;四是推动信阳乡村文化现代转型,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优秀文化认同教育入手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的内在要求,而回到相似的历史经验中寻求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则是其重要路径之一。梁漱溟等人将中华文化的根基搁置于乡村社会进而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推进乡村建设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其为鉴,在国家倡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当下我国的乡村建设一要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强化文化认同教育、寻求乡村文化自信困境的突破;二要着力培养“扎根乡村”的教师,为乡村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在立足于中华文化根基下理性对待他国乡村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选择与文化定位一直是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在社会转型加剧的背景下,学校文化路向的迷失与选择的困惑越来越显著。学校文化路向的叩问旨在展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选择危机,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自主性,确立主导性的文化追求与文化使命;学校文化的重建与选择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与现代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价值体系;学校文化的发展应清楚地认识自觉与自然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力求将学校文化自然地融入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农民娱乐生活单调、文化事业经费不足、文化设施落后陈旧、文化队伍建设薄弱、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等问题。农村文化需求呈现出对娱乐休闲的需求、对科学与教育的需求、对现代信息化的需求、对社交活动的需求等层次。应从完善农村文化建设体系,发展农村经济,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坚持科教兴农政策,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入手,解决当前农民对文化的迫切需求与文化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对乡村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影响着乡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得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加强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一是要建立共同愿景,培育共同价值观;二是要建构教师文化,生成乡土情怀;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养成文化自觉;四是要根植乡土文化,形成学校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是一个从传统文化向苏区文化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央苏区建立文化教育领导机构,通过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开展文化建设具体工作等。乡村学校是教育儿童读书的地方,是推进儿童家庭、学校四周乡村文化建设的场所,所以成为当地文化的中心。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中具有丰富知识的领袖,具有提高乡村文化的社会责任,因此成为苏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乡村运动的中心。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样不能忽视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