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术发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6):19-22,55
古人事死如生。死者在生的时候喜爱乐舞,死后人们即以乐舞献祭。这种以乐舞为主要特征的祭祀活动我们称之为乐舞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考求了古文字材料中所能见到的乐舞祭,计有異,翟,翌,禴和彡五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代乐舞艺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宫廷乐舞不仅规模庞大,表演更是精湛绝伦,宫廷乐舞具备独特的政治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宫廷乐舞关照下的唐代宫廷雅乐乐舞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统治者稳定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讲述乐舞在三大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使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了乐舞的魅力所在、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闫盼盼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64-65,68
唐朝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乐舞尤为辉煌。雄厚的国力成为宫廷乐舞繁荣的强有力支撑;相较宫廷乐舞这股庞大的洪流而言,民间乐舞如潺潺细流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本文借助全唐诗指出,乐舞作为一种资本,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并成为部分人谋生的手段,而这正是唐代乐舞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乐舞从原始祭祀到西周的制礼作乐,再到春秋战国的礼乐思想,经历着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和封建关系三个阶段性的历史意识向度。文章主要研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体系下的乐舞流派及其乐舞思想的承变实质,为考察古代乐舞史的溯源与继承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是汉代乐舞繁兴的必然结果,它随着乐舞的繁兴而产生,并成为继“诗”、“骚”之后中国文学史又一新诗体。汉乐府诗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诗歌体式、语言容量和表现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汉代文人的注意并开始模拟它们,将它们引进文坛,为后世多种诗体特别是直接为五言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是中国古代宫廷的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意识形态输出和传播的工具之一。对于中国古代宫廷乐舞的衰亡,首先就中国古代宫廷乐舞作中国古代为宫廷的产物来说,由于中国古代宫廷的灭亡,宫廷乐舞作为它的文化载体自然也就没有了栖息之所。其次,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未能在封建王朝灭亡前夕脱离宫廷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传承下来。宫廷乐舞的衰落不仅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它的背后更是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杜甫乐舞诗对白居易影响很深,白居易乐舞诗在学习杜诗时也体现出不同之处。他们都描摹乐舞、反映现实;感时伤世、寄寓感慨;即事名篇、自创新题。杜甫崇雅鄙俗,用粗笔勾勒乐舞,其乐舞诗中充满悲情。白居易用工笔细描宫廷乐舞与俗乐俗舞,崇雅兼爱俗,诗中感情以乐为主。  相似文献   

10.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走向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支主流。中国民间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其深厚的影响。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舞蹈《酥油飘香》为例,通过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题材的表现形式、作品的语言、作品的结构等方面。论证了中国民间舞蹈创作多元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全世界苗族最为集中、苗族文化最为典型的地区。这里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苗族舞蹈,这些舞蹈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对贵州苗族舞蹈进行审美探讨,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侗族芦笙舞是侗族原生态舞蹈的一种,保护好原生态民间舞是发展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所以,保存原生态民间舞蹈具有文化意义、经济价值和发展当代我国民族舞蹈的基础价值.为此,笔者依据所掌握有关侗族原生态芦笙舞舞蹈的信息和材料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在保持其原...  相似文献   

14.
在吴文化背景下,透视中国古典舞、江南民间舞、昆曲身段等方面的精髓,探讨其形态,从而通过古典舞蹈的发掘、昆曲身段的提纯、吴地民间舞蹈的运用等,再以当代舞蹈的审美观来进行舞蹈形态的体现与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民间舞蹈的"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祭祀仪式、风土人情、节庆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蕴涵着民族的审美,它是民族审美的物化,更是生命力量和内在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赣南采茶舞是赣南的主要舞种之一,是在地方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蹈表现形式,其综合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歌舞,异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独树一帜、别有风味的“单袖筒”是赣南采茶舞中的一大表演技巧。文章从“单袖筒”的形成、风格特点、发展创新以及今后的走向来加以论述,旨在弘扬客家文化,促进、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赣南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7.
舞蹈艺术目前的分类模式多元而混乱,应该按照以风格和流派为依据的分类原则,将舞蹈艺术分类为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这种分类模式涵盖了舞蹈艺术的各个品种和流派,便于从整体与局部上认识舞蹈艺术,也有利于舞蹈艺术的教学与普及。  相似文献   

18.
舞蹈,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为媒质的存在方式、呈现方式,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号称"艺术之母"。它在人类创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历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了解、认识民族舞蹈对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精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唱享山西》中舞蹈编排既继承了山西民间舞蹈的元素,又对一些民间舞蹈进行了创新。《唱享山西》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紧随音乐的创新而创新,具象元素意象化,民歌内容意境化。  相似文献   

20.
汉魏西晋北魏时期,洛阳作为都城,人文荟萃。当地除了盛行一般的歌舞,还盛行百戏。百戏指杂技、魔术、武术、游戏之类,又称为散乐。这些活动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以及审美愉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