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唐代乐舞艺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宫廷乐舞不仅规模庞大,表演更是精湛绝伦,宫廷乐舞具备独特的政治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宫廷乐舞关照下的唐代宫廷雅乐乐舞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统治者稳定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诗、乐、舞的交融缔造了中国诗歌这朵奇葩。无论是《诗经》还是《九歌》,无论是《乐府诗集》还是唐诗,无一不打上了乐舞诗的烙印。乐舞诗的发展渐渐走出祭祀的束缚,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因之,娱乐性得以更多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文术发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6):19-22,55
古人事死如生。死者在生的时候喜爱乐舞,死后人们即以乐舞献祭。这种以乐舞为主要特征的祭祀活动我们称之为乐舞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考求了古文字材料中所能见到的乐舞祭,计有異,翟,翌,禴和彡五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杜甫乐舞诗对白居易影响很深,白居易乐舞诗在学习杜诗时也体现出不同之处。他们都描摹乐舞、反映现实;感时伤世、寄寓感慨;即事名篇、自创新题。杜甫崇雅鄙俗,用粗笔勾勒乐舞,其乐舞诗中充满悲情。白居易用工笔细描宫廷乐舞与俗乐俗舞,崇雅兼爱俗,诗中感情以乐为主。  相似文献   

5.
闫盼盼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64-65,68
唐朝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乐舞尤为辉煌。雄厚的国力成为宫廷乐舞繁荣的强有力支撑;相较宫廷乐舞这股庞大的洪流而言,民间乐舞如潺潺细流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本文借助全唐诗指出,乐舞作为一种资本,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并成为部分人谋生的手段,而这正是唐代乐舞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映象》看中国民间乐舞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舞集《云南映象》是母体(原生态)乐舞,母体乐舞是传统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化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西域文化关系颇深,就西域乐舞对其创作的影响而言,就不仅只是表现在这些乐舞作为题材出现于其作品之中,更重要的是在李白的创作构思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诗歌结构与乐舞的层次演进;二、不主故常的气势基调;三、“客旅化”意识的凝结与展现;四、突破与创新。本文正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究李白与西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音乐舞蹈是古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据史料记载,我国的乐舞文化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中,汉代乐舞堪称奇葩。与先秦乐舞的静穆和盛唐乐舞的华丽不同的是,汉代乐舞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大多是雄健有力、昂扬自信、生机勃勃,展示着实现了大一统政治局面之后中华民族万象更新的大日寸代气魄。它以极大的包容精神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形式及风格熔于一炉,构成了汉代丰富而多元的乐舞体系。古朴厚重的钟鼓齐鸣、管弦齐发的场面,翘袖折腰、回旋飞扬的长袖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是中国古代宫廷的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意识形态输出和传播的工具之一。对于中国古代宫廷乐舞的衰亡,首先就中国古代宫廷乐舞作中国古代为宫廷的产物来说,由于中国古代宫廷的灭亡,宫廷乐舞作为它的文化载体自然也就没有了栖息之所。其次,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未能在封建王朝灭亡前夕脱离宫廷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传承下来。宫廷乐舞的衰落不仅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它的背后更是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闫江涌 《华章》2007,(2):93
本文概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主要外域乐舞在中原的流传情况,说明外族音乐对中原传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更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消化吸收外来乐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包容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土库曼婚礼乐舞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土库曼婚礼乐舞是土库曼民族文化精神的创新及高品质展示,同时又反映了土、乌、俄、蒙、汉等丝路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以及土耳其、伊朗等地中海诸邻国的波斯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诗、乐、舞是先秦古典美学的三大概念,有"诗、乐、舞三位一体"之说。其时,诗理论已得到长足发展,乐舞依附于诗,呈现出不同的乐舞观。儒家思想强调尽善尽美,认为合乎礼的乐舞才是好的乐舞;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乐舞有自身的规律,乐舞表演时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达到纯熟至自由的境界;墨家思想强调非乐,认为只有当民众具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才能谈论欣赏乐舞表演。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北魏都平城期间的乐舞文化,主体是以鲜卑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以及中亚一带的胡风乐舞。《旧唐书·音乐志》所载《真人代歌》"名目可解者六章"在《乐府诗集》中的对应辞篇,不是代歌原貌。公元5世纪中叶,来自龟兹、疏勒、西凉、安国、高丽、悦般等地域的各族乐舞流派与乐工流布平城,形成平城乐舞文化胡汉杂糅、多元荟萃的局面。北魏平城时代乐舞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将聚集在平城地区庞杂的乐舞文化支系进行异源合流的整合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创造出戎华兼采、鲜卑当歌的《真人代歌》。  相似文献   

17.
乐舞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并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我国艺术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古代乐舞发展历史及不同时期乐舞的特征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中国古代乐舞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原始乐舞作为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类古老艺术文明的结晶。探求原始乐舞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心理对于发展人类艺术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原始乐舞的基本概况入手,简要分析了原始乐舞所代表的文化心理,揭示了文化与生活之间不可分离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乐舞教育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原始自然形态到自觉化过程.从娱己、娱人到娱己、娱神,又到育己、育人的教育流变,使我们看到古人乐舞的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践等所经历的历史蜕变。古代乐舞教育从萌芽走向成熟到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古代舞蹈教育源流溯变的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理论的研究视野、理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对于高速变迁、消亡的各少数民族民间乐舞文化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以艺术人类学为学理基础,以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为研究个案,在深入民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整合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的普遍现象,记录个案的文化变迁现状,探索民间乐舞与周遭文化因子的内在关联,多视角剖析民间乐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