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句诗是兴于宋代的一种杂体诗,是盛行于当时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一种诗学游戏。然而这种诗学游戏在明清时代,却跨领域大量进入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创作——被运用在明清传奇的上、下场诗中。戏剧中的诗呈现出独特的文学功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村居集古二首》,是迄今完全可以确定的、得以流传下来的壮族本土文人所创作的少之又少的集句诗作。鉴于集句诗自宋代大量产生后便处于褒贬强烈争议间的特殊性,莫震的这两首集句诗,不但在对广西壮族文人的集句诗进行研究方面价值不菲,而且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莫震本人的思想和才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福清著《宋代集句诗研究》是在其《宋代集句诗校注》文献整理根基上的精心撰构之作,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宋代集句诗之发展及价值的论著,在宋代集句诗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或奠基意义。该著系统地对宋代集句诗作家与作品进行了较为翔实可靠的研究,第一次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宋代集句诗之单体文学发展史的撰写,并较为准确地体现出这一文体之演变流程与发展脉络。同时,在充分认识集句诗之“集”所带来的信息密集之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可贵功能,将宋代集句诗所蕴藏的文化历史学研究价值及文献考据学价值发挥到极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集句诗拓开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宋词次韵现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词坛,唱和盛行,和词中次韵尤多。宋次韵词主要有对歌型、合唱型、自和型、模仿型四种类型。张先首起尝试,苏门大开风气,苏辛派积极效仿,周姜派较少采用,最后趋于融合,这是宋词次韵现象演变的脉络。诗词同步,次韵词受次韵诗的影响;君王提倡,文人效仿;士大夫交往的习惯,和审美价值的取向等,是宋代次韵词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宋代文人的士大夫化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文人广泛士大夫化的时代 ,文人的社会地位很高。遂以文字为能事 ,于是在诗中卖弄技巧、夸耀学问 ,因此形成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宋代诗人多兼政治家或学者 ,思辩能力强 ,因此亦导致宋诗重逻辑思维、讲求事理 ,以议论为诗的风气亦因此形成。但宋代统治者对于文人的思想控制极严 ,故宋人大多压抑个性 ,心理趋于内向与封闭 ,因此宋诗的气象也就较之唐诗小得多了。  相似文献   

7.
集句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的一种,是用别人的诗句集合成诗。它起源于晋傅咸的《七经诗》,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集句诗在北宋的勃兴与宋诗特点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宋诗的拟古、"以才学为诗"都影响到集句诗的创作;而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也间接为集句诗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集杜诗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各具特征。北宋中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王安石在他的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诗,黄庭坚的集句诗也多使用杜诗。这个时期集杜诗的特征是在集句诗中大量使用杜甫诗句。南宋前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杨万里写出了完整的集杜诗。南宋后期是宋代集杜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宋代集杜诗的高潮期,文天祥取得了集杜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开创了集杜诗入乐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宋人作词引前人诗句、诗境现象数见不鲜、不乏其例,这与宋代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理论极其相似,异曲同工。可以说宋人为诗对作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就现象、成因作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对诗词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前代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全面总结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和整理前代文人别集的校勘家和笺注家。宋人尤其重视对唐代杜甫诗文集的整理,以至于出现了"千家注杜"的奇特现象,其原因与宋代历史文化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尚君先生《全唐诗补编》从宋代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和李龏《梅花衲》等集句诗中辑出了不少诗人的佚句,但对其失检较多,该文就其所辑佚句一一辨析,错误之处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张明华《集句诗嬗变研究》一书对历代集句诗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括,较系统、全面地勾画出集句诗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同时探讨了集句诗嬗变趋势与"创作诗"之关系、集句诗创作与理论发展间的互动关系等。全书既有对集句诗发展的宏观把握,又有详细的个案研究,点面结合,颇多胜义。此书与其另一著作《集句诗文献研究》一同形成对集句诗的系列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集句诗研究的薄弱局面。  相似文献   

13.
集句诗,旧时作诗方法之一,即选取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重新成诗。据《左传·哀公十六年》载,孔丘卒,鲁哀公集《诗经》句为诔以悼之,此被后人谓为集句诗之始。晋人傅咸曾集七经成句为《七经诗》,此可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集句诗。以后,为集句诗者渐多,到了宋代,为之者更盛,而成就最大且倍引后人瞩目者当数文天祥。  相似文献   

14.
我校文学院张明华教授与李晓黎博士所著《集句诗嬗变研究》已于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对中国古代的集句诗文献进行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勾画出集句诗发展的基本线条:最早出现在西晋,在北宋开始发展起来,到南宋则大大加速。可是,在与南宋并立的金国和后来灭掉金国和南宋的元朝统治下,集句诗却消歇了。明代建立后,集句诗迅速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终于在清代实现了繁荣。在不同的阶段,集句诗具有不同的题材和艺术特征。为了突出每个阶段集旬诗的特点,该书分别选取各个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体分析,点面结合,互相映衬,共同揭示了集句诗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该书又深人探讨了集句诗与一般意义上的创作诗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创作诗,集句诗不仅具有天然的滞后性,而且也有不断追求与其“同步”的倾向;集句诗与创作诗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最后,该书还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诗理论的发展,勾勒出其从简单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从重视娱乐性到重视实用性等各个方面的演化轨迹。作为第一部专门研究集句诗文学发展的专著,该书的出版将对集句诗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陈禅心的集句诗具有"诗史"的突出特点,不仅描绘出中国现当代六十年间的时代风云变幻,记载了自己的出处行藏,而且始终洋溢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陈禅心的集句诗是对文天祥《集杜诗》的重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馆阁诗歌创作出现了宗宋的现象.在翻写宋代著名作家诗文、追随宋诗创作的体裁等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追摩宋代馆阁作家的意识.李东阳所作的集句诗,体现出其晚年宗宋的创作转向.  相似文献   

17.
芦莹 《考试周刊》2011,(82):36-37
在杂体诗盛行的宋代,涉笔杂体的诗人为数不少,但他们多有所偏爱,如王荆公醉心集句,陈亚倾心药名,像孔平仲对各体一一试行精巧新变创作的实不多见。本文撷取孔平仲三卷《诗戏》中能够代表其杂体诗创作特色的数首品读,解读其求趣、求难的创作原则,并借此进一步了解宋人以作诗为智力遣玩、人文娱乐的风气。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古籍整理事业极为兴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均热衷于图书文献的搜辑、整理、编撰、校勘、刻印等。校勘在宋代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校勘学。宋人撰写的唐集序跋,为校勘学研究提供了广博而可靠的文献资料,其中宋人校勘唐集时所体现的素质、方法和原则,代表了宋人校勘唐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考古发现的宋代遗存中,有大量以熏香、闻香、礼香等香事为主旨的考古图像和各类设计精巧的香器、香具,展现了宋代文人士绅钟爱熏香雅事的社会风尚,相关材料散见于宋代砖石雕壁画墓和窖藏、瓷窑中。传世作品如宋诗、宋词、宋画中,描绘宋人用香之处亦多。宋人爱香,一方面与宋代社会生活的精细化和宋代文人倡导专修自身、务品尚德的思想以及广泛的佛道信仰相关,用香于敬神礼佛之中成为风俗。另一方面,宋代社会对香料的喜爱和广泛运用,更有赖于经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而来的域外香料所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丝路繁华的香料贸易也为宋代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宋人爱讲诗法,其诗法是通过传授来达到传播目的的,因而诗法传授广为流行。宋人传授诗法的方式主要有著作和面授两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广泛流行与宋代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传授的行为将诗人和理论家研究诗法的个人心得变成了公共知识,对宋代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