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最近几年欧美一些国家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日益增多,我国也开始出现了个别案例。在学校教育大搞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学校的现象呢?本文就美国“在家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邱茜 《山东教育》2002,(10):28-28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特点,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主张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一时间吃苦教育(或曰“挫折教育”)在全国四处开花,迅速开展起来。但时至今日,其效果究竟如何呢?成都金苹果幼儿园从1997年6月开始对幼儿园进行“寒冷教育”。由于当时正值夏季,全园160个幼儿的家长,90%为孩子报名参加了此项锻炼。随着冬季的临近,一些家长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有近40名幼儿陆续退出了“寒冷教育”的锻炼,但其余100多名幼儿却在其家长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经过近一年的寒冷教育,这些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发…  相似文献   

3.
子曰:“以德报怨,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完美的教育效果呢?何以报德?”“没有惩罚用残缺的教育如何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呢? 当今的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得到了过分的而不是应有的呵护、娇宠。他们不是缺乏关爱而是严重缺乏“惩罚”,由于动不动就强调应该给予一些惯于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更多的关爱、感化、引导,给人的最终启示是“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正式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其目的是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我想二者能否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某些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开始出现倾斜。贫困家庭的孩子与富裕家庭的孩子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在一些孩子被送进学费动辄几千上万的“贵族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另一些孩子却在破烂不堪的教室里“享受”贫乏的教育资源。如何防止教  相似文献   

7.
如何教育孩子?一条“教子棍”还是一顿“大道理”?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通过直接的问话显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采用一些留“面子”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11,(2):58-58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看一些教育专家的博客,很多教育专家都说“激励教育”对教育孩子有帮助,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多表扬孩子。开始时他很高兴,表扬的作用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各地农村调研时.常常看到一些新建起来的校舍里.学生稀少,据知村里的孩子不少被父母送到镇里或城里更好的学校上学了.村里的学校虽经投资改建还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建薄弱学校。还看到一些政府投资建起来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单调、艰苦,表示想家,甚至一些孩子明显营养不良。由此想到,农村对教育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这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解决了农村教育资金问题之后。没有及时予以重视,缺少实地调查。因而也没有切合实际方案,从而遗留下或者说新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中,让人沮丧的莫过于“无力感”了,就好像你在使劲推一座山,不管怎么用力,结果它都纹丝不动。这种感觉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深深地刺痛了教育者的心灵,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做得不对吗?这孩子真的无可救药了吗?”对于教育者来说,这种怀疑是致命的。那么,教育者如何才能让教育更有力量呢?笔者认为,一定要按...  相似文献   

11.
郭斌 《教育》2006,(7):51-53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呢?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在思考。本文从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出发,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和实践,对中国个性化教育理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相信文章中的一些案例和分析,会给我们很多触动,有些教育方法可以引以为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要成全一个人的幸福。”这是北师大于丹老师两句很有名的话。教育怎样成全一个人的幸福?或者说,教育这双“鞋”,怎样去适应孩子那双“脚”?这确实是今天的教育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邵东县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就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为了让教育的“鞋”适应孩子的“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导刊》2006,(5):63-63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近日,天津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专家提出:成人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孩子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别上当”。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在成人偏颇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家长利用《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卧冰求鲤”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结果孩子不屑一顾,抄着手说:“别讲了,这孩子有毛病啊!烧一壶开水一浇不就行了吗?弱智、傻子!他妈也是,病了还吃鱼,真馋!”’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都奥妙,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家长和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我既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也是一群孩子的老师,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关于孩子爱的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学生”和“疑难杂症”是越来越多了。这个社会光怪陆离,价值观各异,传统道德面临挑战,有问题的父母很多,问题孩子更是层出不穷。这些都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育这些孩子的过程中,不是仔细地探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是随意任性地处置,这样做不但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更严重。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以“蛮力”来教育孩子,结果势成水火,两败俱伤。那么,为什么不能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教育的规律,探究一下教育的“可能性”呢?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蒋红 《成才之路》2011,(2):I0015-I0016
表扬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教育方式。但我们们的一些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产生不了任何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伤害到孩子,所以表扬也要有“道”,如何表扬学生呢?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05,(10):10-10
“家长与孩子交流困难,怎么办?”“有些话题不好意思直接跟孩子说,怎么办?”“如何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其情绪波动?”……不要紧,参加“培优扶弱”实验去。日前,河南省焦作市3000余名教师、学生家长饶有兴趣地报名参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培优扶弱”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4,(6):134-135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还多?如何对待利弊?年轻爸妈与老一辈的观念冲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和?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隔代教育的孩子骄纵、任性,认为隔代教育的效果弊大于利,更有人全盘否定隔代教育。但心理专家认为,隔代教育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注意方式方法,隔代教育也可以一举三得,让父母轻枕,孩子有长进,老人有所寄托,称为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