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打王老师布置了这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挣一元钱,我的口头禅就变成了两个字——“亏”与“赚”。第一次创业:小亏听说班上的刘思航挖野韭菜卖给小餐馆,净赚三块五角。我和死党侯朴毓眼红得厉害,一合计,也决定奔这条“致富路”,可我们两个千金大小姐,连野韭菜都不认识。咳,挖不到野韭菜,可以退而求其次  相似文献   

2.
我园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大班“认识硬币”活动,主要活动环节如下:1.认识硬币。幼儿比较一角、五角、一元三种硬币的大小、颜色等。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在班上举行分小组简便计算比赛。一位同学把13.76-6.65-3.35错算成13.76-(6.65-3.35),课后,小组成员个个埋怨他,这位同学垂头丧气。这时,我拿出5元钱请这位同学到服务部买一瓶浆糊和一盒订书钉。我问他两样东西单价多少?他说:“浆糊一瓶一元五角,订书钉一盒二元五角。”  相似文献   

4.
<正>1总有学生捡到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他们很自觉地放在讲桌上。问谁丢了,没有人吱声。一搁就是很长时间,也很少有人认领。天长日久,讲桌上  相似文献   

5.
零钱真管用     
妈妈买菜回来,总会在桌上放些一元、五角的零钱。爸爸把这些零钱放在一个小口袋里,用来吃早餐、坐车、买绿色植物。周末,爸爸叫我一起去县城的姑姑家。出门前,爸爸带上了那个装有零钱的小口袋。  相似文献   

6.
在我家,妈妈比爸爸挣得多,所以家里的钱由妈妈掌管. 妈妈常常把一大把一元或五角、一角的硬币放在桌边的木盒子里,然后告诉我们姐弟仨:"花大钱和我要,零花钱就自己拿."我们仨似乎也很听话:今天早上没赶上吃饭,拿五角钱买两个馅饼;天儿挺热的,拿上一元钱买两根雪糕;明天要交试卷费,又拿了两元…………渐渐地,小木盒空了.可不到一天,小木盒里又出现了一些硬币.  相似文献   

7.
我们这里有一股罚款风.公社文教组开会,迟到者罚款三角;缺席者罚款二元。备课缺页者,罚款五角;阅卷有错者,罚款一元,甚至多达五元以上.而且,罚款从来不问青红皂白。一次开会,有位老师因划船接另一位老师渡河,迟到五分钟,结果也被罚款三角。我认为,罚款只是一种不得已的  相似文献   

8.
: 上周星期三晚上,爸爸说: “我给你两元零用钱。这周用够吗?”我什么也没想,就说:“不用,给我一元钱就够。我—天花七角,还有上周节省的五角。您再  相似文献   

9.
<正>一、案例《慈母情深》一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我正满怀激情地讲解着……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很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但因家境贫寒,"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经学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禾等关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呢?我们先看看下面这道题。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板书课题,变"慈母情深"为"用心读写慈母情" 师:(板书"慈母情")把这三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生读)当暴风雨来临时,母亲冒着大雨来学校接你回家,这叫—— 生:慈母情. 师:当你生病时,母亲一直在你身边陪伴,还讲故事给你听,这叫—— 生:慈母情. 师:著名作家梁晓声小的时候一直想买一本书,这本书是—— 生:《青年近卫军》. 师:对,他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母亲要了多少钱? 生:一元五角. 师:看到母亲工作的情景,他跑到水果店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然而,被母亲—— 生:数落了. 师:最后,母亲又给他凑足了一元五角,他才去买了第一本—— 生:《青年近卫军》. 师:同学们,那时他母亲的工资每个月才二十七元,还要养活他们五兄妹. 生:那时作者家里很穷,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工资养家. 师:对,你看,"慈母情"三个字中,"慈"与"情"两个汉字的偏旁都与什么有关?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货币分硬币(coin)和纸币(paper money)两种。硬币共有六种,即一分、五分、一角、二角五分、五角、及极少见的一元。一分的是铜币,表面(obverse,俗称head)是林肯的像,并铸有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及LIBERTY(自由)的字样,另外还有发行的年号。背面(reverse,俗称tail)铸有ONE CENT的金额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字样,并且还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时,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其主要内容,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简单的解答题为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提高计算能力.下面就这一章中经常出现的易错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在执教《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公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给“我”一元五角钱买书的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梁晓声在《母亲》原文中的一段话: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3年才回来一次。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我们上床睡觉,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一针一针、一线一线缝补衣裤。母亲一个月拼命工作,得来27元工资。分到30天,平均每天0.9元,我们兄妹五个,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为0.15元,而一元五角就相当于我家一个人10天的基本生活费。  相似文献   

15.
在文[1]和文[2]中我们看到,历史上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极为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如何利用这些问题从 HPM 视角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呢?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五角报到!” “一元报到!” “五元报到!” “十元报到!” …… “本小队应到二十元,实到二十元,请长官检阅!” 捧着从“财政大臣”老妈那新领的本月的零用钱,我不禁心花怒放,因为又有作战补给了,加上上个月的余额一共有三十四块钱,足以为本月大作战做好资金准备了。  相似文献   

17.
一、从“课文”走向“文本”客观地看过去的阅读教学,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阅读学习的空间过于狭窄。这可以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2000年,所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阅读教学的要求时,均是以“课文”为阅读对象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再也找不到“课文”这两个字符,“课文”的“高级替代者”是“文本”,这既是整个阅读教学的突破,更是课外阅读的一个巨大突破。教材中的课文是文本,但作为文本的决不只是教材中的课文。这就意味着,作为阅读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作为文本的课文,还应包括课文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这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我想问的是: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09,(5):13-14
书包里背的是课文,课桌上摆放的是课文,嘴上朗读的是课文,脑子里记住的也是课文……课文,恐怕是你最熟悉的了。可是,就是这课文,你真正读懂它了吗?在这里,我们一起开始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希望提供给教师思考这些问题的不同维度.首先,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分析与定位;在此基础上,体会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目的;进而讨论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两种基本方法,并进行比较.目前,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通常有三种安排,我们分析了这三种安排的利弊;最后,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