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61):17-18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但是想要实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学习,首先要找到深度学习的源头,也就是文本,学生只有学会对文本进行深度的解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也能促使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代化素质教育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需要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能力,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良好的基础性条件,本文便通过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展开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鹏洲 《作文》2023,(8):47-48
<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活动缺少科学的维度,导致教材资源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外部文本与课内联系不强,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体验和个性发展。高中语文学科素养核心体系提出的“文学鉴赏与创作”学习任务群,对于文学鉴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其明确表示了文学鉴赏应予以学生自由、主导权,并结合课内外文本予以学生充分的个性体验、解读和内涵阐释。本文基于文学鉴赏活动之维,探究高中语文“文学鉴赏与创作”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操作。  相似文献   

4.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脚点在课堂教学。基于课堂观察,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缺失现状,从教学生视角分析缺失成因。立足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探究文本解读途径,探寻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与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相对应的四种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深度理解与传授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审辩思维与批判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艺术感知与领悟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这对达成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促进语文教师职业发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柳国生 《成才之路》2021,(13):106-107
群文阅读是常见的阅读学习方式,运用语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文章简述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选择议题、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文本两个方面对运用语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和首要任务。教师可通过还原景物以体现文本的生动之处,通过斟酌词句揣摩文本的深层含意,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特征,发现平凡文字背后的不平凡之处等策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下解读文本,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的任务目标,也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及论题创设,形成明晰的思维品质提升策略,筑造思维宫殿,进而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散步》教学为实例,在实践中探索简文深思的实施路径,以促进学生提升思维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并养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确而高效地使用高中语文教材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文本,从文本中挖掘契合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通过解读文本,深化学生认识,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大概念。但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要么囿于单篇教学的惯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要么只取大概念的“形”,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这都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大概念的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能拓展教学的广度,又可以挖掘教学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教学解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过程中凸显了学生这一核心要素,强调其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教学解读”的主体性特征还体现在各要素之间形成紧密的联动和整体,通过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挖文本丰富意蕴,建立解读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解读的实施质量,并进一步建立教学解读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联系和双向促进。  相似文献   

12.
李玮 《现代英语》2022,(5):100-103
在高校英语的教学阶段,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升是当前教育最为关键的任务.当前,高校英语教材缺失文学文本会影响到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提升,而文学文本本身就对提升文学素养培养起关键性作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文学素养培养,就需要将文学文本融入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以便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钻研文本是语文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往往存在诸多"堵点"与"断点",要打通他们之间的壁垒,深度解读文本方法的运用必不可少.语文课堂运用背景深究法、专题探究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真正对文本有自己深度的理解与独特的体验,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王胜红 《天津教育》2022,(20):72-74
<正>如今新课程改革语境下,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启迪功能,初中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建立有效的阅读教学机制,将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质效。其中,文本解读属于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依托文本解读的特点及优势,将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多元化素材的促进作用,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并实现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5的课文"A Trip on ‘The True North’"的教学为例,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从文本特征、文本结构、文本语言、文本文化等角度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活动的策略,以达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三篇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以文本为载体,以课程资源为依托,培养核心素养下,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课堂效果及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度解读文本,提升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深度解读文本,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内外,促进语文教学情境化、信息化、资源化,在诵读、品析、鉴赏中,让学生探求、感受、丰富、升华语文之美,促使语文核心素养开花、落地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线教师需要建立基本的文本解读范式,因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范式,才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真正形成自己能够掌控的教学思路,才不至于人云亦云。从作者视角、教师视角、学生视角解读文本,能够让学生顺利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与翻译理解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增强文本感知;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解读能力;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设置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核心素养,各个学科对核心素养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研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核心素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怎样理解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且付诸于实践。语文学科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和研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庄灿林 《作文》2023,(4):39-40
<正>实用类文本阅读是现代汉语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升。而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从语言、思维、美学和文化四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由此可见,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践行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已成为实用文本阅读的重要载体,所以作为教师,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并积极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