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兴 《百科知识》2010,(8):45-46
每个人白天都要喝很多水以供给身体水分和生理的需求。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排出和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要消耗约2500毫升水。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水。  相似文献   

2.
正小孩子总是水灵灵,感觉他们的皮肤里能挤出水来,这并不是一种错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体内的水分含量可以高达75%,比香蕉更水灵,比樱桃稍稍逊色。伴随着人的生长和身体的老化,体内的水分含量会不断降低。孩子出生一年之后,体内含水量下降到65%;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约60%,成年女性约55%;进入老年后,体内含水量仅剩50%左右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存在着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很多人都以身体流汗的状况,来决定水分补充的多少,而且,大众传播媒体中,有关运动与水分补充的广告内容(运动饮料、含钙饮料、维生素饮料等),也会影响到一般大众的水分补充观念。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与补水进行研究,以期明了运动过程中流汗的原因,并进一步了解补充水分的正确时机与方法。这对于一般健身者和运动员来说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在非洲肯尼亚发现了一种形似蚯蚓的两栖动物,它们喂养孩子的方式让人匪夷所思。 这种两栖动物的幼崽会用牙齿啃噬母亲的皮肤,以此作为食物。两栖动物的母亲的皮肤外层含有牛奶一样的营养物质,能够给幼崽补充脂肪,帮助它们生长。当然,母亲所做的牺牲其实并不太多,不会伤害它们的身体。这种两栖运动在生命中要经历脱皮阶段,绝大多数的皮肤可以重新生长出来,因此母亲用自己的皮肤喂养孩子,也算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饮水不足 加拿大著名精神科医学博士阿霍发提出:“摄取水分不足将导致脑的老化。”他的观点是,人的味觉和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迟钝。老年人由于不常感口渴,便很少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研究者认为,最先受饮水不足影响的是大脑,天长日久,可导致脑的老化。因此,即使自己不感到口渴,也要适时、适量地饮水。  相似文献   

6.
爱家 《金秋科苑》2008,(23):78-78
饮水不足 加拿大著名精神科医学博士阿霍发提出:“摄取水分不足将导致脑的老化。”他的观点是,人的味觉和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迟钝。老年人由于不常感口渴,便很少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研究者认为,最先受饮水不足影响的是大脑,天长日久,可导致脑的老化。因此,即使自己不感到口渴,也要适时、适量地饮水。  相似文献   

7.
饮水不足 加拿大著名精神科医学博士阿霍发提出:“摄取水分不足将导致脑的老化。”他的观点是,人的味觉和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迟钝。老年人由于不常感口渴,便很少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研究者认为,最先受饮水不足影响的是大脑,天长日久,可导致脑的老化。因此,即使自己不感到口渴,也要适时、适量地饮水。  相似文献   

8.
徐斌 《科技风》2012,(21):195+204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的人喜欢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做登山运动。到底登山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开展登山运动呢?于是,笔者开展了"登山与人体健康"的探究活动,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登山运动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登山可以调节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衰老,提高意志品质都有明显作用。可以明显提高腰、腿部的力量。但登山前要注意做好准备运动,登山的强度不宜过大,登山后要适当做好放松运动。登山后要重视饮食的调节,多吃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要适当选择含电解质、维生素的运动饮料协同补充水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登山锻炼,我们的身体都会越来越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李含岩 《今日科苑》2012,(24):113-114
经过了一夜的代谢,早晨醒来后,身体需要补充水分。早晨第一杯水,需要如何喝呢?早上一杯水应该怎么喝?"早晨起床后喝杯水"这一健康观念大家已不再陌生。洪忠新表示,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非常必要,晚上睡觉时,人体会通过尿液、皮肤、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早晨起床后喝水,身体会处于缺水状态。起床后喝水可及时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但是,应该喝什么  相似文献   

10.
含岩 《金秋科苑》2013,(8):112-113
“早晨起床后喝杯水”这一健康观念大家已不再陌生。洪忠新表示,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非常必要,晚上睡觉时,人体会通过皮肤、呼吸消耗大量水分,身体会处于缺水状态。起床后喝水可及时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但是,应该喝什么水却众说纷纭。白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电解质饮料……究竟哪种对身体最好呢?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08,(21):86-86
饮水不足 加拿大著名精神科医学博士阿霍发提出:“摄取水分不足将导致脑的老化。”他的观点是,人的味觉和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迟钝。老年人由于不常感口渴,便很少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研究者认为,最先受饮水不足影响的是大脑,天长日久,可导致脑的老化。因此,即使自己不感到口渴,也要适时、适量地饮水。  相似文献   

12.
人们要留心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出现的异常信号,很多人在发病前,即使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也能早期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有关专家提醒,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皮肤长癣:提防糖尿病皮肤出现小疮、脓疮、疮痈或者皮肤的某些部位反复发红发痒,特别是出现较多的癣症感染, 可能是糖尿病的报警信号。原本没有皮肤病的人如果皮肤不再光洁, 容易发生皮肤感染且不易治愈,就应该去查查血糖和尿糖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3.
曹邦 《今日科苑》2004,(9):58-59
对于人的身体而言,保养牙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应该伴随终生。牙齿会随着人的身体老化而变得逐渐脆弱。  相似文献   

14.
林莉君 《金秋科苑》2011,(16):150-151
谈起皮肤光老化,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玮教授通过PPT向记者展示了其多种临床表现。皮肤光老化就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日光照射所引起的损害,使皮肤过早地出现老化性改变。近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举办的防晒类护肤品消费指引活动上,刘玮教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年龄增长,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衰退导致的皮肤内在性自然老化外,导致皮肤衰老的第二大因素就是光老化。那么皮肤光老化和皮肤内在性自然老化有哪些区别?皮肤光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付皮肤光老化呢?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6,(7):92-93
雾霾污染是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雾霾污染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人群身体的损害要比没有运动人群的身体损害要大,换言之,在雾霾污染天气下进行体育运动的弊处大于益处。本文主要通过雾霾的主要成分PM污染对运动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他危害等进行研究谈论,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一是缺少研究雾霾污染对运动者的长期影响作用机制;二是雾霾中可吸入颗粒物对肺组织损伤的机制研究仍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09,(6):50-50
身体上的皱纹是由皮肤的弯曲和伸展所致,与绝大多数皱纹有所不同的是,指纹并不是反复运动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带着一组指纹,但科学家至今仍不确定指纹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水分对变压器内绝缘系统老化产物的产生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制备多份油纸绝缘样品来开展水分实验,监测水分对糠醛和酸的产生带来的影响;提取特征量,得出糠醛和酸在产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通过老化产物来判断变压器老化状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老化的进行,样品中糠醛含量随水分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并在老化末期趋于平缓,随温度的上升,糠醛含量增长斜率逐渐变大;老化初期,油中的酸值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变大,随着老化的进行,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且在50天左右的时候较为明显;以老化时间作为特征量,得出在温度不同情况下两种老化产物之间函数关系,给变压器的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的准确评估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扈婧  刘志华  刘超 《科技风》2023,(14):31-33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源于身体,而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决定了人的认知方式。具身认知具有身体参与性、情境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体育学科教学要注意将学生的“强体”与“修德”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其“以体育人,以体立德”的内在价值,强化学生体育品德教育;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经验和身体感觉,让学生的情绪与身体全方位同时参与到认知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注意创设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将健康行为教育有机地渗透进体育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运动、竞技中不断提升自身运动水平及感知能力,获得良好的体育运动感受与乐趣。通过充分运用学生身体实践活动促进,其认知、情志和运动技能均得到了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曾宪柱 《金秋科苑》2012,(1):122-124
中老年人怎么样运动才能有益于健康?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对某种运动有没有爱好?要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对某些运动项目有兴趣,既容易学好学会,也容易坚持下去,并且收到比较好的健身效果。其次,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相似文献   

20.
身体上的皱纹是由皮肤的弯曲和伸展所致,与绝大多数皱纹有所不同的是,指纹并不是反复运动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出生时都带着一组指纹,但科学家至今仍不确定指纹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