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教材给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分泌调节”一节选自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新教材第七章“生物体对信息的调节”第2节,共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五种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及各种激素的生理功能。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设计中,如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下面,结合本人在“内分泌调节”一节中创设情景方面的多次实践和修改的过程,谈谈在教学设计中情境创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及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信 《甘肃教育》2005,(7):103-103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物理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只要教师能利用真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引起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欲望。譬如在上引言课时,通过演示“把鸡蛋放在硬纸片上,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和“让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及“用放大镜看指纹”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特别是本节的教学体现了学习物理要领的基础思维。所以本节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密度一节又安排在初二,使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特征无疑增大了学习难度,由于“密度”的抽象性,且研究方法也初次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矛盾、求知、欲望、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研究物质的特性-密度。下面就具体谈谈本节如何做好“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想“大气的压强”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 ,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由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知道压强以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到有关统计活动的内容,本课时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从动态的生活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是让学生经历、体验统计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感悟统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1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指出:“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晨华 《物理教师》2009,30(5):12-12,15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部分首先涉及质点、位移的概念.现行物理教材对质点和位移概念的引入是比较“直截了当”或创设的物理情景并非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笔者通过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质点和位移概念的教学,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胡启全 《时代教育》2010,(2):180-180
教学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意境,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习。“景”是教学中涵盖学生学习的物理背景,如教学的地点、实验的题材、教师的授课技巧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以“情景-探究-应用”的教学方式,将新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实际的用到教学中,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引入的情景创设到新课程里面。文章就当今的物理情景教学为题,根据物理情景教学的导入、思维矛盾的分析方法、针对性开设物理实验情景教学等等,且就这些情景创设过程进行计划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 “运动的图象描述”是上科版新教材第一章变速直线运动的第二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思维要求较高,不但要求让学生理解、掌握以物理图象为载体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聪明地学.  相似文献   

11.
上海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神奇的氧气”中一个教学内容“怎样得到氧气”,它与老教材有明显不同之处:同时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两种方法,一是用氯酸钾制氧气,一是用双氧水制氧气,初中阶段的主要两套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同一内容中的呈现。创设了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谈物理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教学过程中营造有利于探究的民主、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创设物理问题的情景,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要善于通过物理实验探究自然过程。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就是在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归纳某一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创设物理环境、物理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从而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这样不仅仅可以掌握知识,也可以明白科学家认识世间万物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很容易的掌握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一物理教材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一节的内容少且枯燥,又没有专门提供习题,用一个课时来教学总觉得时间太多,而把它放到与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起,则一个课时又难以消化,放到与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起,则时间更显不  相似文献   

15.
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类物理概念 ,例如 :气体的压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属于学生对此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 ,不能做演示实验 ,所以称它们为抽象物理概念 .这类概念在教学中难度较大 ,但其作用却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处理这部分概念 ,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下面就抽象物理概念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类比、设疑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任何一个概念的教学都应首先创设一定的情景 ,使学生产生求知…  相似文献   

16.
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为例,在生物学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图片+问题串”进行知识回顾与拓展,建构新知识;以“资料分析”为载体,“问题”为驱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教材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70面,对“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教学时,教师一般根据课本提出的演示实验进行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其具体教学目标有以下五点:①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②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CO2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③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④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⑤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目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活动探究、分析归纳能力为基点,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物理.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现象相类比,结合实验验证,使学生确信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再根据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结合游泳时的身体体验说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明确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引导学生利用理想模型法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最后引导学生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了知识.  相似文献   

20.
商荣斌 《物理教师》2006,27(9):49-50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尤其要注重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所用的方法。下面就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标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