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的作者与主题存在着许多争议,这只是我们对于原文理解和把握的程度而已.但是,要对原著进行改编,却必须以遵守原著精神为前提.<西游记>电视剧续集的拍摄,几乎是在对于原著文化内蕴所知甚少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收视效果,大肆歪曲原旨主题,胡编乱造情节,是对原作者权益的侵犯,也同时误导了观众和读者.文学批评工作者应该挺身而起,捍卫<西游记>作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立足原著及其诞生的时代思潮的背景当中,追本求源,饶有新意。认为:原著作者“因理设象”《西游记》中一个个形象不是某种类型的人,而是人所共有的某种“人性”的表现;另外,《西游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借鉴了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表现技巧。讲韵味、讲神似、讲意在言外,它给予人的是一种蕴藉含蓄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对《西游记》主题的理解,应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者意图主题;二是作品本文主题;三是读者接受主题。《西游记》作者通过形象化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自己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4.
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尤其是流传数百年而经久不衰的文学巨著,主题往往是多重的、矛盾的、复杂的.要真正揭示其实质,必须深入研读原著,摸清小说的主题结构.吴承恩《西游记》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历来说法不一,莫衷一是。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未能探清其主题结构.其实,《西游记》的主题结构并不十分复杂.它是以既宣扬、称赞佛教,又揭示、批判佛教的双重矛盾作为核心主题,由此延伸出苦于副主题。副主题中最贴近核心主题的是对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歌颂和对唐僧师徒不畏艰险,历尽千辛万苦、毫不动摇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肯…  相似文献   

5.
【原著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它以神奇的笔墨,讲述了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曲折经历,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通过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自金陵世德堂本付梓印行,雅俗广被,深受人们喜爱。随着阅读的深入,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展开,诸如作者问题、主题问题等等。单就主题而言,自明清以至今日,即有十数种之多,它们是其是,非其非,互相辩难,莫衷一是。本文即拟探讨这一历有纷争的问题。笔者认为,任何一种主题论都是站在特定的角度从特定的立场来审视问题,因而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就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本文也只是以自己的视角谈出自己的看法,疏漏之处,怕也在所难免。那么《西游记》到底是讲什么的?笔者认为,《西游记》是以佛教哲学为指导,借师徒四…  相似文献   

7.
对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研究,上个世纪后半期,尤其是在九十年代,继“红学热”之后,形成了一股新潮。正是原著光芒四射的文化内蕴,使得文学批评界也多彩多姿起来。二下一世纪的“西学热”将会促进人类对于自我生命的反省和热爱。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阐释,造成其主题思想的“朦胧性”.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影像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极佳的基础”.2013年2月,由周星驰导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创下新高,虽然整体上是对原著的一种颠覆,但也是对原著的一种复位.本文试从英雄成长这一永恒主题和追求真善美、扼杀心魔的哲学主题两个方面,探讨《西游·降魔篇》对《西游记》小说主题思想的一次另类还原.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研究,《西游记》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游记》续书的研究则更为寥寥,文章以明末清初的三本《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和《后西游记》为研究对象,拟从《西游记》续书对原著在主旨、故事建构等方面的继承来对明末清初的《西游记》续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在论证《西游记》主题宗旨、文化价值的时候,有失于偏颇,认为作者不懂佛学、道学,遂反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贬抑为“神魔”儿戏,几乎毫无文化价值可言。从文本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西游记》的文化意义和认识价值,必须对鲁迅先生的结论重新审视和评判。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学术研究爆出新话题: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学术研究最近又有新说法。《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刊登的李安纲文章指出,吴承恩并非是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文章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可知,吴承恩是一位儒生,郁郁不得志,尽管能诗文,善杂记,...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主题,有十数种提法。每一种主题论,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本正是分析了诸种主题论说局限与狭隘的一面,希望借此吸收读的注意,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深入对《西游记》主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曾数次将《西游记》改编成影视剧,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富士版《西游记》。日本影视改编者对《西游记》原著母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在历险母题中强化了团队精神,在弱化反叛母题的同时突出了勇气与正义之心的重要性,并突破原著内容新增了婚恋母题。同时,改编者对原著中传统、鲜明的艺术形象也进行了重新塑造,主要人物从外在造型到内在性格都出现了迎合日本观众需求的变化。原著母题与艺术形象的变异与日本影视改编者对《西游记》的理解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也受日本宗教、习俗、传统文化等民族特征和日本现代时尚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主题“宗教说”以及《西游记》“游戏”论的分析,认为作者是借用宗教的外衣,运用游戏的笔法来反映所处时代的风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的内容中涉及到大量的丹学词语,这些丹学术语为人们理解《西游记》的思想性造成了语言障碍。作者从道教丹经语言入手,对名著中的内丹学语言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阐释,一一对应的解读,为理解原著的精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向人们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西游记》虚幻的神奇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某些投影。  相似文献   

17.
张锦池先生在《西游记考论》中,就《西游记》的创作本旨——即主题思想提出了"人才说"的观点。这种观点似乎不足以概括《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因为单从作者角度推究《西游记》主题似乎不妥,而孙悟空并非"治平"人才,大闹天宫的故事并未反映"英雄在下,小人在上"的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对佛教持抨击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从《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和环境看,作品对佛教是贬抑的;从《西游记》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以窥见作品对佛教的否定;从《西游记》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厌恶;从《西游记》对神佛的形象刻画,可以看出作品对佛教是讨厌的。  相似文献   

19.
无论你有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无论是在看2011版电视剧《西游记》,还是在怀念1986版《西游记》,沙发土豆人人会做,如果只吐吐槽拍拍砖也太彰显不出格调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齐天大圣,那么在你心中,《西游记》里哪个妖怪最有文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有的评论者认为是两个,一个依据是前七回与后面的取经故事在思想意义上有区别,另一个依据是第七回以后的情节转入了另一个故事,即取经和阻挠取经的故事。从作者的创作思想、作品的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只有一个,即通过孙悟空这位匡扶正义、乐观向上的形象,展示了其不倦地追求人生旨意的精神发屋过程,同时客观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