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刊的主编应该"三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期刊主编应学者化、专家化、商人化.  相似文献   
2.
孙功炎先生,幼字振黄,后字玄常,号瓠落斋,1914年1月生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庆云桥村的一家书香门第。祖父孙清,字霞峰,清朝贡生,曾经参加修撰《海宁州志稿》,有诗文集行世。父亲孙维栋,字仰峰,清朝贡生,喜好吟咏,善长篆刻,著有《仰峰诗榷》、《仰峰印榷》。曾任庆云小学校长十余年,抗日战争爆发,迁居上海。母亲姚氏,本市袁化镇人。  相似文献   
3.
"易"字上日而下月,日为阳而月为阴,阴阳和合即是易,易有阴阳。《易经》乃研究阴阳变化之学问,万物负阴而抱阳,掌握阴阳即能驾驭万物。人类喜阳而厌阴,阳多者人健康,阴盛者人多病。欲祛病强身,医家即有扶阳抑阴者。人有一毫阴气不仙,故丹道学家亦倡扶阳抑阴、纯阳无阴之说。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的天职──兼谈《东方时空》的新闻着眼点李安纲记者从言从己,即是发表自己的语言。记者就是说自己心里话的人,新闻记者就是用自己的话语夹传递最新消息的人。所谓自己的话语,其实就是角度和倾向。角度和倾向的不同,会大大影响消息在领导和群众中所产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新评新校前言李安纲《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自觉的文化载体。它的原型是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唐僧幻难的原型是宋金丹学大师石泰的《还源篇》81章,主旨是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易、医...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及主题是修心证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及主题是修心证道李安纲【运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题,一直是学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尽管署名总是吴承恩,提出异议的却不乏其人,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罢了。本文则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加以讨论。首先,说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论古籍的解读李安纲,胡海煜古籍,即古代的书籍。书籍是用文字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文字又是语言的实体。因此,语言习惯的差异,也导致了文字组合形式的不同。古代的语言习惯同现代语有了很大的出入,对于现代人来说,古籍的阅读便有了很大的障碍。古代的语言就是“诂”,...  相似文献   
8.
《战城南》是汉乐府诗中影响很大的一首,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但是,对诗中的个别词语,历来解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这首名诗的理解。笔者在此想就“梁筑室”和“良臣”两处提点看法,以就正于学者专家。 对于“梁筑室”的解释,歧义大致有二:一解作桥上架屋;一解“梁”作声辞,“筑室”为构筑宫室等工事。前者可以闻人倓《古诗笺》为代表,后者可以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为代表。余说似本《宋书·乐志》的“梁筑室,何以南?梁何北?”因为有二“梁”  相似文献   
9.
吴承恩绝对不是《西游记》百回本小说的作者;“美猴王”的出处在于《易经·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中的“美在其中”四字;孙悟空不是什么造应英雄,而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唐僧八十一难的文化原型是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八十一章五亩绝句《还源篇》;《西游记》的主题不是讽刺与幽默,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全真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教义;《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童话小说,而是世界文学史上惟一的一部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论"学"     
孔子乃是儒家鼻祖 ,一生建树 ,功盖万世。《论语》中“学”字出现过 6 6次 ,没有一次如今天所谓“学习”之意 ,名词乃是“学说” ,动词则是“学做”、“习得”之义。由此出发 ,方能领会孔子之真正精神 ,把握《论语》之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