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期“家教话题”,我请来了我们刊物的老朋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屠再华先生。在这金秋十月,我们来谈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话题是有深刻意义的。在屠先生的文章里爱国主义气息充溢字里行间。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也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应该让孩子从小具有一颗爱心,爱家长、爱社会、爱祖国。欢迎你们来信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调节·疏通     
本期的《沟通》专栏,我们要说的话题是“园长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充当什么角色”,有两位园长分别谈了自己的体会,希望对您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到本期为止,今年的沟通话题就告一段落了。但“沟通无极限”,今后,我们还会以别的形式与大家见面的。或许我们不再设定具体的沟通话题,您可以把您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的感悟、经验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交流,互相分享。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沙龙话题得到了家长们的关注和回应。这里,我们将读者柳女士的来信摘录于下,也欢迎您把自己的观点与我们分享。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应邀为我们的“家教话题”撰稿,他谈的这个话题,一定会使家长们感兴趣,因为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对学习专心,并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看看有些东西是否打破了才能用,才能便于消化和吸收。欢迎来信来稿谈谈你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这期“家教话题”里,陆士桢教授要和我们谈关于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的话题,许多家长曾写信或打电话来询问如何帮助孩子的方法。我想,读了陆教授的文章,家长们会得到许多启发,同时也可以借鉴陆教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积极地去帮助你的孩子缓解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6.
作家董炳新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这次应邀再次成为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他要在这里和我们谈谈关于孩子要不要打的话题。这其实是一个既棘手又敏感的话题,家长一定有许多感触。当然,董炳新先生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如果能引起家长的讨论,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对我们家长或许会有启迪。欢迎家长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7.
在这期“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一定会引起家长朋友们的兴趣,因为在生活中,家长往往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行为习惯带给孩子,有好习惯,也有不好的,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问题了。为了下一代超越自己,家长们必须时时注意在家庭中树立典范。家长朋友们,你们是怎样做的呢?请来信来稿谈谈你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平时,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在—起孩子就是谈论的话题,相互攀比,孩子学的什么?在那里学的?诸如此类等等。家长平时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这不行那不行的,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其理由就是为了孩子好。这一切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根本没有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在这里,孩子只是家长的摆设而已,家长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孩子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我看了许多关于学校、幼儿园管理的文章,其中有的话题是关于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教育效果的.但是,我们在幼儿园工作的人,却总是觉得家长不给我们添麻烦就是很好的支持.不少幼儿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或想法出发,向我们提出各种难以接受的要求,我在我的工作笔记里悄悄地称她们为“麻烦家长”.你要是不相信,看看我们班陈佳佳的奶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0.
华海燕 《家教世界》2012,(16):11-12
性教育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回避的话题,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回避不了,现在的学生成熟较早,只有授予孩子们及时的、适当的、应有的性教育知识,他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啊。笔者从自己教学的经验,作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家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6月,大班孩子家长一定在考虑为孩子选择学校上学的问题了。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尚小,要不要再晚一些时候上学,更多的家长则为孩子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而发愁。本期,我们特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在职博士钱志亮老师给家长朋友谈一谈关于孩子要不要提前入学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请来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李静老师和家长朋友谈一谈入学准备的话题。希望本期的“特约谈话”能成为大班幼儿家长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别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在我们身边大行其道,虎妈和狼爸等话题不断,家长们在内心不断告诫自己: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输,一定要比别的孩子强,焦虑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陈洁 《早期教育》2010,(7):48-49
小型座谈会是一种很好的家园沟通形式,但教师们特别是年轻教师常常打怵于座谈会的组织,她们困惑:怎样确定座谈会的话题?怎样让家长了解座谈会的中心话题?在座谈会的前期,教师如何做准备?在过程中怎么组织?特别是不太能拿捏好每一位家长想要从她这里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教师们还担心家长都抛出各种问题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感到组织小型座谈会有很大的难度。我们为此展开了研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家长应不应该看孩子的日记,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家长应不应该查看孩子的网上聊天记录?一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我们邀请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与家教》2004,(8):4-7
几年前,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这样一类学生———他们不是按常规录取的,而是以低于正式录取分数线的某一标准录取的,作为录取的补充条件是自愿交纳较高的费用。这便是人们通称的“择校生”。择校,这个话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对这个话题,无论是择到好学校的家长,还是没有择到好学校的家长,大都充满着苦涩。学生对此也各有各的看法。这一期,我们特约著名心理咨询师马志国先生写了一篇专稿,马先生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接触了很多择校生和择校生的家长,他对这一热门话题既掌握着丰富的资料,亦有自己的见解与分析,他所叙述的真人真事和他的建议,对家长朋友一定会有启发的。而陆炳生先生就这一热门话题采访了众多家长、学生、教师以及教育专家,这一期我们将全文刊登他的采访手记,读后对您定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如何过好双休日,一直是学校、家长和小学生们自己所关心的话题。重庆市云阳县白龙小学的许多同学都愿意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那么,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组织、指导老师:于兆全)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他也曾做过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这次,我特意请他来谈谈关于家长不要孩子的“陪写”者这个话题。目前,家庭中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写”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书是孩子读的,竞争是孩子参与的,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学性、积极性上花功夫,而越俎代庖的“陪写”只能压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欢迎家长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作家张彦先生是我们的老作者老朋友,这次特意为我们“家教话题”写来了文章,他谈的这个话题对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有普遍意义。孩子是学生,是朋友,为了孩子,家长们要以身作则。欢迎家长们来信来稿谈谈你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在黄岛区富春江路小学,几位参与课改的低年级老师就如何邀家长共同参与课改的话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管延爱老师说: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体验成功。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断地努力。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自己在学习、绘画、写字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时,这些家长心里满意,但是嘴上却说“不行”“比某某差远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话,使孩子的兴致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宏艳老师是我们的新朋友,这期的“家教话题”,我专门请她来和我们谈谈关于消极的父母意识——把一切都给孩子这个话题。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往往容易与孩子形成密切的“一体感”,有了孩子便失去了自己。读了孙老师的文章,家长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悟吧。为了孩子,父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纠正消极的父母意识,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